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wld(书生)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9:01:39), 站内信件
|
昌山庙原址在分宜县城西南二十里许袁河南岸。袁河水道至此,急转直下,河岸两山夹峙,河床乱石嶙峋。春夏水涨,浪涛汹涌。旧社会商旅往来,多取水道。船行至此,常被撞破,人船翻溺。过去称这里为伤山峡,滩险水急,使人伤神,后演变为昌山峡。昌山庙祀奉的龙母娘娘。过往商旅常用香火钱财奉敬娘娘,祈祷平安,习为惯例,封建迷信,影响极广。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为龙母诞辰,远近各县,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络绎不绝。
这里流传着一个动人的神话故事。根据唐朝卢肇《阅诚君庙记》以及后人的考证,故事的梗概是这样:龙母生于秦时,原籍广西藤县。父名温元瑞,曾宦游南粤,娶阅城梁氏为妻,便在阅城安家。生女三人,龙母是二姐。二姐生来与众不同,身材魁伟,年轻时即有利济万物之志,常预测水旱荒凶,往往神验,人们都有觉得神奇。一日,二姐在河边浣纱,忽拾得一个斗大的石卵,光亮照人。二姐带归家中,放在祭器中。次日,风雨聚至,雷电交作石卵中孵化出一条小龙,跳跃坠地,亲近二姐。二姐便精心喂养,以后小龙终日伴随二姐,有时竟会跳到河里捕鱼,带给二姐吃。有一天,二姐到河边剖鱼,小龙在水中游戏,不慎以尾触刀,龙尾被割,小龙忍痛游走了。这时二姐异常悔恨,如失亲子,便忧郁成病,久治不愈,两年后竟去世,阅城人把她葬在河的南岸。过了几天,忽然来了一位少年,身穿孝服前来墓前祭祀,并对当地人说:“我母亲墓地太低,又近河,容易被水浸着,应该改葬”。过了两天,忽然狂风骤雨,人们仿佛听到鼓乐齐奏。大雨过后,二姐坟墓已迁到南岸高处。当地人以为二姐是显灵,召来龙子改葬,便在墓边建了一座庙,题为“阅城君龙母庙”。唐元和年间卢萼在南粤当官时,曾到龙母庙祀龙母。夜里忽梦见一人自称龙伯,对卢萼说:“君将赴江西作县令,江西多水患,我母令我助你利济万民”。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卢萼果然调为宜春县令。他了解到袁河水至昌山峡滩险流急,便在昌山峡建庙,奉祀龙母龙伯,以龙伯孝事龙母,题名“孝通庙”。庙中塑龙母龙伯金身像。后因庙在昌山,地方人习惯称为昌山庙。原来庙的建筑规模宏伟,雕龙画凤,富丽堂皇。解放后交通发达,一般运输不用取水道,昌山庙也冷落下来。十年动乱中,昌山庙竟伯“四旧”拆毁,古代建筑成了废墟。但昌山娘娘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