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inyi(流学生)
整理人: zhycloud(2003-05-25 23:16:34), 站内信件
|
問:如何克服逆境?
答:【摘要】
歷境練心,不要中第二支箭,
對順境應保持警覺性,
對逆境應保持很強的鬥志、信心
【內容】
這個問題簡單說就是:學佛中碰到逆境時如何克服?其實我們仔細想想,順境也很困難,因為一般人遇到順境時,就很容易放逸。所以很多事情發生,問題就是出在順境,世間人也說:「樂極生悲」,有時候本來是件好事,結果變成壞事了。所以在順境中也要有警覺性,不可以讓心放逸了。做生意做得很順利時,仍然不可以鬆懈,後面可能會出一個大批漏。所以順境時也要很小心,因為人會出問題,順境也是一個很大的關卡。
但是一般人在逆境時較會感覺痛苦。所以對治逆境,在我的想法,還是在我的經驗當中,應該這樣子想:在佛經中也好、佛法中也好,有時應該把事情反過來想。因為我們常會感覺痛苦,是因為有些原因使痛苦增加了。不管是生病也好,人事上的
不如意也好,其實這種痛苦,我們分析起來是有很多層:第一層,比如這件事很痛苦,不錯,這是一層,但我們會感覺到的痛苦不只是一層而已,有的是我們自己再增加出來的。
比如感冒很痛苦了,但是如果再想到:我這個感冒就是誰害我,或者想:奇怪,隔壁的人沒感冒,為什麼偏偏只有我感冒而已?會怨天尤人,想東想西,這層痛苦就是自己想出來的,這不是事實帶來的。別人罵你一句,當時感覺很痛苦,這是第一層,但是回去後開始想,想一次就再傷心一次,再想一次,又再傷心一次。後面的痛苦都是自己想出來的。
所以佛經中有一個射箭的比喻,別人射你射一箭,你中了箭,這很痛苦,但後面的痛苦其實都是自己射的。別人射你一箭,你自己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射自己,因為你想一次就等於射一次。
所以痛苦有的是如此:第一層這是事實,你怎麼想它都存在。但有很多都是自己增加出來的。比如說跌倒,跌倒了會痛,會痛當然會痛苦,但有的人還會生氣,那就更加痛苦了。這層痛苦就是自己想出來的。
所以應該勸他,先把痛苦分清楚。在痛苦這層事實之後,有的很多是自己有辦法控制的,自己就要控制好,不然你自己射自己嘛!自己搬石頭壓自己的腳,你開始被石頭壓到時,痛得要死,一次而已,但後來的痛苦是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搬石頭壓自
己。
尤其心放不開的人,在公司被人家罵一句,回去後就一直想,越想越生氣,結果他自己多想一次,等於多被罵一次。這種是自己想出來的,那個人並不在呀!
痛苦也是如此,病痛來時,這是一層,但有的是自己又增加出來的。比如想:為什麼會這樣?想東想西,啊!我臥病在床,沒辦法賺錢,或沒辦法去玩,一直增加很多煩惱出來,這層完全就是自己想出來的,這層要去克服。
所以我剛講「反過來想」就是這樣:把逆境反過來想成是件好事。因為一個人真正進步是在逆境中進步的。一個真正有本領的人,遇到愈強的對手,他的鬥志愈強。這才是真正有本領。世間的武士,他雲遊四海,故意要找尋高手,他根本就不會去找三腳貓,而是找天下第一劍,那才刺激,才會知道自己的本領有多強。
修行也是這樣,遇到煩惱來時,煩惱越強應該越高興,好!這個好對手來了!一個考驗功夫的好時機來了。反而會去欣賞這場龍虎鬥的好戲。看棒賽也是一樣,兩隊爛的對爛的,那有什麼好看?或者一隊強、一隊弱,那也不好看;兩隊都強,那才好看。所以遇到逆境時,就要用百分之百的力量去對治看看。
世間人做生意也一樣,時機好時,隨便做也能賺到錢;真正會做生意的人,時機不好的時候還能做生意,這才叫做「生意人」。所以時機不好時,對真正會做生意的人反而具有挑戰性,他才知道自己的本領在哪裡。
所以要把這個心磨出來,病苦也好、痛苦也好,要把它看作一個很好的機會,難得有時機試自己的功夫,既然遇上了就試試看。如此整個心態就會不同,你會向前來想這件事情。
第二期佛七,我感冒得很嚴重,第二天的開示是用爬的上去的,從一樓爬到三樓去開示,講沒兩三句就很喘。那天最難受,早上藥吃下去以後就一直流冷汗,我一生中從沒流那麼多汗過,從一點開始一直流,流到晚上八點還沒停,衣服不知道換了
幾次,有衣服換到沒衣服,棉被都濕了。從來沒那麼難受過,整個人都很虛弱,可是我還是爬上去開示。
