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na3838(lina)
整理人: ivan114(2003-08-11 21:44:16), 站内信件
|
在某个会议上,所有参与会议的人都针对主题发表意见,但是有个人却始终不发一言,只是不停地作记录。到了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主席便催促这位始终保持沉默的人提出自己的意见,于是,这个人便用自己刚才所作的记录,在综合其他人的意见后,再加上自己的看法,而作了一个精采的结论,想当然,他的意见最后也被该会议采纳,而成为会议的结论。
美国的心理学家,曾作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的内容是以真实的案件作为题材,然后进行模拟判决,实验中他让辩护律师及检察官各拥有六次发言的机会,而且每次发言的时间大致相同。第一次的作法,是让检察官先提出二个证据,再由辩护律师提出二个反证反驳,如此一直进行到最后,第二次则是先后次序对调,竟发现陪审团大都倾向于相信最后一次证言的诉求,而影响其判决。
上述的例子,就是心理学上所谡的“新近效果”。换言之,就是“一个人在连续获得各种不同情报时,最后的情报,往往最足以左右其思想”。我们从前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虽然众说纷纭,但最后提出意见的人却完全控制了该会议的结果。
因此,只要善于利用这种效果,就可以让自己的意见更受到认同,至少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想在某个会议或某种场合里,使自己的意见获得多数人赞同时,并不需用一开始就高谈阔论,只要冷静观察,并在适当的时机提出自己的见解,就足以达成目的了。俗语说“沉默是金”,这句话并不是教人当哑巴,而且劝人要在适当时机说有用的话。
不过有时这种做法可能会令自己出现罪恶感或者受到别人背后的说长道短,因为这里面始终都有些夺取他人成果的成份在,所以在实行这个方法时就要注意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