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itle(崎路人)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8:56:53), 站内信件
|
路矿工人大罢工
民国11年(1922)9月初,中共湘区区委书记、劳动组合书记部毛泽东来源,考察发动安源工人大罢工。毛泽东在主持召开党支部会议中确认,当时工人面临的路矿两局欠饷并图谋封闭工人俱乐部的问题,已经达到非罢工即不能解决的地步,并认为举行罢工斗争的条件正在逐渐成熟。会议决定,立即组织两局全体工人进行罢工。毛泽东要求党支部有勇有谋的领导工人坚持斗争,并从安源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哀而动的”的策略思想。会后,毛泽东写信给在醴陵的李立三,嘱其速回安源领导罢工。接着又派在粤汉铁路工作的共产党员刘少奇来安源,参加罢工领导工作。 在李立三、刘少奇主持下,党支部遵照“哀而动人的策略思想,领导工人俱乐部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为罢工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俱乐部决定以“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为基本口号,以增加工资、改良待遇、组织团体三项为目标,据此提出17项要求条件,拟就罢工宣言,规定行动的步骤。俱乐部迅速成立罢工指挥部,以李立三为总指挥,刘少奇为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并加工人监察队,确定各处工作监守员,组织工作侦探队。 经过周密计划布置和充分准备之后,俱乐部在9月14日零日向全体工人发出罢工命令。按规定部署,路局火车房工人于14日2时率先罢工,停开当日的第一次列车,机务处工人当即拉响汽笛,发出罢工信号。3时,矿局工人截断矿井电线,使电车停顿,井下工人即知罢工已经开始,象潮水一般涌出矿井,高呼“罢工!罢工!”,这时,总平巷井口工人监守员将写有“罢工”二字的大白旗竖于井口上方,用木料将井口堵住,仅留一出口让井下工人出班,不准任何人下井。本应在4时进班的工人,接到罢工命令后,一律留在餐宿处,不再上班,也不外出。随后,路局各工作处和各车站,矿局的洗煤台、炼焦处、修理厂等地面各工作处,以及紫家冲分矿,均相继罢工。14日午前,路矿两局1.3万余工人全面实行大罢工。 俱乐部向社会各界发表《罢工宣言》,并陆续向报界报道罢工斗争的消息。长沙的《大公报》和《通俗日报》,上海的《申报》和《时报》等全国有影响的报纸,陆续报道安源罢工消息。 罢工一开始,路矿当局即请赣西镇守使署派兵镇压。在请兵镇压的同时,矿局企图拉扰少数工人,借此破坏罢工。但被俱乐部工人发现,采取措施。 当局又企图用暗杀工人首领的手段来使罢工归于失败。对此,工人一面公开宣言:“若俱乐部主任被害,当使路矿两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一面采取严密的措施保护俱乐部领导人。如此,当局的谋杀手段亦终不能得逞。在采取以上种种手段镇压和破坏罢工的同时,当局又提出“先开工后磋商条件”,企图引诱俱乐部下令复工。一面争取软拖的办法,企图使罢工工人在饿困、疲惫中瓦解和就范。这种狡猾计谋也一次一次被工人的齐心奋斗所粉碎。9月16日上午,当局和戒严司令部以请工人代表去“商量解决办法”为名,邀约刘少奇去戒严司令部,武力胁迫刘少奇下令复工,刘少奇断然拒绝。各处工人闻讯,纷纷赶来保护刘少奇。数千人工人将戒严司令部所在矿局公事团团围住,喧声如雷,高喊:“请俱乐部代表出来,有事请矿长、旅长到俱乐部去商量!”“谁敢动刘代表半根毫毛,我们就要打得路矿两局片甲不留,让路矿两局全体职员不得生离安源!”当局见状,终不敢加害刘少奇。经过激烈争辩谈判,直到18日凌晨2时才签订草约13条。18日上午,三方代表按草约正式签订协定。至此,罢工取得完全胜利。 对于这次罢工及其胜利,刘少奇、朱少连在民国12年8月合著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略史》曾作如下评述:“这一次大罢工,共计罢工5日,秩序极好,组织极严,工友很能服从命令。俱乐部共费计一百二十余元,未伤一人,未败一事,而得到完全胜利,这实在是幼稚的中国劳动运动中绝无仅有的事。
