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3 19:41:10), 站内信件
|
一石激起千层浪--蔡义江讲座小酌(五)
文无定规,文无定法。这是一个文评,文学归类的道理。
许多小说的作者在创作小说先前并没有经历过严格的理论或实践的训
练;许多的小说要根据它自己演绎的规律去发展,因此,在创作形式上出
现了自己的特点或形式。这也是被小说创作的实践所证明了的。文学理论
或者文学分类是在小说问世之后才将其归类。所以,文学归类或文学理论
的尺子在度量同属或同种小说的差异时,应该是后发的,而不应该是首先
站在主观的角度上去削足适履。
四:从小说创作的形式上来证明《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1:自传体小说的相同种:
有些作家一生只写出一部小说,而其中有些小说中讲述主人公经常是
以自己为生活原型的;比如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
尔基的《我的大学》等反映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系列作品。它们基本基
于作者自己经历的史实,反映出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本身又是文学
体的,其中有大量的虚构故事和人物,对事件也做了升华。也许许多在小
说中故事的事件在作者的生活中的根本不存在,或者是面目全非了。但是
它们依然脱离不了作者想要借其作品想要达到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效果。
我以为《红楼梦》就是属于,或者应该归类于此类小说范畴之中。
2:自传体小说基本特征的衡量尺度
自传体文学的最大特征是作者写自我。
史实性质的自传体遵从历史事实,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
而自传体小说,在遵从历史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可以去虚构,进行艺术
加工,处理。
那么,究竟有多少虚构与事实的比重才能算是自传体小说呢?
我看还是依据下列基本特征为好:
A:写自己。
作品中的主人公必须是作者以其自己为生活原型。
B:写自己的思想行为,而不必拘泥于其艺术真实是否与生活真实
在形式上的相同。
文学作品中贾宝玉以及林黛玉等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原型,故事
的素材到底是在南京的大观园中,还是在北京的十七间半房中,并不是绝
对的至关重要;是衣锦繁华的生活或者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的生活
形式也不是绝对的重要。那只是虚构的程度问题;最重要的则是贾宝玉就
是贾宝玉,林黛玉就是林黛玉;
在富贵中生活的贾宝玉,林黛玉会有着他们这样的行为方式;在贫穷
中生活的贾宝玉,林黛玉会有着反映他们人物性格的另一种活法。但是必
须是他们自己性格特点及思想观念的特点。
3:故事的主题及故事中的人物所反映的思想意识特点与作者的思想意
识特点一致是决定文学作品是自传体的基本特征。
这是说《红楼梦》的主题是社会制度,传统文化与人文主义的冲突;
新旧观念的冲突。故事中将朝代,年号,官职,朝廷所在地等都隐了去,
那么,将故事的诸多方面更大幅度的隐了去又与主题何妨?
4:此类小说总有共同的特点:
A:多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展现人生;
B:与社会,时代大背景紧密相关联;
C:具有含义深沉,悲壮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上说,《红楼梦》也具备这个特征。
这类传记中一定有虚构,但框架和主线索是真实的,属于作者自己的
人生经历的一部分,或全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