那天的經驗,對我的念佛有相當大的幫助。當時我就想:在這個時候,正念要怎麼起?清淨念要怎麼起?要如何讓它起?我在那時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祕訣。才知道原來實際上就是這樣子啊!書上是這樣寫,看了還是不知道它真正的滋味。所以在那天可以說對自己的念佛有很大很大的幫忙和啟發。所以第二天、第三天之後的開示和以前的都不大一樣,因為增加了很多新的心得出來。所以感覺第二期的開示最辛苦,但是也開示得最徹底。
所以對逆境而言,這是個很重要的心態。而且要有個觀念:不要有很強的求成功的得失心。因為有的人會痛苦的原因是怕無法應付,怕失敗。在我的經驗當中是如此:根本就不要想這件事情,你應付多少算多少,盡力就對了。你不可能做到百分之
百,可是不要緊,那是個現實,你要去體認它。不過有一分就是一分,有一分的進步,就要把它肯定。
在逆境中功夫的一分或兩分,更應該比平常有很強的珍惜的心,這樣你才會有自信,乃至於有信心把它對治。不然如果仍然用平常的標準,你會有很大的挫折感,覺得自己怎麼那麼笨,其實不是你笨,環境來來就很困難。你已經努力了,那就夠了。
舉個例子不一定更清楚,一個球員在標準狀態練習的時候,他每棒都可以打出全壘打;真正上場比賽時,投手跟你作對,故意讓你打不到,那才是個真正的大逆境,那時候大概只能打兩成到三成而已,這已經算是強打者了。可是他如果是用練習的心理,會有很大的挫折感,標準不一樣嘛!他會想:奇怪,為什麼沒辦法打到九成?這樣這個球員就完蛋了,他沒有信心,根本就不敢站出去。這是一點。
另外一點,我們可以用那個球員的心理來想,真正強打者,碰到愈強的投手,他的鬥志愈高。碰到三流的投手,被他打出全壘打,他一點高興都沒有,他會覺得本來就應該被他打到的;第一流的投手被他打到全壘打,那可是說是終身難忘。
一樣地,逆境被你突破了,那種肯定要更強。所以我們自己也好,或者勸一些同修道友也好,可能要從這幾個角度去分析,去跟他講,我想這樣子才是正確的。
遇到逆境最主要要有一個心:要有很強的鬥志、不死的鬥志。雖然已經徹底失敗了,可是還是永遠不放棄那個心,這個很重要。因為有的逆境來時,真的很難施展,不過那是個很好磨練自己、了解自己的機會。所以那個心不要死,縱使零分,心也不要死。
在佛經中有個比喻,有一個人在旅行當中,在森林裡遇到一個魔鬼,那個魔鬼全身都會黏人家,他碰到魔鬼,那個魔鬼要害他,他就打一拳,一拳打過去,黏住了,再一拳打過去,黏住了,他腳一踢,黏住了,再一腳踢,黏住了,用頭撞,黏住了。那個魔鬼就笑他:我看你還有什麼辦法?你全身都被我黏住了,還有沒有什麼辦法?他說:我的心沒有死啊!我的心還要跟你奮鬥,我的心沒有被你打敗,結果那個魔鬼嚇到了,就放他走了。
因為那個心不能死,因為有可能都失敗,有可能正念都提不起來,可是你要給自己時間,它會慢慢恢復過來。因為你不可馬上就好。比如說我碰到逆境時,有時候至少要給自己三次的時間、三次的機會。
你想一想,我們受戒的時候,在佛前那麼好的環境都要講三次才會得戒體。煩惱來時也一樣,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想要把它對治了嗎?至少念個三句才有效吧!或者至少失敗三次才有效吧!
所以對治煩惱有時須要用一種藝術,或者一種超然的欣賞態度,有時候可以用欣賞電影一樣來欣賞煩惱。電影一定要有曲折的劇情才精彩,事實上,人生也是如此。所以我每次對治煩惱的時候也是一樣,來了一個很強的對手,然後就安排一場戲了,首先我一定打輸,打輸好呀!這樣才有戲看,一下子就羸了就不精彩了。
所以有時候對治煩惱改用這心情,真的不一樣,你會去調整你的心情,去應付整個危機。所以有時候危機來,我反而是用比較欣賞的態度,去想:這件事情要如何安排,好好地對治它呢?
彼又問:那可能要有很強的觀照力,如果他自己觀照不清楚,旁邊又沒有善知識幫他怎麼辦?
師:這種觀照力其實在於信心。而且你要讓他了解這個在於信心的道理。先要有很強的信心,觀照力可以慢慢培養的。所以最主要是信心的問題。因為觀照力不是馬上可以得到的,不過信心很重要,或者說這種心理準備,也就是對治逆境時要有很強的鬥志、很強的信心。我想這是重要的因素。(講於新春開示,淨苑,1993 )
资料来源:《伏斷煩惱的藝術》
----
FYI*^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