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whb2003(昊泊)
整理人: pi__zi(2003-09-16 20:20:28), 站内信件
|
童年的回忆是温馨甜蜜的,也是苦涩酸楚的。尤其是从那个年月走过来的人,这种感觉更为明显一些。
我的家乡在科尔沁边缘的大沁塔拉草原上。那里,没有江南水乡的温柔和灵秀,也没有高原群山峻岭的恢宏和雄浑。有的,只是一望无际的辽阔,一望无际的博大,一望无际的贫脊。
屈指算来,离开家乡二十五年了。每每在闲暇的时候,想起生我养我的家乡,想起贫困苦涩的童年,内心之中总会产生一种难以明状的愁苦。虽不象余光中老先生《乡愁》中刻划得那么强烈,那样感人至深,催人落泪,但用隐隐作痛这个词来形容,我觉得比较恰当。
我出生在大跃进年代的一个铁路工人家里,三、四岁的时候,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我虽然没有经历哥哥姐姐们那种饥饿的煎熬,但却无法抑制对野菜和糟糠以外美味的渴求。除夕之夜,母亲用只有过年才供应的四俩肉,合着乡下外祖父送来的一点冻白菜,包着年夜饺子。哥哥姐姐们都出去玩了,母亲怕我半夜吃饺子的时候睡了叫不起来,先把我哄睡了。等我一觉醒来,发现眼前廉子上的饺子,伸出小手摸一个就填到嘴里。母亲情急之下,一边喊着“生的”,一边用一只手把我的嘴捏住,一只手把那个生饺子从我的嘴里抠出来。这件事在我心里打下了深深的印迹,直到几十年过后的今天,每次想起来,心里都好象被针扎了一下的疼痛。在穷人家长大的孩子,无论他后天如何出人头地,如何显贵,如何掩饰,总会或多或少地留下当年的痕迹。如毛泽东一生最爱吃的红烧肉和烤山芋,朱元璋所谓白玉翡翠汤的白菜炖豆腐等等。我现在的生活和地位虽无法与这些大人物比,但生活富足了以后,我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当年的穷毛病。一是不爱吃肉。可能是从小就吃不着的关系,时间长了对肉的味道不习惯了。二是不愿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一件衣服大的穿剩下给小的穿,我排行第四,很难穿到一件新衣服。因此,对新衣服有习惯性陌生感,再好的衣服,刚穿到身上总感到别扭。
正是因为童年对贫穷的印象太深刻了,从稍稍懂点事的时候开始,就对富足的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欲望,以及与之相伴的虚荣心。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看着别人当班长挺光荣,我也要当班长。回家后把我的伟大欲念和哥哥姐姐们一说,引起一片讪笑。当时我特别淘,因为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常被老师罚站。当时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给你们看看。从此,我表现的确实很好。因为我个子大,劳动的时候最能干。虽然淘气但脑子并不笨,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的前几名,按时完成作业后,老师很高兴,经常表扬我。同时,原来我是班上落后势力的代表,我表现好了,其他的几个淘孩子,都听我的,也跟随着有所收敛。当时我们班长是女生,只是学习好,性格孤傲,不注意联系群众。因此,在同学中的号召力比我差远了。我记得是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原来的班主任老师因为年龄大退休了,新来的女老师姓金,是教语文的。和原班主任交接的时候,老班主任告诉她,这个班淘学生多,不好带,不过你要是把淘气头(指我)管住,会好一些。因此,金老师一来,就很注意接近我,加上我作文好,金老师对我的初步印象很好,经常在班上表扬我。天赐良机,班级要重新选班干部,我的机会来了。我立即把我的那些淘哥们召集起来,研究竞选对策,个个摩拳擦掌,表示谁不选就揍谁。选举的时候,好多同学怕我们找麻烦,都选了我,因此我的票数最多。就这样,通过武力和阴谋,我当上了班长。执政之初,政通人和,我比较仗义,同学们也很拥戴我,班级管得挺好。但没用多长时间,我就开始骄傲了,常常不听老师话,同时,哪个同学不听话,就用武力解决问题。有一次,一个男同学上自习说话,我不让他说他还说,一气之下,我一拳头把他的鼻子打出血,我因这个“血门事件”,被赶下台,结束了我的第一次从政生涯。
我从小就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每到春天,青草绿了,丁香花开了,我的心里就会随之充满激情,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感。但一到秋天,望着渐渐枯黄的原野和随风飘散的秋叶,心情很压仰,打不起精神。记得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看了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后,被书中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书中缠绵悱恻的情感起伏,哀婉悲壮的人物命运,使我忘情。一连几天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母亲说:“这孩子是不是病了”。“没病,心难受,看书看的”。“那都是蒙人的,这孩子心眼真实”,母亲不再问了。除多愁善感外,我这个人从小就很重情义。离我家不远有一位女同学,家里孩子多,生活也很苦,父亲经常汹酒,酒后常打她母亲。她是家里最大的孩子,既能干又懂事,我俩是一个学习小组的,课余时间,常在一起学习。她学习好,常帮我解一些难题。我对她也很同情,有时她早起上学吃不上饭,我就以中午带饭的理由,给她们带点吃的。后来我们一起下乡插队,虽然不在一个集体户,但我每次回家或从家回集体户,都路过她那里。这种纯真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我参军。恢复高考制度后,她上大学了,那时我在部队也提干了。这期间她曾给我写过几次信,可由于地址写错了,我都没收到。若干年后,一天我的老师告诉我,那位女同学,因煤气中毒死了。她后来找的男人是个工人,家很穷,身体也不好,两个人好不容易攒点钱,在市郊建了一处房子,男人又累病住院了。她白天陪护男人,晚上回到家里照顾孩子。可能是太累了,煤炉子没息,她就睡着了。从此永远睡着了。至到现在,每次回想起这件事,我心情都很沉重,总有一种负罪的感觉。
案头一盆金丝荷叶盛开着,鲜红的花朵,嫩绿的枝叶,虽然天生丽质,但那妖美之中,总给人一种作做,一种柔媚的感觉。望着她我常常沉思。童年的艰辛并不是坏事,它虽然使我感受了贫困和饥饿,也使我感受了奋斗和友谊。我怀念故乡的童年,怀念养育了我的家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