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物华天宝·美丽江西】
>>景德镇>>瓷都与诗词 ZT

主题:瓷都与诗词 ZT
发信人: zjwld(煮茶书生)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9:01:31), 站内信件
瓷都与诗词
 

    历代诗词中,有关瓷都景德镇的并不多,更无所谓“千古绝唱”的,但是透过这些诗词,我们会发现它向人们展示了瓷都风貌的一个侧面。不信,让我们采珠几颗,共同赏玩。

    先从瓷器说起。

   “薄如婵翼”、“滋润透影”——不待我点破,你立即就会猜到这说的是“薄胎瓷”。因它薄如纸片,而赢得了人们的至深怜爱,古人则愈加珍惜。“只恐风吹去,还愁日销”,此中虽不免有夸张之辞,但不难看到古代景德镇制瓷技艺的高超。郭沫若也曾赞赏景德镇瓷器“贵逾珍宝明逾镜,画比荆关字比苏。”精妙的比喻更有力地表现出景瓷的无穷魅力。董必武初访景德镇时,亦留下了“青白釉倩色泽美,方圆形似器容殊;艺精雕削神如活,绘胜描摹采欲敷”的墨宝,道出景瓷在施釉、造形、雕塑、绘画等多方面的特色。

    与描写瓷器相比,诗词中对瓷都景观的描写也许占更大比重,而这些景观描写又多以昌江为中心,大概因为昌江是古老瓷都的母亲河之缘故吧。

    启功是有这么两句诗描绘昌江:“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吟罢此句,我仿佛已站在了大桥之上,顺江极目远眺。远处,雾霭茫茫,两岸瓷器作坊鳞次栉比,屋影映在水中,依稀可辨;陶工们和泥的声音、挑瓷工的吆喝号子,也顺着江风飘然耳中,如歌声一般;江中船头攒动,千帆竞行,热闹繁忙的景象跃然眼前,而近前,则是“沿江大厦连云立,屏翠南山映碧波。”(毕渊明诗),一个依山傍水,水秀山青的现代都市一览无余。

    说到山,景德镇群山之中最著名的当属珠山了。“珠山”,因四周山势蜿蜒,犹玉龙抢珠之势,故名。晋代诗人曾这样歌颂过它:“山色川光南国天,珠峰千仞绿江前;萧萧伫立秋云上,多是龙携出玉渊。”诗中的“绿江”便是昌江。而说“珠峰千仞”虽然言过其实,但它的秀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土生土长在珠山下、昌江边的人们似乎从未发现过五指山如此之灵俊,昌江如此之美丽,更悟不出那“龙携出玉渊”的妙镜来,正如罗丹所说:“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看来,再读这些诗词能使我们重新认识故乡,深切感受故乡之美。

    赏够了市区的风景,现在让我们去古镇走一走吧。古镇有一个闻名遐迩的观音阁,一度只剩残垣断壁,现已修复。此处在古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临昌江,望悬崖,平添了一股神秘色彩。因此,观音阁常常成为陶瓷艺人的创作题材。毕渊明老先生为一副壁画题辞着:“倚山禅阁俯临流,图画自然一望收;熙攘往来通孔道,无边风景聚楼头。”可见观音阁胜壮之一斑。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其中说的“浮梁”,正是现在景德镇的辖县浮梁,是当时著名的茶叶市场,真是“一瓷二茶”、“瓷精茶佳”,堪称“双绝”。

    朋友,不知你是否从这些诗词中领略了故乡的美,是否由此而更热爱自己的故乡?如果你又发现描绘瓷都的佳句,可别忘了告诉我一声。 

    来源:景德镇在线编辑部 作者:小汪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