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wld(煮夜书生)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9:00:19), 站内信件
|
《麻姑仙坛记》与颜真卿:五
五.颜真卿的书法艺术管窥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千百年来,唯此公可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
书学自秦代统一文字,及至稍后的汉代,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经历两晋、南北朝、隋代的南北融合,发展至唐代,无论理论与技巧均已达鼎盛,篆、隶、行、楷、草各种书体大家辈出。及至今天,仍有很多书家及其作品对现代人研习书法产生着巨大影响。李阳冰的篆书,陆柬之、孙过庭的行书,虞、欧、褚、颜四家、柳公权、钟绍京的楷书,颠张醉素的草书,等等,这些都仍是现代人学习各种书体的首选临习范本。
凡及楷书,言必称初唐四家,就是虞、欧、褚、颜。或者有楷书四大家,就是欧、颜、柳、赵,此四者,其中“赵”是宋元之间的赵孟俯,此四家皆已成体,这里提到的两种分法所含之六家,以颜真卿和柳公权对后世影响也最深远,颜真卿更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
但对于颜体,我一直有一种特殊感觉。这种感觉的变化恰巧反映了我对艺术的领悟。幼时习书,见到柳公权的字,就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柳体大楷字帖》,爱不释手,最喜欢那种梯形的点和尖刀一样的露锋,后来又见到颜真卿的楷书,也就是《颜体大楷字帖》,里面的字我却总也喜欢不来,颜筋柳骨乃齐名的两大楷书,但颜体当时给我的感觉,笔画总是笨笨的,就像一个人穿着过于肥大的裤子,而在结体方面,因为经常练习柳体,我已习惯中宫紧宿、四面开张的结构,对于颜体的外紧内松,总觉得过于方正刻板。后来见到《多宝塔碑》,也开始有点喜欢颜体了,其实是幼时鉴赏能力实在太有限,现在看来,《多宝塔碑》是颜字中匠气最浓的一部作品,甚至不能称之为“颜体”。后来练了一段时间,感觉《多宝塔碑》里的字虽美,但相比柳体,笔画、结休、及变化都差很多,又对颜体失望了,还是练回了柳体。
其实颜体的形成,经过了几乎几十年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以又数十年功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三神人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书店里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字帖,名为颜体,里面就是《多宝塔碑》。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一提颜体,也就是《多宝塔碑》,其实这是很不准确的,《多宝塔碑》是早年作品,此时颜字传统气息还很浓,雄强不足而媚俗有余,距离真正的颜体还有距离。我个人认为,最具代表性的颜体是《颜勤礼碑》,我最喜欢里面的字。如附图。
当然我喜欢的还有《大唐中兴颂》、《麻姑山仙坛记》、《颜氏告身》。《麻姑山仙坛记》(如附图)。《鲜于氏离堆记》也是非常美的(如附图)。
真正意义上的颜体,如果说法再严谨些,就是我本人所理解的颜体,从笔画上说,提按之间,凝重而舒和,已经非常的灵活多变,巨细皆有法,不再像前期作品有那么浓的“匠气”。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宜;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颜体之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
颜真卿书法境界,经过了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之路,集五百年雄健派之大成,而又最富革新精神,卓然自成大家。历来学书的,大都由颜入手,无论直接或者间接的,他都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后来者,在这方面其实超过了王羲之,个中原因,我查找了各方资料,加于自己的观点,整理如下:
一.家学渊博:颜真卿为琅琊氏后裔,家学渊博,五世祖颜师古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
二.精湛的书艺:颜真卿刻苦习书,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还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沙孟海等还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为后来的变体打下了非常坚实的根基。
三.开拓一代书风:这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颜真卿在努力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多通博贯,不作“奴书。在那个独特的时代,培养出了独特的人格,又经历了独特官场之路,形成了阳刚雄浑的书法风格,填补了王羲之偏于阴柔的书风。其正楷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遒劲舒和,一变古法,自成一格。
四.书体易学:初学者学习颜体容易上手,其字有一种平民化倾向,他不故弄玄虚,每一笔,每一画都很朴实的表现出来,雄浑大气,充满了作者真挚的情感。所以今天的人习楷书大多从颜体入手。
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宋代书家,如名重天下的“苏 (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四家,无一不学颜。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法形成了巨大的向力,当今书学昌盛,学颜书更是成了进入书学殿堂的必经之路。
不过颜真卿的楷书也存在争论,古代以米芾为甚,贬其为“丑”。当代也有不少人主张初学最好不要临写颜体,这也有其道理,因为颜体字形太过方正,容易陷入刻板。且颜楷的用笔习气很重,学到后一生很难脱去,所以“最好多看,涵泳其气为好”。我个人认为,初学者学颜体没错,只不过最好有人指导,特别不能沉浸于颜字表面,比如单追求笔画的形似等,要深入去理解其精神内涵。否则就容易造成前面提及之不良后果。《多宝塔碑》对初学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范本,但颜真卿后期的“颜体”作品,最好在书法有一定根基再去做深入研究。
但总而言之,颜真卿的成就是非常巨大的,名气固不及书圣王羲之,但对后世尤其是对当代书坛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品颜书,当重复把玩,会其浩然之气;习颜书,一定要注意不避免为其形所固,而兼学其神,这才是书生在本文所要表达的重要思想。
附图:
《颜勤礼碑》:
《麻姑山仙坛记》:
《鲜于氏离堆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