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有凤来仪 网友文集>>2003年 文集目录>>cdy1230(伊洋)>>一石激起千层浪--蔡义江讲座小酌>>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二)

主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二)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3 19:41:10), 站内信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二)
    
    菜义江的课题论证严谨,发人深省。
    但也并非全然。仍无稳坐,四脚落地之感,特小议一二,一吐为快:
    一:以史为凭,应该更加严缜
    1:对古人诗句考证应该一碗水端平
    在证实曹雪芹身世,考《红》的史料不足的情况下,任何的一个历
史留下的资料都是重要的。都需要做严缜的论证,筛选,使用。
    菜义江对曹雪芹的好友的诗句的引用情况如下:
    --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在甲申初写的挽雪琴诗中的“四十萧然太瘦生”
的史料被菜义江引证,加以引申做为铁证,并以此在其论证中最大程度
的发挥;
    --曹雪芹的另一好友张宜权的《伤芹溪居士诗》小序中“年未五旬
而卒”一语却未做充分的解释,印证;
    同为考史的重要宝贵证据,本应该同等对待,但在这里做出的取舍
却大不相同。一句被奉为至宝,另一句却舍而不用。
    这不科学。舍去的也是很宝贵的“天物”,不可暴殄;
    况且,这两句言语对《红楼梦》的判定至关重要,事关仲伯:
    如果取敦诚之语;那么,在曹家败落时,曹雪芹就是三,四岁;而
《红楼梦》就可以判定是虚构的了;
    如果,取张宜权的话;那么,曹家败落时,曹雪芹是十三,四岁左
右。十三,四岁对生活经历的认识,能对创作红楼起到至关重大的作用。
    所以,不应该去忽视任何一个现存的史料。一碗水端平。

    2:诗与句子各自的特征在引用中应该予以充分的考虑
    诗词的句受诗词的字数,格律的限制。在使用时,作者往往会取整
舍零而用之;例如:
    岳飞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其中的数字就是舍去零头了;
    陈毅的
   “二十年来辩是非”,
    其中“二十年”绝不是指20整年。
    敦诚的是一首七言诗。我们假设曹雪芹不是40整岁,而是四十X岁;
    那么:
    如果写实,“四十X萧然太瘦生”,就不成话了;
    而“四十萧然太瘦生”就符合格律了。
    此类写法在诗词中的运用颇多,数字所表示的虚实都有。既然不都
是“实”,就存在着“可能性判断”的可能性;既然做诗有这个规律,
那么,敦诚诗中的舍去年龄零头的可能性就存在。
    
    句子的运用不拘字数限制,所以数字的靠性一般说来较大。
    张宜权的《伤芹溪居士诗》小序中“年未五旬而卒”是句子,本身没
有字数的限制。可惜“未五旬”中,没有具体去说明准确的数字。

    鉴于上述诸原因, 我们完全可以怀疑敦诚的“四十萧然太瘦生”中
的“四十”有虚指成分;所以,仅凭此说就认定此诗中的“四十”就是曹
雪芹年龄的四十岁的准确数字,依据是不足的;而且更有张宜权的“年未
五旬而卒”的说法虎视在侧。至少,它可以说明“四十”岁不是很准确的,
所以,在确定曹雪芹准确年龄时,应该兼顾统筹考虑。
    
    曹家及曹雪芹的史料不多,应该重视现有的史证。
    人在三,四岁与十三,四岁所接受环境的影响全然是不同的。所以,
这对《红楼梦》创作的源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如果敦诚的诗句中数字有虚,那么,菜义江依据此说,论证出的整个
大厦岂不是危若垒卵?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