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1388(独庸生)
整理人: dannylu(2003-06-01 14:25:41), 站内信件
|
过段时间我就爱往书店跑,流连一回,消磨半天,但其本上只看不买。现在的书价格不菲,我院囊羞涩,最主要我不是藏书家。我买书的目的是看不为藏,不记得是谁的“名言”:书非借不能看也,确实有些道理。我读高中的时候,搜罗了一大堆中外名著,但买回来后就一直原封不动放着,绝大部分翻也没翻过。这个随手拿一本,那个随便挑一册,现在所余无几(还是不看)。
现在要看书,我喜欢到图书馆借。我们区的图书馆虽然不算大,但文哲史等林林总总的,怕也有上万册吧?对我已经是足够多了,何况,还有网络,网上许多网站收藏有文艺作品。在网上看文章容易累,但我多看散文,都不会太长,每次看几篇,问题不是太大。
除了那些特别喜欢的作家,或看过后爱不释手的,才破格请回蜗居,所以买书不多。有几个我很喜欢的作家,就是先在网上被“发现”,他们的书是后来才陆续摆在我的电脑桌上。
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好象是90年左右就出版了,我孤陋寡闻加上后知后觉一直到2000年,在网上无意中读到相关的文章,才知有这样一本书,有余秋雨这么个人。于是,我在网上翻到他的《西湖梦》、《洞庭一角》,《道士塔》,走马观花浏览一下,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的文章好长,和我常看的散文很不同。一个写“论文”的,我当时是这样想(大家别见笑)。后来逛书店,赫然见书架上摆着一套《秋雨文集》,上下两册,五十大元。拿在手里摩沙,心里却暗暗掂量。那时我对余秋雨并没偏爱,看过几篇没看出好坏,五十大元,买?还是不买?放回,又拿起,如是几次,最后才下决定:五十就五十元,这书有名,值得的。
这套《秋雨文集》襄括了余秋雨当时的所有作品,含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和《霜冷长河》,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平装本。隔了几天,我在另一家书店见到另一种版本的《秋雨文集》,内容完全相同,厚厚一册,只要二十多元。让我懊恼了好一会。除了价钱上的差别,最主要是我买的那本,想必是盗版书,装裱粗劣,质量很一般,在手中卷过几次,在枕边压过几回,就成了一卷海带的样子,很不雅观,是我买的书中,质理最差一套。
唯一让我安慰的,是一读倾心,再读难忘,那段日子差不多是手不释卷,由其是上册(《文化苦旅》)一读再读,翻了又翻。自此见余秋雨的书就买。但《千年一叹》我看完后印象不深,《行者无疆》买回来后一直没动。我不知为什么,渐渐不喜欢他的优美,对他后期那种云遮雾罩的文化烟雾和油腻的人文关怀,觉得有些空洞和煽情。我不会再买余秋雨的书。
“发现”王小波也是在网上看到评论他的文章,引起我的好奇。于是巴巴地从图书馆请回他的《黄金时代》,耐着性子看完。我不爱看小说,他的作品,我就只看这本,也觉得他是个有才华,很有特色的人。过了一段时间才在网上看到他的杂文,我记得是在“亦凡公共图书馆”,一个闷热的晚上,从傍晚一直看到深夜。窗外蝉唱渐息,草间蛙声已渺(楼对面是一片好大的草地),房内弥漫着柔和的清辉,一片静谧和清明!
曾和一个喜欢王小波杂文的网友聊起,她说王小波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或哲学观,所以他的杂文才写得不光有趣而且有深度,引人深思。我听了心里暗暗叫好,用有一套完整的世界观或哲学观,概括王小波的杂文,定位他的思想,很有启发性,我以前只觉得王小波是个独立思考,特立断行的人。我真有点妒忌她,因为她比我更懂王小波!