参加秋收暴动
民国16年(1927)8月中旬,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特派员、湖南省委常委的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中共安源特别区委改组为市,组织行动委员会,为秋收暴动作准备。8月31日晚或9月1日,毛泽东到达安源讨论暴动军事问题和布置安源、萍乡、醴陵、济阳、平江工家群众暴动问题。安源会议中决定,将驻安源、修水、铜鼓3外的警卫团,安源矿警队和各县工农武装合编为工家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并成立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各团负责人为委员。会议又确定,军队作占和民众暴动相互配合,夺取平江、浏阳、萍乡、醴陵和株洲,分3路合攻长沙:第一路,以安源工人及矿警队为主力,首先控制安源矿区,然后攻占萍乡县城和醴陵县城,会合醴陵、株洲工农群众,向长沙取包围形势。第二路,以平江农民和平江农军为主力,平江农军由修水向平江戟,鼓动平江农民在各地暴动,夺取平江,再向长沙进发。第三路,以浏阳农民和浏阳农军及卢德铭所部警卫团为主力,由铜鼓向浏阳进攻,鼓动浏阳农民在四乡暴动,夺取浏阳后,再与其他两路合攻长沙。会议还决定,以萍乡、安源为退路,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萍、安,以防敌人断了起义的退路。关于暴动日期,会议决定,关于暴动日期,11日安源、修水、铜鼓一齐发动,18日进攻长沙。按照湖南省委发布的暴动命令,9月9日,株萍铁路工人和粤汉铁路工人开始破坏铁路,断截敌人交通。11日凌晨,工农革命军第二团从安源出发攻打萍乡县城,但是由于敌人早有察觉,加强防守,革命军的攻城计划受阻。为了不延误省委所定16日合攻长沙的计划,于是决定放弃萍乡县城,一部分回安源留守,大部分转攻醴陵县城。在攻打醴陵的的战斗中,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当第二团11日攻打萍乡县城时,按计划当地工农武装开始暴动,以期夺取武器,组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四团,并配合第二团攻打醴陵县城。12日凌晨暴动队伍占领株火车站,同时攻打团防局,夺取步枪12支,占领株洲镇 。当即召集数百人的群众大会,宣布暴动胜利。13日,第二团决定决定避敌锐气,放弃原定经株洲攻长沙的计划,改为北上攻取浏阳县城,以期取得浏阳农民的帮助,并与第一、三团会合。14日凌晨,第二团撤出醴陵县城,少部分回安源增援,其余的七、八百人则下经老关北上浏阳。16日上午一举攻克浏阳城。17日下午,敌军重兵包围突袭,第二团因为连克两城而产生轻敌思想,所以仓促应战而被打散。21日,毛泽东率领部队向萍乡退却,当天在萍乡桐木宿营。第二团战士、桐木籍安源矿工彭昌萍奉命留在桐木开展革命工作,他很快就组织起一支游击队,进行游击战争。22日,部队到达上栗市,得知萍乡县城和安源驻有敌军重兵,不能通过,遂绕道萍乡宜春边境南下,23日宿营小枧,24日傍晚到达芦溪宿营。次日清晨刚开往莲花县方向行进时,遭到敌军突然袭击,损失步枪200余支,死伤数十人,总指挥卢德铭牺牲。29日,部队到达永新三湾村,在这里进行改编,由1个师缩编为1个团,在安源组建的第二团官兵分散编入各连队。10月初,部队到达宁冈县,从此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 騎鹿走崎路,路不平,鹿顛行,人心難安定。
乾坤袋外挪乾坤,嘻遊江湖不染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