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imu2121(猫猫吃的肥鱼)
整理人: yong1015(2003-06-06 05:01:38), 站内信件
|
碟报正文:
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HLD9+D5版《遥远的桥:特别版/A Bridge Too Far SE》详细贴图碟报
这是一场非常值得后人深思的战例。
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至7月25日,巴顿率领的第3集团军率先冲出诺曼底地区,开始了法兰西平原上对德军的大追击,盟军上下逐渐弥漫乐观的情绪。
作为进攻的两支铁拳——蒙哥马利和巴顿都想成为最早进入柏林的人,而盟军有限的补给能力无法保障两支大军同时发动进攻,进攻只能在一个方向进行。最后蒙哥马利的的北线进军方案被艾森豪威尔接受。
蒙哥马利希望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企图绕过传闻中德军严密布防的“西部壁垒”,而在荷兰方向展开一轮新的攻势,代号为“市场--花园”。 计划采用空降“蛙跳”战术,以美军第82、101空降师,英军第1空降师及波兰伞兵旅的共35000人,依次在63英里战役纵深上的埃因霍温、奈梅根和阿纳姆三地空降,夺取莱茵河上的桥梁,像交“接力棒”一样,护送地面推进兵团,直捣德国腹地——鲁尔区。
1944年9月17日13时30分,战役开始,盟军动用了5500余架运输机、2596架滑翔机、8000余架战斗及轰炸机,同时在三处地区空降。但是战役进行得很不顺利。在经过残酷战斗后,101师和82师伤亡了3542人,才与地面部队会师。而远在最前方的英国第1空降师久等援军不到,在伤亡3716人后,一部投降,另一部突围成功。盟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代价,但只“完成了90%的目标”(蒙哥马利语)。战后,一位战地指挥官感叹:“那座桥对我们来说太遥远了!”
这是20世纪70年代摄制规模最大的战争片,在大导演理查德·阿顿伯勒的旗下聚集了诸如詹姆斯·卡恩、迈克尔·凯恩、肖恩·康纳利、罗伯特·雷德福、安东尼·霍普金斯等一干明星。但也正因为戏份分配的关系,使情节进展有如片段的组合,缺乏一气呵成的气魄,而且也拍得太冗长。不过即便如此,凭借极其出色的摄影和明星们的倾力出演,部分场面仍令人有大开眼界之感。影片描述了欧战尾声的1944年,盟军为了打开通往柏林的道路直捣纳粹首都提前结束战争,于是采取大规模的空降行动降落荷兰。为了夺取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铁路大桥,与占有绝对优势的德军浴血奋战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的是,虽然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盟军仍遭失败。
不过,微软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同名电子游戏却能让你有重返当年战场、甚至扭转战局改变历史的机会,呵呵!
此片有三个中文译名:遥远的桥(中)/夺桥遗恨(台)/英雄冢(港),从这次战役失败的意义上来说,译之“遥远的桥”最为贴切。
此片DVD影碟HL制作非常好,两碟流畅的说。特别是那张花絮碟,有很多珍贵的追忆,再加上有了好的中文翻译,对了解这次战役及影片有事半功倍的意义。此DVD画质一般,颗粒感明显,有部分镜头明显清晰度不够,薄雾感浓重,但色彩可以接受。全部图像看起来陈旧。不过,原版就是如此,一部70年代修复的影片到此也就不错了,据说MGM对此追求的就是这种时代感和沧桑感。此片镜头有些似曾相识,想想是在那《兄弟连》、《拯救大兵瑞恩》见过……
该DVD声音虽是DD5.1,但别指望有《大兵》那种惊天动地的音效,原因是虽然这条5.1音轨是后来重新制作的,70年代的声音技术只能如此,还指望它能再脱胎换骨?但是在缺乏动态范围的空间成像中的声音听起来很奇妙。另外,HL合成的这条普通话还是清晰不错的。
一区此片出过一个单碟装普通版,2002年5月7日还和《光荣之路Paths of Glory》捆绑出过一DVD普通版套装。
此片战争场面非常激烈,是非常好看的一部影片,喜欢军事历史和战争片的朋友不要错过。
韩国三区原版封面封底(红龙外封与此一样):
韩国三区原版两碟装(红龙碟面都与此基本一致,印刷精美,就是把花絮碟和正片碟面印刷倒了个,哈哈,无所谓啦,错版^_^):
内封则用的是日二区的,如下图:
红龙D9+D5《遥远的桥:特别版/A Bridge Too Far SE》DVD信息:
