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珠箔飘灯 散记杂谈>>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常识文精品)>>zt 秦淮河

主题:zt 秦淮河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6-03 18:57:26), 站内信件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南京在历史上曾经十一次定都,自古在内秦淮河人文荟萃,商贾云集。六朝时代,夫子庙地区已相当繁华,乌衣巷、朱雀街、桃叶渡等处,都是当时高门大族所居。在明代,夫子庙作为国子监科举考场,考生云集,因此这里集中了许多服务行业,有各种酒楼、茶馆、小吃等。与此同时,青楼妓院也应运而生,内秦淮河上“桨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箫鼓,昼夜不绝”。古典戏剧<<桃花扇>>里所描写的“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十分真切地再现了当时秦淮河上的畸形繁华景象。由于历史的变迁,昔日繁荣景象早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诗,流伟千古,代代相诵,几乎成了秦淮河的千古绝唱。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是南京著名风景区。 
    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历史上善于秦淮河的传说和记载甚多。《舆地志》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子气',乃东游以厌之。又凿金陵以断其气。今方山石硊,是其所断之处。”陈沂《金陵古今图考》中也认为,秦始皇“以望气者之言,凿钏阜,断垄,以泄王气。水自方山西北,巨流环绕,至石头过于江,后人名曰秦淮”。其实,淮水改称“秦淮”是从唐代开始的,据《健康志》记载,“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别屈曲,不类人功,疑非秦皇所开”。很显然,秦始皇开凿秦淮河只是一种传说。 
    秦淮河早在远古时代就是长江的一条支流,也是南京地区第一大河。秦淮河有两个水源头,北源在句容市宝华山南麓,称句容河。南源在溧水县东庐山,称溧水河。南北二源合流于江宁县方山埭西北村。这一带河床宽广,水量剧增,形成干流,可通舟楫。然后河水绕过方山,向西北流经洋桥、青砂嘴,沿途汇集吉山、牛首山诸水,再北经刘家渡、竹山和东山,至上方门进入南京市区。 
秦淮河至通济门外九龙桥,又分成内、外两支。其正流称内秦淮,过九龙桥直向西,自东水关入城,穿市区南部,会合杨吴城濠之水,西流至淮青桥,与青溪会合;再向西南流直得涉桥,爱小运河水;再经文德桥、武定桥、镇淮桥迤西而北,过新桥至上浮桥,又西北至陡门桥,与运渎水会合;又西北过下浮桥,出西水关,与外秦淮复合。外秦淮河过九龙桥向南迤西,经长干桥,合落马涧水,又西至赛虹桥,再分为两支,正支北折,经觅渡桥与内秦淮合流,北沿石头城至三汊河入长江;旁支西流,自赛虹桥过江东桥,流经北河口入江。秦淮河全长100多公里,整个流域2600余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16条,流经句容、溧水、江宁、南京等地,灌溉面积达130万亩左右。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就有人类流动。沿河已发现原始村落遗址50-60个,著名的有湖熟文化遗址和窨子山遗址等。六朝时河身宽阔,是石头城的天然屏障。自石头城东至运渎(今通济门附近),设有24座浮航,平时浮航通行,战时断舟撤航。 
    秦淮河两岸有大小集市100多处,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历代有许多过定官贵人住在秦淮河畔,如东晋时的主要谋士王导和谢安等。尽管隋唐以后,秦淮河畔渐趋衰败,但是,仍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凭吊吟叹。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秦淮河两岸建有不少佛寺,东晋时的瓦官寺,南朝时的安乐寺都非常著名。东晋时大画家顾恺之为瓦官寺画了《维摩诘居士像》,雕塑家戴逵父子铸造过五尊铜像。安乐寺里有著名画家张僧繇画的四条白龙,留下了“画龙点睛”的故事。 
    时清时代,秦淮河畔人烟稠密,金粉楼台,十分繁华。秦淮河畔的夫子庙、贡院是封建统治者笼络和挑选人才的地方。明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对此有深刻的揭露。清代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以秦淮河为背景,歌颂了歌妓李香君的高尚情操,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腐败,描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剧。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对秦淮河大力疏浚。在1976年到1980年间,又开了一条秦淮新河,这是秦淮河的一次大改变。新河自江宁县小圩,经雨花区铁心桥、西善桥,直至双闸金胜村,全长18公里,河宽130-200米不等,可行洪800秒立米。新河上架公路桥五座,农便桥四座,铁路桥一座,水利枢纽一套,大大提高了秦淮河泄洪抗旱能力,对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城市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秦淮河古称淮水,据说秦始皇时凿通方山引淮水,横贯城中,故名秦淮河。夫子庙是孔庙的俗称,原来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地方。秦淮河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全长约110公里,是南京地区的主要河道。这条河历史上很有名气,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但到了近代,由于战乱等原因,河水日渐污浊,两岸建筑多被毁坏,昔日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1985年以后,江苏省、南京市拨出巨款对这一风光带进行修复,秦淮河又再度成为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和民俗于一体. 
      
夫子庙   
  早在六朝时代,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已是繁华的地区,十里秦淮两岸是贵族世家聚居之地,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隋唐之后,一度冷落。明清又再度繁华,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为江南佳丽之地。 
  秦淮风光最著名的是盛行于明代的灯船。河上的船,不论大小,都一律悬挂着彩灯,凡游秦淮河的人,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在他那篇著名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此就有很好的叙述。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古建筑群、白鹭洲、中华门城堡,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趣和魅力。  
主要景点  
  瞻园最初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王府西花园,后来又为清朝藩台衙门的花园。太平天国时为东王杨秀清的王府。园子的规模不大,但布局典雅,曲折幽深,称得上是江南园林中的玲珑佳品。其主要特色是三座各具风姿的假山。  
夫子庙   即是孔庙,始建于宋,位于秦淮河北岸的贡院街旁。夫子庙以庙前的秦淮河为泮池,南岸的石砖墙为照壁,全长110米,是全国照壁之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这里举行夫子庙灯会,热闹非常。1985年,南京市政府修复了夫子庙古建筑群。还改建了夫子庙一带的市容,许多商店、餐馆、小吃店门面都改建成明清风格,并将临河的贡院街一带建成古色古香的旅游文化商业街;夫子庙即恢复了旧观,又展现了新容。夫子庙建筑群由孔庙、学宫、江南贡院荟萃而成,是秦淮风光的精华。  
  
 李香君故居   又称媚香楼,是一两层高的砖木结构民居。李香君是清初戏剧家孔尚任名著《桃花扇》中的秦淮名妓,传说实有其人。重修后的故居,陈列有关历史资料及明式家具。 明远楼   是当年贡院的中心,楼高三层,每层飞檐高翘。 
乌衣巷   在秦淮河南岸,曾是六朝有名的商业区和王公贵族的住宅区。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下《金陵怀古·乌衣巷》的著名华章后,乌衣巷便名播中外,游人不绝,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秦淮河风景  
白鹭洲   这是一个以桥为特色的园林,园内宛如襟带的小桥竟有15座之多,其中有典雅玲珑的独孔桥、三孔桥、七孔桥,还有四角重檐的亭桥等。  
中华门城堡   南京城墙上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其瓮城由三道瓮城和四道城门组成,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总面积达15168平方米,城墙高21.45米,工程宏伟,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