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潮起潮落·活动专栏】
>>美丽的江西>>南昌>>南昌新“豫章十景”

主题:南昌新“豫章十景”
发信人: fan_z(一帆)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8:55:06), 站内信件

   1、滕阁秋风 

 

    滕王阁位于赣江与抚河的汇合处,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洲都督时所创建。后因王勃所作《滕王阁序》而名满天下。滕王阁在历史上曾屡废屡兴达29次之多。现在重建的滕王阁主阁系1989年10月8日竣工落成。落成之后的滕王阁临江而矗,滨邻南浦,面迎西山,视野开阔,距唐代阁址仅百余米,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碧瓦丹柱,雕梁飞檐,斗拱绮户,宫灯高悬,书画满堂。  

    2、军旗朝晖     

主要是由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塔、朱德军官教育团、贺龙指挥部等军事旧址群构成。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位于中山路中段380号,属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原为“江西大旅社”。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这里成为领导起义的指挥中心。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1979年1月8日落成,总高45.5米。正北面是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九个铜胎鎏金大字,下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花岗石碑。其他三面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三幅大型花岗石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石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

     3、云谱丹青

     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城南定山桥畔。清顺治十八年(1664年),八大山人来此隐居,始名“青云圃”,嘉庆二十年(公元1816年)改“圃”为“谱”。1959年设立“八大山人纪念馆”。八大山人原名朱耷,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毕生从事书画,在艺术上独辟蹊径,在我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4、金塔镇宝



     绳金塔位于绳金塔街,始建于唐天佑年间。相传,古人建塔时,曾在地下挖得“铁函”一个,内装金绳4匝、古剑3把、舍利子300粒,故称“绳金塔”。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8年)塔废,五十一年(公元1713年)重建。塔身八面七层,高58.7米,底周长33.8米,每层飞檐回廊,八面均有拱门相通,木梯直通顶层。塔顶为铜胎鎏金镇火鼎。是市内最高的古建筑。近年来,经再次修缮后,绳金塔公园整个布局为:一塔一寺(绳金塔、千佛寺),一园一庙(名江园、立文庙),一台一村(戏台、民俗村)。

     5、梅岭奇秀



    梅岭风景名胜区处在江南最大的“飞来峰”上,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中国古典音律和道教净明宗的发源地。幽深的谷壑,蜿蜒的溪涧,奇异的岩石,旖旎的峰峦,缠绵的云雾,如梦的佛光,飞泻的瀑布,众多的湖泊,构成了梅岭风景区“雄、秀、奇、幽”的自然特色。梅岭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如洪崖丹井、翠岩禅寺、天宁古寺和紫阳宫等,更显示出她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6、青湖春色



     青山湖风景区位于南昌城东。这里湖水荡漾,绿树成林,自然风景美妙。2001年,南昌人为其“美容”之后,相思林公园、湖滨公园、青山湖文化广场成为一个没有栅栏、不需门票的“市民公园”。

     7、象湖仙踪



     象湖公园是南昌近年构造出来的新景观。这里绿柳如丝,亭台精巧,湖水粼粼。在公园内,有为纪念治大水、锁蛟龙的净明派开山鼻祖许逊而筑的真君阁。真君阁又与城外的豫章十景“铁柱仙踪”——西山万寿宫遥相呼应。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对宫内建筑作了重大修葺。至清代增建关帝间、万寿宫门,这时是万寿宫极盛时期。农历正月许真君诞辰日,为每年小朝;八月许真君仙逝日为朝拜高潮,各地信民熏沐斋戒纷纷前来进香。

     8、滨江飞虹

     滨江飞虹景观以穿越城市的赣江、抚河两水为纽带,将新开发的红谷滩新区、滨江大道风景带、八一大桥、抚河公园串联在一起。如今的两水之滨,数座大桥如虹凌空跨越,两岸高楼林立,绿地逶迤,柳树如烟。每日夜间,彩灯如虹,犹临梦境,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9、都市候鸟

     天香园和青山湖丹霞岛公园内,因多种候鸟在此筑巢,每年高峰时总量超过10万只,故天香园被联合国鸟类专家称为“鸟类天堂”。而城外被称为“鹭鸟王国”的象山森林公园,则是全国最大的鹭鸟主要生息之地。每年的3月至10月间,相继有70万至80万羽各种不同种类的鹭鸟在林间栖息、繁衍。夏候鸟走后,许多冬候鸟便来此越冬。与此两处奇观遥相呼应的,还有南矶山候鸟保护区,这里每年吸引着许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鸟。

     10、古村寻幽

     安义千年古村由罗田、水南和京台3个古村形成群落。三个古村有保存完好的古宅86幢,最能体现“侯门深似海”的“世大夫第”兴建历时38年,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工艺精湛,仅屋内天井就有48个。古人巧妙地将街道地下排水系统联通,又和各家用水塘相接,借助天然地势,引进西山泉水,形成地下长流水,千百年来畅通不塞,流水不腐。




----
 ^ē^ ^ě^ ^ō^ ^ǒ^ ^ǔ^
┏━┳━┳━┳━┳━┓
┃一┃舟┃轻┃海┃阔┃
┣━╋━╋━╋━╋━┫
┃帆┃满┃逐┃风┃波┃
┣━╋━╋━╋━╋━┫
┃是┃日┃再┃回┃首┃
┣━╋━╋━╋━╋━┫
┃我┃已┃千┃山┃过┃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