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热门话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蔡义江讲座小酌>>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一)

主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一)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23 19:36:26), 站内信件
    一石激起千层浪--菜义江讲座小酌(一)
    措辞,语调在平缓柔和中,棉里藏针,杀机四伏。容不得丝毫悖论,
须臾间,欲意将对手置死地排斥出局而毫不留情分。显露出江浙人精明
灵气的菜义江,眼球和嘴角不时的挤出来狡黠,烁烁其辞。
    论点鲜明,论据可靠,论证严缜;
    刚吾指点江山之意志,柔我说说之方略;
    蓄谋于城府,据史规矩其遑论;网罗凡有利证据而不遗余力,细腻
之微而无所不尽其极;引盈溢以待发,一旦张扬,有恃则无恐,最大限
度的发而挥之,慷猖狂以慨,气盖天地,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夫天下
舍我其谁也!秋风扫落叶,寒冬酷苍生。
    谁敢说数理化的逻辑才不容异己?思想文化之规则照例斥悖逆,水
火不能相溶。
    多了些肃杀气,少了点儒生那份容情。凭心而论,听起来过瘾,品
起来有力。
    
    菜义江的论点尽管不是新鲜,但听起来后背也冷风瑟瑟。传统习惯
的认识一旦被震撼,连锁反映象是被推了多米诺骨牌;所谓“揉碎桃花
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
    感情归感情,还需要理智。
    菜义江依据对曹雪芹生,卒年,曹家败落年及曹雪芹的好友敦诚在
甲申初写的挽雪琴诗中的“四十萧然太瘦生”的史料考证的结果,认为
曹雪芹家败时才三,四岁。没有经历过“贾宝玉”式金粉盛世的生活;
也不可能对生活的经历有稍微的印象。所以,《红楼梦》是曹雪芹耳闻
目睹,加以“想象”虚构而成。
    有史为据,这是最好的佐证,事实胜于雄辩。
    如果考史无误,那么,菜义江的说法就是合理的了。摆在我们面前
的《红楼梦》,它的创作经历,及它的内容与作者的关系的“质”完全
是另一种面目全非了的境况了。
    先抛开菜义江的考史及论证可靠,正确与否。我们需要的是理解或
接受这种“新概念”与否;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我们都有一个思考,
品味的过程。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新角度,新
内容的审美过程。
    品味,审视这种境况,无异是一种震撼,是一种很深沉,很刺激的
过程;
    --身处“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环境中的
曹雪芹,创作的工程是那么艰难,巨大,悲壮,可歌可泣;
    --曹雪芹的创作冲动,激情令人感慨;其学识皎皎,胸心博广令人
俯仰赞叹。
    --“林黛玉”又是何人?她与曹雪芹有过怎样的情节?又怎么会被
编派到红楼的故事中?
    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其实,对“另类”的品味很重要。如果按菜义江的观点去重温红楼
中的人物及故事,会对他们有另一种眼光和立场去看待了;也会重新去
审视红楼的作者曹雪芹,他的家庭及贾府连同他们那个时代背景;重新
认识《红楼梦》。这绝不仅仅是曹雪芹是否是贾宝玉那么简单,它是读
者的情感,观念,审美意识等一系列极为重大角度的变化。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