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众议院—版友评论>>古龙>>关于金古之争的一篇旧文

主题:关于金古之争的一篇旧文
发信人: gahflf(三江·浪子海啸)
整理人: chgirl2001(2003-10-24 15:24:32), 站内信件
   这几天总是看到“驳斥”金庸先生的文章,虽然与我观点不同,各抒己见也是应该。没想到越来越过分,虽然金庸生先不与计较,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两句。 

    就象子翼兄说的那样,这类文章论点龌龊,论述苍白空洞,更无论据支持。与其说是批驳金庸,倒不如说是曼骂侮辱,更无文学意境,其中以“tt”的帖子为代表。本不屑一辩,但此文却层出不穷,海啸唯恐三人成虎,众口铄金,以至冒然替金庸生先出头了。以下是我之拙见: 

    驳其一:金庸写得再好不过是“旧体武侠”,古龙却是开创“新派”。 

    这时我想起鲁讯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原文我是记不清了,大意说的是一个穷人忽然得了一所大宅子,他应该怎么办?就因为它是地主之物,以示清高就一把火烧了?那便是孱头!……鱼翅、大烟一股脑扔了,更是蠢才!…… 

    孱头、蠢才我不想做,大家想必也不想罢。鲁讯生先是教我们看事物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要看到事物的正反两面,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欢迎出新,鼓励发明创造,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这里难道就要把旧的东西统统抹杀掉?无数的经验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的,所以极端排斥旧事物说,不借助其创新论,无异于空中楼阁、镜花水月是根本不能实现的。 

    题目好象远了点,那么就拿武侠小说来说吧。首先我承认古龙的文体是很新颖,如写意泼墨,豪放撒脱。往往一句话便为一段,更有一字自成一段,但他绝不是简单的加大段数,而是廖廖数笔,字字玑珠,意境已成,多一字少一字都不可。 

    但是古龙真的完全脱离了“旧体武侠”了吗?“tt”对“旧体武侠“的概念是:“不是学了绝世武功,就是奇遇宝物,就是身世迷离,或为师为父报仇,后来又拿国家,历史凑事,郭靖应评民族英雄尔,哈哈,俗啊。”果真如此的话,我不禁要问:“《浣花洗剑录》中的方宝儿难道学的不是绝世武功?《七种武器》难道不是奇遇宝物?《绝代双骄》中江小鱼、花无缺难道不是身世迷离?《白玉老虎》中赵无忌难道不是为父报仇? 《陆小凤之决战前后》中难道没有国家、历史?西门吹雪等民族英雄当不上,也应评国家英雄吧?等等……” 

    照此一说,那么古龙先生也落入了俗套,“tt”兄难道也是为满足“阳萎人”的英雄欲?不尽然吧。我想,之所以称之为“武侠小说”,那么武功、宝物、身世、情仇、英雄……都是叙述小说的基本要素,除去了这些,那干脆也别叫什么“武侠小说”了。那么古龙先生的小说引人入胜,重要的还是对人的描写:人与人错综复杂的关系,人物的内心刻画等。这些才是最吸引读者的。其实金庸先生亦然。 

    金庸的小说博大精深,文笔考究。天文地理、诗词歌斌、武学医药、风俗文化、经史子集、包罗万象,无不涉及。我看金庸的小说感觉除了是一部武侠小说外,还是一部文学工具书。对金庸先生的才学真的是佩服之至。金庸先生的小说却不是简单将武功、宝物……简单堆砌在一起,而是很巧妙的将它们溶入到书中,也就是大家感觉看金庸的小说很亲切,很朴实,不“玄”的原因了。另外金庸先生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主要为突出人物性格、人物之间关系、人物与社会之间关系,这也是和古龙先生一样的地方。 

    比如《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关系,他二人与当时社会理教的关系及关于“侠”的定义;《天龙八部》中各种人物的不同心、性格,他们的思想及引发的行为;《笑傲江湖》中社会不同的道德标准;《倚天屠龙记》中除了爱情外,兄弟间的亲情、父子般的亲情……还有等等。不知大家怎样,我是很爱看《后记》的,里面有很多作者的写作思想,我才疏学浅不敢一一列举。书中的人物、事件虽与我们不在同一个历史时期,但他们内在的各种矛盾、思想却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所以才能引起我们的的共鸣,引导我们去思考,才会感觉金庸的小说吸引人,也就是所谓的耐看。 

    按学术上的学类,其实金庸小说也是“新武侠”范筹的。我个人认为:其实无谓所新旧,只要能够引吸读者,与现代人思想产生共鸣就可以了,就好象小平同志说过的关于一句猫话吧。所以我认为新旧之分并不能说明金庸小说俗。 

    驳其二:“!“真有振臂一呼而百应的英雄吗,令狐冲,郭靖-----何其虚也、他亦看不起自己武侠小说作家身份,拼命写些杂书,却实在不高明----可悲亦可怜,可笑,又去当教授,当委员------堕落--侠气何在”!” 

