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ckline(不系舟)
整理人: chocho.1(2003-05-30 21:58:00), 站内信件
|
上个月曾夸下海口,说要“为宝玉辩白,让不喜欢的人至少不讨厌。让不讨厌的人喜欢,让喜欢的人为他心碎。”说是这么说,要认真兑现,还真是有难度——文笔有限、阅历有限、激情有限、情商指数也有限,大概也只能做到“让不喜欢贾宝玉的人更讨厌我”吧:-) 本来还想继续《当宝玉与上黛玉时》的胡诌,可是翻出这篇文章,觉得很好。非非子(《耳食录》作者)的评论可作为《红楼梦》至真至情的评语,也可作为宝玉黛玉至真至情的评语,或者也可以作为天下至真至情的评语,看你怎么看“情”字了。
顺便说一句,文中描述的“情”为理想状态,有一定虚构成分,未成年人不要轻易模仿,以免伤害自己和他人!
这篇文字是清代乐均所著《耳食录》中的一篇,名为《痴女子》。“耳食”即道听途说来的东西,蒲松龄《聊斋志异》刊行后,后起者纷纷效尤。《耳食录》就是这样一部书,书中所叙的故事可能是真事也可能是虚构,但即使是真实事件,也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的,这篇《痴女子》就是这样。作者是乾隆末嘉庆初人,以前我说五四前《红楼梦》不受重视的话显然是明显的错误,应该是“不受正人君子之流的重视”,喜欢《红楼梦》的人从来不少。不论这位因读《红楼梦》而死的痴女子是否真实存在,乾隆嘉庆年间读《红楼梦》的热潮都可见端倪。
白话文和简化汉字普及了文化是好处,可是也隔绝了与古代文化的联系,象这篇文章,读起来和读英文也差不读,只是不用查文曲星了。四十分钟我可是打得手都酸了,真是好文章,可不要说一看文言就头晕啊。
------------------------------------------------------------------
《耳食录二编·卷八·痴女子》
夕有读汤临川《牡丹亭》死者,近时闻一痴女子以读《红楼梦》而死。初,女子从其兄案头搜得《红楼梦》,废寝食而读之。读至佳处往往辍卷冥想,继之以泪,复自前读之反复数十百遍,卒未尝终卷,乃病矣。父母觉之,急取书付火,女子乃呼曰:“奈何焚宝玉黛玉!”自是啼笑失常,言语无伦次,梦寐之间,未尝不呼宝玉也。延巫医杂治百弗效。一夕冥视床头灯,连语曰:“宝玉宝玉在此耶?”遂饮泣而冥。
非非子曰:《红楼梦》悟书也?非也,而实情书。其悟也,乃情之穷极而无所复之,至于死而犹不可已,无可奈何而姑托于悟,而愈见其情之真而挚。故其言情乃绝妙今故。
彼其所言之情之人,宝玉黛玉而已,余不得与焉。两人者,情之实也,而它人皆情之虚;两人者,情之正也,而他人皆情之变;故两人为情之主,而他人皆为情之宾。
盖两人之情,未尝不系乎男女夫妇房讳床第之间,而绝不关乎男女夫妇房讳床第之事。何也?譬诸明月,有光有魄,月固不能离魄而生其光也;譬诸花,有香色有根蒂,花固不能离根蒂而成其香色之妙且丽也。然花月之所以为花月者,乃惟其光也,惟其香色也,而初不在其魄与根蒂。至于凡天下至痴至慧,爱月爱花之人之心,则并月之光、花之香色而忘之,此所谓情也。
夫世之男女夫妇,莫不言情。而或不能言情之所以为情,盖其所谓情,男女夫妇房讳床第而已矣。今试立男女于此,男之悦女,徒以其女也悦之;女之悦男,徒以其男也而悦之。则苟别易一男女,而与其所悦者品相若,吾知其情之移矣。情也而可以移乎?又苟别易一男女而更出其所悦者之品之上,吾知其情之夺矣。情也而可以夺乎?又使男女之相悦,终不遂其媾,则亦抱恨守缺,因循苟且与其后,而情于是乎穷矣。情也而可以穷乎?即使男女之相悦竟得如其愿,则亦安常处顺,以劳以没,而情于是乎止矣。情也而可以止乎?
故情之为情,移之不可,夺之不可,离之不可,合之犹不可。未见其人,故思其人,既见其人,仍思其人。不知其人之外更有何人,亦并不知斯人即是斯人。乃至身之所当、心之所触、时之所值、境之所呈、一春一秋、一朝一暮、一山一水、一池一亭、一花一草、一虫一鸟皆有凄然欲绝、悄然难言、如病如狂、如醉如梦、欲生不得、欲死不能之境,莫不由斯人而生,要而反不知斯人而起也。虽至山崩海涸、金销石烂,曾不足减其毫末而间其须臾。必且致憾于天地,归咎于阴阳——何故生彼并何故生我!以至形朽骨枯、身泯气化而情不与之俱尽。
是故情之所结,一成而不变,百折而不回,历千万劫而不灭,无惬心之日,无释念之期,而穷而变、变而通、通而久,至有填海蹦城、化火成石,一切神奇怪幻,出于寻常思虑之外者。斯即有灵心妙舌、千万笔墨而皆不能写其难言之故之万一。此所谓情也!
夫情者大抵有所为而实无所为者也。无所不可而终无所可者也。不然者,男女夫妇,天下皆是也;房讳床第之事,天下皆然也,奚必两人哉?知此乃可以言情,言情至此,乃真可以悟。
或曰:《红楼梦》幻书也;宝玉,子虚也,非真有也;女子为之而死,其痴之甚矣。嗟乎!天下谁非子虚,谁为真有哉?痴者死矣,不痴者其长存乎?况女子之死为情也,非为宝玉也。且情之所结,无真不幻,亦无幻不真,安知书中之宝玉,梦中之宝玉,不真成眼中之宝玉耶?!则虽谓女子真为宝玉死可也。
----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