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hian(whian)
整理人: chocho.1(2003-07-29 20:25:34), 站内信件
|
贾氏家族最终是如何败落的?会败落到何处地步?红楼梦前八十回并没有具体交待,而现在一般认为是获罪抄了家,而最后导致宝玉一无所有,沦为乞丐。传闻种种涉及了一干主人翁的后继际遇,但始终停留于对脂批的深信不疑和解析,而并不见得都是出自红楼梦本身的解读分析,这里我想提点不同的看法。由于后四十回有相当的争议,做为证据显然不能具备足够的说服力,所以这里讨论仅限于前八十回。
我不太清楚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细节(况且中国在极权统治时代权贵们一般也不太将律法当回事),但从历代一些惯例来看,作为一个地位显赫的世袭家族,如果仅仅是一般的贪脏枉法谋财害命之类的罪状一般是不足撼动家族根基的,这一点红楼梦本身也反映得很清楚,比如薛蟠打死人后依然大摇大摆走人,比如贾雨村为了几把扇子巴结贾赦逼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后依然靠着贾氏家族的关系官运亨通,再比如凤姐儿谋财害命等等恶行都不过小事一桩,凡此种种,简直是何足挂齿!其实维持封建独裁统治的手腕之一便是保护朝中权贵和地方大员的特权与利益,因此我从来都不相信这些会是导致贾氏衰败的原因。
一个大家族的败落通常有几种原因,一种是家族核心人物犯下弥天大罪如谋反篡位,参与政变或受此类事件牵连而遭灭门。但是凭贾府男人的那点出息是不可能会去参与谋权篡位之类的勾当的——贾政自是模范的忠臣孝子,其余如贾赦贾珍之流则只须每日能够恣意淫乐便心满意足,恐怕连正经的公务“正事”为何物都不知道,更不消说有什么政治野心了。而受牵连似乎就复杂一些,因为元春身处宫帏是非之地,结局如何实在谁也无法预料,但至少在八十回以前没有丝毫相关的蛛丝马迹可循,因此如果遇贾氏家族因此获罪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另一种可能是跟政敌的相互倾轧中败北而沦为阶下囚。但这同样是不大可能的,大凡政敌一般都是朝中重权要臣,而且很多都是皇帝为牵制和平衡各方势力而有意操纵的一种权术,他们最终的败落也住住是权术斗争的牺牲品。但就贾政贾赦等人的那点政治地位,显然还没有资格充当那种角色。实际上到了他们那一代整个家族已经处于末世,这一点小说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已经很清楚地作了交代——就是元春封了贤德妃也未能挽住整个家族的颓势(反而使贾家屡屡受宫中大小太监的讹诈)。
而书中隐约提及的江南甄家倒是借王夫人之口确定是获罪抄家的,但那甄家获罪前后到底又是怎样一种情形书中没有确切的描述(我始终不能确定这甄家在整部红楼梦里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从前八十回看来似乎竟有点多余),那么贾家是否也终将重复甄家的老路呢?猜测是没有意义的,我想既然我们解读的是小说而非曹氏家史,那么当然还是要从原著文字本身去找答案——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我始终觉得,导致贾氏败落的最根本和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整个家族人丁一代不如一代,最终不肖子孙败家,家道由此一撅不振。所以纵观前八十回,贾家获罪的唯一证据(恰切地说,是伏笔或者线索)就是第十三 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秦可卿鬼魂的一句话:“…便是有了罪,凡物可入官,这祭祀产业连官也不入的…”,所以获罪一说可以存疑。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就曾提到,“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这个时候的贾氏家族已不复当年气象了,颓败之象日渐凸现出来。就前八十回的情节而言,提到的均是贾府男人(除了贾政和宝玉)日常生活的不务正业和声色犬马,糜烂堕落,财务上的入不敷出——这情形连林妹妹都为之担心。他们似乎也不大有兴趣在官场营钻——毕竟这费心劳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宁府的贾珍一支自不必说了,荣府那袭了祖宗爵位的贾赦对后辈不务正业也曾大言不惭地说:“咱们这样人家,原不比那起寒酸,定要‘雪窗荧火',一日蟾宫折桂,方得扬眉吐气…”,而他本人除了整日挖空心思想将看上的丫头弄到手之外,也看不出能兴起什么风浪。所以可以预料到,在这群不肖子孙坐吃山空蛀空了祖宗留下的遗产之后,接下来能做的大概就是典当变卖家当(包括土地、房产和奴才),直至卖无可卖。其实这个情形在贾母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为了应付一些大宗开支凤姐便经常伙同鸳鸯偷贾母的财物。
(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