    首先,这里有一个误区。“真有……英雄吗?”当然没有,不光金庸书中没有,古龙书中没有,恐怕天下的武侠小说都没有吧?武侠小说是一种艺术形式,而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果句句均要以实为据,不但琐碎庸肿,岂不是变成了记实文学?况且,令狐冲、郭靖的人物刻画很是细腻,人物描写很是充实,虽然身怀绝世武功、号令天下,但却象平常人一样有七情六欲,痛苦快乐,如何“虚”却未看出来?反观古龙先生的小说人物,往往开场便是绝世武功,头脑永远冷静,永远打不倒,却不知是否算“虚”? 

    再者,金庸先生如何看不起“武侠小说作家”身份?不知论据何在?拼命写些杂书之言更是荒谬,金庸先生严格的说不能算是“武侠小说作家”。他真正钻研的是历史,如称做“历史学家”更妥当。他写过、评过的“正史”比他写的“武侠小说”还多,如些看来他写的“武侠小说”倒应为杂书了。而且写“正史”再写“武侠小说”亦可,又不是偷汉子,如何见不得人了?至于当教授,当委员居然是堕落?更真是天下之奇,以金庸先生渊博的才学当然会如此了。只怕依“tt”之言,倒是“烧杀抢掠”的营生方为进取了。此言是否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了罢? 

    驳其三:此类文章的措词、言论。 

    金古之争已久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才智有限,本不敢一论,今所说确因此类文章的言语而辩。 
     
    古人云:“泾渭横流,清浊自分。”在学术上有异议,互相辩论是一件好事,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才是春。网络确实是一个很宽容、自由的场所,但是并不影响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与素质,因为它毕竟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需要遵寻社会的道德观念,也需要遵守社会的行为准则。 

    京剧为我国国粹,却没有因为有了流行音乐就抛弃它。因为一件事物,如果它能流传下来,并为许多人接受,那么必然有它生存的道理。我是不看的,但是我只能说我看不懂,再激烈点说我不喜欢,但是我不能说它不好,是垃圾。因为是我并不了解它,不能接受它而已。世上事物何止千万,每个人了解的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对于不了解的东西应该抱着学习、尊重、严瑾的态度来面对,而不是简单地排斥甚至抵毁。因为这样做并不能提高你的声望,反而会让人感到你的贫乏、无知与幼稚。 

    其实贫乏、无知与幼稚都没有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经过岁月的积累,我学会了没有全面的了解不轻易下结论,因为很多时候轻率会让你难堪,而妄言更是徒遭其辱。另外,既是文学辩论就应该文明,不管是对辩友还是作者都应该尊重其人格,不要侮辱对方。什么“阳萎者”、“虚伪”、“变态”之词充斥,那么论坛岂不变成了越南国会?(《天龙八部》发表时在越南流行,南越国会中辩论之时,常有议员指责对方是“岳不群”指‘伪君子’或“左冷禅”指‘企图建立霸权者’。) 

    那么金庸茶社不如改为金庸武馆了:) 

    如象“南宫”兄之论也常也我不同。“南宫”兄虽持异议,但论点明确,文理清晰,论据充分,绝不哗众取宠。我虽然与之相辩但却钦佩其才智文笔,以至我有言语冒犯之处也乐于公开向“南宫”兄道谦。 

   我想,既然是辩论当然不能是一团和气,人云亦云,但凡事皆有度,否则适得其反。最后,我想说:“我对金庸、古龙二位先生都很仰慕,以上举例皆为驳对方文章所引,并未有贬低古龙先生而抬高金庸先生之意,二人各有所长。望大家不要误会。” 

   海啸能力有限,所论亦仓促,但有错误还望大家指出。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