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shleyliu(萤火虫)
整理人: apple-x1(2003-06-25 17:09:53), 站内信件
|
Ⅰ.音乐盲的自白
我一向耻于在人前谈音乐,只因对于音乐我一向自认是盲点,我记不住一首歌的歌词,甚至歌名,我只会在听到它的时候,说:这首歌我听过许多次了。我听别人对流行歌手流行歌曲如数家珍一一道来,总是想,为什么我就听不出那些道道来?!就像什么R&B、美式节奏蓝调、低吟唱法……
当别人有喜欢的歌喜欢的歌手,我却是好听就行,很少有真真正正放下所有事情仔细欣赏的时候,我觉得音乐最大的作用在于:在家里静悄悄自己要忙于做饭、清洁房间等等的时候,让它充斥整个房间,感觉很好;在工作或看书的时候,把它当作耳边一种舒服的“噪音”,感觉很好;在又累又困的时候,放一首优美宁静的音乐,犹如催眠曲,感觉很好(当然最好有人帮你在睡着后关掉音乐);在早晨太阳初升从窗口射进房间时半梦半醒之间,有音乐响起,感觉也很好。——也不知我这算不算是对音乐的一种亵渎。
但那些歇嘶底里、令人烦躁的音乐我下意识里拒绝。一般的流行音乐外,古典音乐我也喜欢,我认为它更易使人烦躁平息,心情舒畅,说到这里,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我像个躁郁狂,而音乐只是我的辅助疗法:)。
可是不管怎样,音乐盲也能找到一种理由去喜欢音乐,正说明了音乐的神奇所在啊。
Ⅱ.百听不厌的诗篇
女友芳芳在毫无际象的情况下迷上了蔡琴,这并非因为她突然就去买了个蔡琴的CD回来,而是买了之后,她一直不厌其烦的听,一遍又一遍,而且不久之后又再去搜了一个CD回来,并大有不齐全蔡琴的歌誓不罢休的决心。
我笑虽笑她,却也与她达成了一致,最喜欢《读你》,可是理由却大径相同,我是因为歌词中的一句“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毫无理由地觉得境界奇美,自然芳芳以为的蔡琴的声音、蔡琴的感伤我亦认同的。
其实,蔡琴的歌我以前是听过的,可是居然不知道是蔡琴。像我这样的人,也许一辈子心里都有那么一种小小的惊喜,偷偷的,暗自的。她的声音就那么似远似近自顾自的唱着。我最初看到蔡琴的样子,着实一惊,因着她眼下那一颗痣,毫不掩饰的甚至夸大着,我从小听说关于美人痣、食禄痣、克夫痣、泪痣的传奇,于是,蔡琴的歌融合着蔡琴的感伤、蔡琴的惆怅就那样静静地流淌过来。
有人说,蔡琴的歌就像花开的声音。花大都是在夜里开放的,开时节节有声,像是和夜色在说悄悄话。我在想,蔡琴的歌也像是一首百听不厌的诗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像三月, 浪漫的季节, 醉人的诗篇,唔,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的感觉象春天, 喜悦的经典, 美丽的诗篇。 唔,你的眉目之间, 锁着我的爱怜, 你的唇齿之间, 留着我的誓言。 你的一切移动, 左右我的视线, 你是我的诗篇,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读你千遍, 也不厌倦, 读你。” ——《读你》
Ⅲ.周杰伦现象
当周杰伦大当其道的时候,尽管我身边有朋友对其津津乐道,我实在提不起兴趣。我听他依依哦哦地似的,也从朋友的讨论中得知这叫R&B,是流行唱法,我听不出好在哪里,难听得很。
到我稍微改变观感是挺久以后了,至于为什么改变,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不再拒绝了,也能听了,甚至也会有觉得好听的时候。
说到R&B唱法,这里要提到另一个人,他叫陶喆,出道是早过周杰伦的吧——对此我没有考证,反正据我所知应该是。周杰伦被称为“陶喆第二”应出于此。可是,我虽接受了周杰伦却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陶喆,因为就算有鸟,也有黄鹂儿和乌鸦之分。
---- 谁说水大就是好?灌水亦有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