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比较探讨>>“红楼梦只是一个俗艳的女子”>>鲁迅。迅鲁。《桃红楼梦》(四)--5

主题:鲁迅。迅鲁。《桃红楼梦》(四)--5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5-22 18:50:34), 站内信件
     鲁迅。迅鲁。《桃红楼梦》(四)--5
    “荒唐话”辨析--5
    五:红楼女儿的光芒
    徐晋如用林黛玉听戏而泣的情节论证林黛玉自恋,其实这是他思
维出了问题。看事物总是停留在次要的情节上,所以才不得要领。例
如他把警幻的一句具有广泛意义的话当作红书的根本,而没有去顾及
另外一句反映具体事物的话一样,他也忽略了最能说明林黛玉思想情
趣根本问题的葬花戏丢掉了。林黛玉葬花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
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借花喻人。为什
么林黛玉如此多情善感,本应在无忧无虑的贾府优厚的生活中感到沉
重的危机?这是欣赏林黛玉心理的最有价值的审美机会;对鲁迅也是
这样,徐晋如之知道鲁迅骂中国文化,但是他不去看骂什么,为什么
要骂。东施效颦,愚蠢透顶。所以,才丑态百出。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不淫。它是具有很深刻寓意的,很高级层
次的爱情的格调戏。
    我们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爱情的纠葛就可以看出来。
    薛宝钗这个人物形象很丰满。美丽,才华出众,知书搭理,谙熟
世故,能忍辱负重。是一个很好的,适合于生活现实的,丰满可爱的
人物形象。如果薛宝钗在其他作品中出现,她一定会是一个顶级的主
角人物。如果在其他故事里,她一定是男主角最佳择偶人选。
    但是,薛宝钗在《红楼梦》中就是爱情角逐的失败者。
    林黛玉有缺点,多病,使小性,不顾及他人。用世俗观念去看,
在择偶上,薛宝钗强势林黛玉。可是,贾宝玉偏偏就不爱薛宝钗,甚
至与薛结婚后宁愿离家出走。
    《红楼梦》的对爱情演绎的高超之处,对寓意锋芒所向之处就在
这里。
    
    《红楼梦》之所以优秀,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真实的再现人最本
质的生活。真实。它塑造人的特点是从客观镜头的角度赞赏和夸耀书
中的人物,对宝玉,黛玉,宝钗等都有一个夸耀赞美的描写。但是在
人物的主观心理,行为描写上,不刻意的脱离人物的真实,双重性去
夸张。《红楼梦》中没有一个高,大,全的英雄超人的人物。即使对
“缺点”人物也没有去贬义的描写。红书里的人物真实,表现出了自
然人与社会人的真实需要的生活。
    红书中的人物,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思想理念或性格上的“缺憾”。
也包括了人物对性需要的心理描写。这样,读者只有去品味,才能发
觉其中的奥妙。才感觉到书中的人物真实,可爱。使读者的耳目涣然
一新。
    读者在探究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爱情的纠葛其竟,寻觅为什
么贾宝玉不爱薛宝钗,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到底差在什么地方时,就
会发现薛宝钗的缺点,就会发现《红楼梦》的故事中蕴涵着更大,更
深刻的意义。
    薛宝钗和林黛玉相比,她就是世俗的。所以,薛宝钗在《红楼梦》
中就成为了林黛玉的陪衬,反角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爱情的故事是《红楼梦》的对爱情演绎
的高超之处,它说明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自身的纯真,美好性和自我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冲突性。贾宝玉和林黛玉
的爱情容不得薛宝钗的“世俗”;而世俗的社会,封建等级,礼教制
度容不得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自然人的自我性。所以,他们的爱只能
以悲剧告终。
    《红楼梦》对爱情演绎的深刻性,决定了贾宝玉那句荒唐话,并
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信口胡说的。自然有着它深刻的,真实的寓意。

     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故事及其意义就是徐晋如当作图腾来俯仰,
自我标榜,粉饰的“以生命为核心”的实质,却又加以痛恨和诋毁的
意义。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