碟1(D9)
分区:ALL
容量:7.80GB
时间:2:55:44
视频:Widescreen 2.35:1 (可变)
音频:英DD5.1(448Kbps)/英评论DD2.0(192Kbps)/中DD2.0(192Kbps)
字幕:英/西/葡/朝/泰/印/中/中/英2/
章节:32
制式:NTSC
碟2(D5)
分区:ALL
容量:3.87GB
花絮:
1.documentaries & featurettes/文献片与短纪录片:
(1)a bridge too far:heroes from the sky/来自天空的英雄/43分34秒(西、葡、韩、中文字幕)4:3
(2)richard attenborough:a director remembers/理查德·阿顿伯勒:一位导演的记忆/18分04秒(西、葡、韩、中文字幕)4:3
(3)a distant battle:memories of operation market garden/一个遥远的战役:市场-花园军事行动的记忆/16分58秒(西、葡、韩、中文字幕)4:3
2.photo gallery照片画廊/N多照片/演员图文介绍。
3.original theatrical trailer原始的戏剧追踪片断/3分15秒(无字幕)16:9
其他信息:
电影上映日期:1977年6月15日,
DVD出版日期:2003年4月3日
导 演:理查德·阿顿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
主要演员:-Dirk Bogarde
詹姆斯·卡安(James Caan)
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
肖恩·康纳利(Sean Connery)
爱德华·福克斯(Edward Fox)
埃利奥特·古尔德(Elliott Gould)
金·哈克曼(Gene Hackman)
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Hardy Krüger
劳伦斯·奥利维尔(Laurence Olivier)
碟1码率曲线图:
碟1正片主菜单(动态):
碟1章节选项:
声音字幕选单:
正片截图:
德军疯狂地向101空降兵扫射,那可是活人靶啊,美军伤亡惨重!
肖恩·康纳利20多年前就一脸褶子:
安东尼·霍普金斯被俘虏后一脸无辜的样子,怎么也和后来饰演“吃人魔”联系不起来:
碟2码率曲线图:
碟2花絮碟主菜单(动态):
花絮截图:
花絮内容非常丰富,比正片还清晰,不多贴了,自己看吧。
相关链接:
此岸和彼岸——战争片中那些把守生死的桥(节选)
作者:张炳钧
遥远的桥/A Bridge Too Far
1977年,一部更大规模的以桥为核心的史诗战争巨片由美国和英国联合出品,就是由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执导的《遥远的桥( A Bridge Too Far )》。剧情背景是二战期间由英军蒙哥马利元帅制定的在荷兰境内的阿纳姆(即影片中所译的“安亨”桥)作战计划,后世以其代号“市场花园”所知名。军事学本身当然复杂的多,失败也有诸般原因。但是为了观看的简便,在影片里只做了单线条的交待,就是由近即远,分别由迈斯威尔·泰勒率领的美军101空降师占领埃尔德荷文桥;盖文将军率领的美军82空降师占领尼美根桥;劳依将军率领的英军第1空降师占领安亨桥,他们将为英军第30集团军打开通道,如果计划成功,将在1944年圣诞节前结束二战,这当然是蒙哥马利的一厢情愿。
影片中的劳依将军,也就是本片的一号男主角,由好莱坞常青树萧恩·康纳利扮演。根据史实,英军第1空降师长原来是一位步兵旅长,根本不懂如何实施空降突击,但是在影片中给予了他正面的形象塑造。他在出征之前就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但是本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态度,他没有象金•哈克曼扮演的波兰空降旅长那样直言不讳,而是没有半句怨言的毅然出征。降落以后,看到一群从精神病院逃出来的疯子,他更加宿命的感到疯子们在嘲笑他们的自投罗网。影片结尾,一万人的部队在突围后仅剩下两千人。他听到寒鸦悲鸣,不禁黯然。尽管如此,影片还是对于英美联军特别是陷入德军第2装甲军两个师重围的英军第1空降师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不遗余力的进行了讴歌。
