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wld(宁采臣)
整理人: fan_z(2003-06-02 08:54:11), 站内信件
|
四:李可染的震惊
学过中国画的应该知道李可染,他是中国近代当代的领军人物(人物简介见后文附注)。据说,黄秋园死后,其子孙拿他的画去卖,这样外界才知道南昌有个默默无闻、隐藏民间几十载的画坛巨人。据说还是李可染先生在某次画展上看到黄秋园的作品后,对江西美协没有发现黄秋园表示万分惋惜。 我找到的这篇文章是李可染在1986年3月与《河山画会》中青年画家谈话,其中的主要就是关于黄秋园的:
传统、创造和东方文化
李可染
1986·3与《河山画会》中青年画家谈话
前几天,黄秋园先生画展开幕,先后观看了两次,这些画使我震惊,这样的画家埋没了就太可惜了,后来看过《中国画》上登出的作品,为展览会写了“墨林精英”。昨天,我又重新写了画展观后的感想,我写的是:
“黄秋园先生的山水画有石溪笔墨之圆厚,石涛意境之清新,王蒙布局之茂密,含英咀华,自成一家,苍苍茫茫,烟云满纸,望之气象万千,扑人眉宇,二石山樵在世必叹服。一九八六年丙寅元宵节可染拜观敬题于师牛堂。”
中年人感到压力是可以理解的,所有的事物都会有各种矛盾,分歧是必然的。从历史上看,越是文化发展时期越有大的分歧。春秋战国时候,两晋南北朝时候,都是如此。事物发展有快、有慢,但是没有停止。新的代替旧的也就是正确的前进的代替腐朽的落后的,这是一条真理。
创新,在文化方面有两个内涵,一个是继承,一个是发展。它必须有一定条件,它们是:1、对传统中最优秀的东西要吸收。人类几千年的文化是世世代代在研究,在创造,是“接力赛”,并不从某一点开始,不从你那儿开始。2、对腐朽的,不符合今天要求的要扬弃,这也需要胆量,要创造符合时代精神的东西。可贵者胆,所要者魂。3、要符合今天历史发展的规律,客观时代需要,不以任何人的主观需要为标准。当然,真正的创新,谈何容易!我可以举出千百个例子,任何个人的研究、探索,任何一点前进,都要付出一个人一生的艰苦努力,甚至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得来,这太难了。
我的教师林风眠、齐白石、黄宾虹,都是这样走过来的。齐白石“念七年华始有师”,也就是27岁才正式学画、学文化,经过了一辈子的艰苦摸索。后来成了世界文化名人。60岁,他还在摸索,学八大和金冬心,到70岁才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画风。而黄宾虹年青时,画的是士大夫文人画,线条非常好。八十岁以后才完成了“积墨法”,表现自然界浑厚一体的感觉。层层积墨,苍苍茫茫,却仍然有线条的风采。他一生勤奋,画了一辈子画,88岁时,他两眼几乎失明,还摸索着画,今天没画完,明天继续画。眼睛看不清,有时画到了背面。题字时,第二行重叠写在第一行上。他92岁去世,去世的前一年,我在他家住过六天,亲眼看见他天天这样作画,一次一个晚上,一口气勾了七、八张画稿,还说,今天画得不多。可见,形成自己的风格,画出“自己的面貌”太不容易了!它要花去一辈子光阴,耗费一辈子精力,水到渠成,瓜熟蒂落,风格面貌是自然形成的。
宇宙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是对客观世界来说的。真正的艺术品也没有相同的风格,这是每个人对传统的认识。对自然的观察,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各人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所决定的。搞艺术是终生的事业,它是人类职业中最艰难而又最幸福的职业。因为它本身就是高深的学问,也是尖端的技巧。千千万万人在画,而真正画出自己的面貌和风格的却不多,“难能可贵”,因为“难能”才显得“可贵”了。
我画了六十多年画,除了文化大革命不准我画,也在天天练书法。画了一辈子,我体会到:人离开了客观世界,什么也做不到,也就什么都没有。古今中外,亿万人对客观的认识日积月累,形成了传统,传统中有正确的、有错误的。无论正确的或错误的认识,保留在传统之中,都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是我们再认识、再发现的重要资料。人离开客观,离开传统,什么也创造不出来的。而一个人一生的创造实践,哪怕只能使客观世界前进一寸一分都是伟大的。所以文化巨子、大学者、大艺术家都很谦虚。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领袖,是美术界的“圣人”,他除了美术,还在建筑、物理、化学等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他临死时还说:“我认为我一辈子没有做完一件事”。这是伟大而崇高的智慧。觉得自己了不起,是最愚蠢的。
遭人反对,也不要怕,历史是公正的。黄秋园一点名气也没有,但是我看了他的画,佩服极了。《文心雕龙》没有提陶渊明,他死后六十年才被人知晓,才得到公正评价。当代黄秋园不也是他死后到现在我们才知道吗?
我们东方文化很高,我们中国不是野蛮民族,当然,西方文化也很高。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封闭的情况下,西方文化突然涌进来了,中国的油画、提琴、芭蕾舞都有了。我们应该向人家学习,任何好的东西都不要拒绝,但是要有自信,有主心骨。我们的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核心,东方文化有过光明的时代,我可以预言和西方文化抗衡,能和它并驾齐驱的就是东方文化。
现在,我觉得有一些中国人总瞧不起自己,中国人是优秀的,为什么那么自卑呢!我有一些日本朋友,日本人先是学中国,南画低落了,又学西方,而他们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创造和本民族的风格,他们吸收了中国文化传统,现在搞日本文化,还要把日本文化推向世界。近两个世纪,地球的改观是西方人搞的,但古代和中世纪文明是东方人创造的。我们确实有自己的优秀传统,近百年来的变战,有文革的动乱,都使进取精神受到压抑,使优秀文化传统遭到中断的危险。而传统是我们的血缘。传统是继承关系,外来的东西是营养。营养是需要的,但不能代替血缘。
附李可染简介:男,1907年生,江苏省徐州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两年后毕业回乡任小学美术教员。1929年考取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生,同年参加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1932年因“一八艺社”被国民党当局解散,被迫退学回乡,在徐州艺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在武汉参加政治部第三厅,从事抗战宣传。1943年到重庆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1946年任国立北平艺专副教授,同时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1956年起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1、2届理事,第3、4届副主席,北京山水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委员。50年代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等地举行山水写生展,并出访德国、捷克。1986年于中国美术馆举行大型个人画展。同年德国艺术科学院授予“艺术通讯院士”称号。1989年逝世。出版有《李可染画集》、《李可染山水写生画集》等,著有《李可染画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