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g_gniw(Aurélie)
整理人: supraboyqd(2003-06-30 23:43:11), 站内信件
|
八十九年八月一日 PM 8:03 某网络咖啡店
早上,有位信息科的同仁过来办公室拜会O六二六项目小组的组长。他们已经透过电子邮件与旅美的杨博士搭上线,对方在昨天有了回音。他表示已经详阅过案卷,整理出一些心得愿意与项目小组成员分享。而为了方便起见,他希望能够约个时间,用『视讯会议』的方式来面对面讨论案情。
『视讯会议?』组长蹙起眉头,不解地看着对方。
『也就是将影像、声音等资料,透过网络来进行传送,这样双方就可以进行多边会谈。』对方宛如背书般地解释道。
『你说得很明白,但我听得真他妈的胡涂……你的意思,应该就像那种可以看到对方的电话设备吧……信息科那可有这样的设备?』
『我们科里是有,』科员面有难色地说。『不过内部网络的频宽不够,我们到目前还是用调制解调器来接收资料,所以无法承载这样的使用量。』
『太离谱了吧?』
其实对方满口术语,他们根本都听不懂。反正既然无此设备,组长也就随口跟着大声抱怨几句。
最后,满面愧疚的科员给了一个还算有用的建议。现今风行的『网络咖啡屋』里,有相当快速的对外网络专线,用来进行线上会议的话,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科员回去后,下午即传来消息。杨警探愿意在美西时间早晨六点整,约莫是台北时间晚上八点左右,上网进行会谈。他同时把网址传真过来。
先前,阿浪已经联络上辖区的一家连锁网络咖啡屋,店长表示愿意提供相关的设备与技术。晚上,O六二六项目小组共有五名成员,一起来参与这场别开生面的线上会谈。
这家店位于中山南路上,场地相当宽敞,里头满是烟味与闷热污浊的空气,枪声、惨叫声、叫骂声则不绝于耳。数十来个青少年聚精会神地紧盯屏幕,手里握只鼠标快速地滑动着。组长倾身看了屏幕几眼,里头不是暴力枪战就是战争杀伐,他摇摇头,不明了这些人为何把时间白白浪费在这上头,不过年轻的探员们倒是在后头看得津津有味地。
他们租用了一个密闭包厢,并找来服务生架设了计算机摄影机、麦克风等设备,确认操作顺当后,阿浪打开网络浏览软件,敲入指定的网址。
同时,他的耳边回荡着临行前,大队长所说的那番话。
『裘老的意思是,再给他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可以了结这件案子了。在那之前,政风室那边我会帮他顶一下,就算事涉关说,他担保事后也会圆满解决的。』
一个月破案?他不晓得裘老的自信是从何而来的,这么说,不过想图个将功赎罪吧?但现在的他只知道目前可说是一点头绪也没有,而破案压力却又急如星火,所以才得求助这位华裔警探的帮忙,否则上层的人是绝不愿意眼看家丑外扬的。
屏幕闪动几下,影像突然跃入眼帘,他们看见了杨志军博士本人。比他想象得还要年轻许多,大概不到四十岁。他穿著一件斜纹衬衫、搭配一件飒爽的猎装外套。生就一副娃娃脸,精明中却不失和气,带点洋腔的语音有些逗趣。他举起手向大家招呼了一下。
双方就着麦克风试了几次音,接着才开始交谈。实时的画面显得有些迟滞残影,语音也不是很流畅。
『嗨,是罗组长吧?各位晚安。我们这里现在是大白天,各位不妨向我道声早。』他的面孔在屏幕前游移一下,装出在找人的模样:『共有五位先生哪!大家都好吧?』
杨博士俏皮地打个哈哈,省却了寒暄客套。
『让我们直接进入正题吧,因为我分析之后哪,有些东西显然是相当急迫的,希望我们在时效上可别错过了。您那边传过来的这三桩案件哪,我汇整出几个特点,相信它们是彼此相关的。』
他拿起桌上一份准备好的手绘草图,标示出几个日期,『首先,从日期上来观察,你可以发现,凶手的「酝酿期」越来越短,也就是第一桩案件与第二桩案件相隔十八天,第二桩案件与第三桩案件相隔十天,而且在第三起与被害人发生了格斗,看来并不像前二起经过精密策划哪,反倒比较像临时起意的样子。这一点,也可从凶手不再坚持用黄粉笔这个地方得到左证,因为他根本来不及把案件计画得十全十美。这一点可说是这类连续杀人案件的典型哪。』
三人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受害者专挑老师,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目的,那么很可能就是他极为痛恨老师哪。而依据我们办案经验,这类案件的发生,第一起通常都是挑选熟悉的情境、地域、受害者,所以我推定哪,凶手和文山区这一带应该有地缘关系,不然至少也曾在此地完成小学教育。而且依据受害者的年岁研判,很可能是第一位受害者所教过的学生之一哪。』
『为什么会挑选这些地点?如果我们去彻查受害者教过的学生,是否会有结果?』认真做着笔记的组长忍不住发言道。
『在地点的选择上,这是一个很特殊的状况哪。就我的经验来说,连续杀人凶手的犯案地点,都是有迹可循的,头几起都不会相隔太远,直到他的经验丰富、胆子大了哪,地点才会扩张到「州」以外的地方。
『但是在这几起案件中,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规律,凶手的模式是无从捉摸哪,也不像是刻意去寻找教过自己的老师。如果不是凭某种喜好来选择,再不然就可能是故意照曾发生过的案件来加以安排了。』他在纸上涂出几笔,彼此间的地点相隔都有段距离。
曾发生过的连续杀人案件?阿浪心上立刻浮现那桩六十九年的凶案,不过仔细一想,它们发生的地点并不一致,于是马上将其拋诸脑后了。
『还有一个特点是立刻引起我的注意哪。』他高举着几张贴在白板上的搜证照片说:『凶手希望引人注目。他在现场留下作案痕迹、布置著名案件的手法、故意跑到第二名受害者住处打电话等,就是希望警方将这些案件联系在一起,可千万别忽略了他的精心杰作哪。根据以往侦办的案件特色,这类的凶手,有相当高的机率在警方侦办的时候,重回现场,混杂在看热闹的人群中!』
听到这里,组长如获至宝地马上把这些抄录在笔记本上。
『他尽其所能地照着过往著名的意外案件来布置现场,这也是一种潜意识的投射哪,他认为得有这样程度的牺牲,才有资格配得上「老师」这个身分。各种细节的精心布置、长时间和尸体相处在一起,可以看得出,凶手具有卓绝的意志力,再不然就是精神状态异于常人哪!
『底下是我对这个人的侧写,各位不妨留心在围观的群众中哪,是否有人符合以下条件的:男,年龄介于二十五到三十岁间,未婚,一向离群索居,暴躁易怒,精神状态不稳定,可能有入院治疗的记录,曾从军过,受过特种部队之类的训练,但因为精神状态而中辍军旅生涯,也或许因此与上级长官发生过冲突……血型应该是O型……』
『您连血型都知道?不如把名字干脆给我们好啦!』
迎着组长惊讶的目光,杨博士顽皮地眨了下眼睛。
『那是各位传过来的资料告诉我的哪!』他最后补上一句道。
『真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哪!』
一结束谈话后,组长坐不住了。他套用了杨博士的口头禅,像个小孩子般兴奋地摩拳擦掌,在小房间内走来走去,胸中滋长着无限自信,仿佛明天就可以将凶手一举成擒似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