这里再次表现出了东西方文化观念的差异,在残酷战斗的间歇,英军和一位荷兰平民医生请求德军收容英军无法治疗的伤员,德军竟然答应了。最后丧失战斗力的2000名英军被俘,德军莫德尔元帅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尊重,他递给安东尼·霍普金斯扮演的军官一块巧克力,温和的说道:“这是你们英国的巧克力”。我本以为那位军官会义正词严的拒绝,令我讶异的是,他竟然接过了那块巧克力。我随即释然,在西方人的心目中,这些被俘的英军已经战斗到了最后,他们仍然无愧是英雄。
本片拿了1977年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摄影、最佳音响 (1978)、最佳音乐(安东尼·阿斯奎斯奖)。对于收藏者而言,除了这些奖项,最值得一饱眼福的,就是影片中号称超过诺曼底空降的3倍,集中了3个空降师3万余人的最大规模空降。拍摄时,适逢北约大规模军事演习,借演习东风,摄影机得以不必投机取巧拍摄一些局部,而是大开广角,全景式的长镜头的展开,放眼一望,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一架架土黄色的运输机轰鸣着划过,一朵朵纯白的降落伞绽开,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令人叹为观止!我想这样的机缘,也算是数十年一遇,即使在电影史上也值得大书特书。远的不说,在我们中国,要是谁有机会拍到第15军的大规模空降演习,那肯定爽透了(也许在台海玩真的呢,呵呵)。
我想许多男孩子乃至男人对于军事史或者兵器有着共同的嗜好。如果剔除意识形态色彩,恐怕许多人对英挺的德国军服都有一种纯形式的迷恋。希特勒说过,德国军服要设计成世界上最好看的军服,他们做到了。甚至德国钢盔,那种后半部分向下包起来的样式,也由于其设计上的对于后脑勺保护的合理性,而为今天的全世界军队所广泛采用。我们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比如驻港、驻澳部队配备的美式凯夫勒头盔,虽然材料上已经使用了更轻更坚硬的合成塑料,也仍然采用这种式样,对比早期美军和苏军那种下沿儿圆圆的钢盔,从这种德式钢盔甚至可以发现流线的视觉美感。
相关链接:
“市场─花园”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于1944年9月在荷兰艾恩德霍芬至阿纳姆地域实施的进攻战役。又称阿纳姆空降战役。其企图是占领阿纳姆,为盟军第21集团军群迂回齐格菲防线,进军德国北部开辟道路。计划规定:盟军第1空降集团军(辖美国第82、第101空降师,英国第1空降师,波兰第1伞兵旅,司令为L.H.布里尔顿中将)在地面部队发起进攻前30分钟,沿艾恩德霍芬至奈梅亨、阿纳姆公路空降,夺取威廉敏娜运河、南威廉斯运河、马斯河、马斯河-瓦尔河运河、瓦尔河和下莱茵河上的桥梁(代号为“市场”,保障地面部队前出到下莱茵河右岸(代号为“花园”。空降兵从英国起飞,采用两条航线分三批空降。9月17日12时30分~14时05分,约1550架运输机和近500架滑翔机载运各空降师突击梯队空降,掩护兵力为1113架轰炸机和1240架战斗机。18日,1360架运输机和1203架滑翔机空运各师的后续梯队。美国第101空降师在费赫尔地区空降,当日夺取附近南威廉斯运河大桥并攻占宗镇,18日与地面先头部队会合,日终前攻占艾恩德霍芬。美国第82空降师在赫拉弗地区空降,当日夺取马斯河和马斯河-瓦尔河运河大桥,19日与地面先头部队会合,20日日终前夺取奈梅亨附近的瓦尔河大桥。英第1空降师在阿纳姆地区空降,遭德军装甲兵和步兵猛烈反击,未能夺取下莱茵河大桥,被迫转入防御。该师后续梯队及21日在下莱茵河南岸空降的波兰伞兵第1旅,遭德军大量杀伤。25日夜,该师向下莱茵河南岸撤退;次日拂晓,未渡河的6000余人被俘。此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空降战役,盟军出动运输机5500余架次,滑翔机2400余架次,在敌后空降3.5万余人、火炮568门,车辆1927辆、物资5230吨,空降兵损失约14700人,德军损失3300人。盟军因错误估计德军在阿纳姆地区的兵力,空降地域距目标过远,地面部队进展缓慢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为前出到下莱茵河创造了条件。
一区的封面:
如今的奈梅亨大桥: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自《DVD影片不完全手册》
----
宽带网络版宣传大使NO.221
光盘知识新境界!走进cdrom地带!欢迎到cdrom(计算机光盘)版作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