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政史】>>迟滞变得不可饶恕

主题:迟滞变得不可饶恕
发信人: whitesail(白帆)
整理人: yerk(2003-08-30 21:51:45), 站内信件
               迟滞变得不可饶恕

    随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的废止,让我们看到亲一届政府的务实的工作态度。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而发出这个信号最初根源竟然是一个被错误判定为应收容人员被打致死事件,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因为这样一件迟滞于社会发展的办法的原因消失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八十年代初制定的办法,已无法适应现在我们所尊从的社会管理原则,而这种没有进行认真理顺的法规在迟滞修正的过程中,造成的后果已经对政府形象有了负面影响。

    一个孙志刚的死亡让这个迟滞修正的制度寿终正寝,但这种现象并未消失。比如年初的非典,同样存在着政府反映迟滞的问题,回想起来,如果在二月份广东恐慌时,我们的政府有关部门严阵以待,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的死亡,损失也不会如现在这样大,同样也不会过多的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但是个别官员的侥幸心态,导致了决策部门的信息反馈部门的工作的迟滞,从而造成“非典”的扩散,冲击了人们的身体,也让一些不该逝去的生命成为这种迟滞的牺牲品。

    多少年没有什么大的事件发生了,一些常见的事件已经让人麻木了,更何况有些事件让我们无法判断根源,而一些事件由于一些政治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公众无法了解,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最终导致了迟滞决策的发生。改革开放初期,我们都在尊循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不搞什么休克疗法,这是实事求是的正确选择,但是当我们摸到了石头,应该过河的时候,但是有关部门却不公布这些石头,竟然把这些我们看不到的石头藏匿起来,造成公众对一些造成国家损失根源的不了解,虽然一些责任人得到了保护,但是人民群众在其中成为被愚弄者,不过这些事件积重后就会暴发,而现在的情形则是我们改变这种不可饶恕的迟滞的最佳时机。

    给公务人员涨工资是上届政府就已经在运作的事,但是没有完全落实,个中原因很多,其中一条是应不应该给涨工资。大家的观点各不相同,站的角度不同也就有着不同的结论。该涨的一方认为公务员现行工资已难适应吸引优秀人员从事政府管理工作的需要,如果政府管理人员都是一些低素质的人员,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确实是一种悲哀,所以公务员队伍必须由一个稳定的高素质的人员组成,这样我们国家管理才会与国际接轨,才能有效率和成果。不该涨一方认为,现行公务人员的工资已与普通老百姓的工资有很大距离了,所以涨工资已不会拉动经济和消费。个人认为,政府不应在涨工资与否上下功夫,而应该在个人所得税体现这一对公务人员的政策,现在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800元,这个起征点,完全是开征时的经济条件下制订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大多数是工薪阶层,这就造成了这部分人的收入下降,这和不涨工资是一样的,从公务人员工资中拿走了这块收入,完全是与现在的社会经济状总值不适应的,但是政府决策的迟滞,始终没有进行必要的调整,这对社会发展和经济生活都存在着较大的影响,那么为什么已经存在合理性的问题无法达到一种共识呢?看来我们的政府决策过程的迟滞问题一时半会也难以完全改变,从大事到小事,这些迟滞对生活的影响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如果只靠死几个人来促动这项工作的推进,那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是个多么悲哀的事情。

    好多事情亡羊补牢是可以的,但是难道就不能在事情未发生时有点预见性吗?对于这种应急的信息渠道是不是应该再畅通一些呢?看来这是个很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对于任何一个决策来说,都会产生利和弊如果只考虑一方而不去决策,可能会对一些决策者的乌纱帽产生不了什么大的影响,但是却对普通老百姓生活产生较多的影响,所以我认为,如果一项决策是利大于弊,那么我们就不应该优柔寡断,从而丧失有利的决策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应该是解决政府决策时机把握的最好选择吧。

20030619


----
常驻社会热点版,关心小事大事天下事
不离古今纵横区,注意你说他说大家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