开始到处寻找王小波的杂文。见过有两种,但都是选集,不是全集,不满意,我想要杂文全集。又见有套《王少波全集》,收录了王小波所有作品,包括小说,杂文等,装裱和印刷都很好,淡黄封面,简洁而有美感,看上去很舒服;厚厚四大本,才一百多元。爱不惜手,把玩再三。不过我不爱看小说,买回全集,多数是只看杂文,让自已心仪的作者的大部分作品束之高阁,心里有种负疚感,所以一直没有买――但我现在改变了主意,打算搬到新居后,置了书柜,就买一套回去,放着也是赏心悦目!而且王小波已逝,存一套他的全集,算是一种缅怀。
寻寻觅觅,有次探望一位好友,意外地看到一本《王小波杂文随笔全集》,喜出望外。但一看就知是盗版书,翻了翻,不见有错别字,质量还算可以,唯一不好是封面的设计太没档次,看上去很象现时那种庸俗的读物。但不能太苛求,论质量比《秋雨文集》要强多了,马上买下!真好,我的精神家园里从此响着王小波的低语。
我对书的装桢要求不高,耐磨,耐翻就行,多是偏向实用性的,但有的书同时具有欣赏功效,看看、摸摸、翻翻,象欣赏艺术品一样,觉得赏心悦目。我有一本《林语堂文集》中的第十卷,作家出版社,96年出版,设计十分简单,中间是“散文”两字,右边是文集名和卷数,文字都是竖印,是我很喜欢,一本颇有特色的书。卦面设计简洁美观,颜色很和楷,是那种眼睛眼看着很舒服的淡黄色。还有纸质,不知道那是什么纸张,摸上去象磨沙真皮,有凹凸感,层次感,很柔软,很舒服。整本书厚薄适中,大方得体,里面还附有一张林语堂的照片,黑色长衫,手持烟斗,神情从容自容,风度不凡。
这书是我到襄樊出差,在襄阳古城仿古街某一旧书店购得。林语堂我是久闻大名,但没怎读过他的书。见价钱不贵,又很喜欢这书的装裱,再说是大师作品,于是千里遥遥捎了回来。慢慢品味,惭惭被林语堂的幽默文风,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深厚的国学功底,和文化底蕴深深吸引,近代的作家哪有这种大师的风范和文化修为?读他的作品,象听他媚媚而谈,如沐春风,志趣盎然,和我喜欢的梁实秋是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味道。
少买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现在的书很花巧。出版商为了让书“变厚”,好提高书价,不是在内容上下工功,比如多收作品,加入评论之类,而是用厚纸,大字,宽间隔,硬是一页纸上只印半页字,本来薄薄一本就可以,非要弄出个数百页不可,拿在手着象块砖头,放着就可以当枕头,大而无当,简直就是鸡肋。现在有一种“袋装书”,尺寸是普通书大少的一半,可以放进衣袋里,携带方便,随时阅读,虽然字体偏细,但价值便宜,我买了一套诸子百家,孔孟老庄荀韩墨管才四十元,印刷装裱也不坏,压塑封面,防水防污,干净利索,真的很不错。
论耐用,论美观,当然是精装版最好。厚厚的硬皮封面,不是软皮封面可以比拟。我有一套精装版的《蒙田随笔全集》,共三册,译林出版社,96版,近一千页,不用六十元。封面有蒙田画像,底色是淡绿色,显得高贵,大方,美观。名著加精装,魅力无法挡,我一见就抢在手里,舍不得放下。是我买的书中,质量最高的一套。蒙田是法国十六世界的散文大家,他的随笔一直备受推崇,具有国际声誉,但限于人个修养和水平,许多暂时看不明白,但高兴自已能拥有一套。有次我在广州某书店,看到一套英国女作家伍德芙的随笔集,好象是五册,平装版,虽然装裱并不出色,但不到一百元,真是物超所值,但当时有事,携带不方便,所以没买。后来专门去买,可惜人去书空,让我一直遣憾至今。
我现在最想要是史铁生的散文集和《务虚笔记》,当初读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十分喜欢,后来看了《秋的怀念》、《合欢树》,又陆续读了一些他的其他作品,越来越迷上史铁生那种用抒情的笔触,表达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还有融于文字行间的深厚感情。史铁生是我最想拥有作品集的现近中国作家。
---- 游离在天地人间,徘徊在爱与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