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美文佳作〗
>>涵虚随想--------------ilchi>>我的母亲河·流水系列 (一)汕头的“火车头”

主题:我的母亲河·流水系列 (一)汕头的“火车头”
发信人: ilchi()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3-07-02 21:57:38), 站内信件
韩江,我的母亲河——轮子也能决定城市的发展形态

   (一)汕头的“火车头”
    有人说,美国是个轮子上的国家,因为在美国,没有汽车就出不了门。这里说的是交通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其实,交通与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发展形态,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几年前看过一份关于柏林市区发展的图片,以市区中心为圆心,分别以4公里、7公里、12公里、20公里为半径,划了4个圆圈。中心区的建筑群密集并连成一片。离圆心越远,建筑群就越稀疏。为什么以4公里7公里…….为半径呢?汤普森的“城市规模棘轮”说:一个中心城市的腹地面积应以50英里为半径,即1小时汽车车程。也就是说,在一小时可以到达的交通出行范围内,经济社会活动以至居民生活的成本是最经济的。在拥挤的市区里,一小时能走多远呢?步行大约是4公里;驾着马车,大约是7公里吧;后来,有了最早的汽车;后来,有了地铁等轨道交通工具,柏林市区就这样一步步向外扩展。

坐在汽车上看柏林,确实觉得柏林不大 ,从胜利女神那金色的塑像,沿着宽广的、两边似乎是森林的公园或公园的森林,不用很久,就可以走到勃朗登堡门。汽车转两转,又到了东柏林的老国会大厦,又到了西柏林的老火车站。其实,飞机上俯瞰柏林就不一样了,成片的树林掩映着分散的城区,一眼望不到边。

拿汕头来与柏林对比,显然是可笑的。但我们可以从至今留存的旧式建筑中,寻找到德国人的脚印。100多年前,这些德国人是乘搭什么交通工具来到汕头的?岭南少有将马作为役畜的,因此,在汕头的马路上,大概没有过贵妇人坐在高高的马车上招摇而过的风景。但交通手段对城区形态的影响,同样是明显的。比方1903年通车的潮汕铁路,至今荡然无存,但“火车头”(车站)、“火车桥”的地名一直都沿用着。车站是车辆出发的起点,大概由于这个缘故,潮汕人把“车站”全叫成“车头”。在没有火车的小乡小镇,出远门都要去“车头”“搭大车”
,“大车”者,汽车也。
(未完待续)



----
海潮涨了 
海水漫进了池塘 
池塘满了 
浮萍爬回了小溪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