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乐不离蜀>>【版友龙门阵】>>【一九八四社评】懒洋洋的我滑过乱哄哄的坛子(z)

主题:【一九八四社评】懒洋洋的我滑过乱哄哄的坛子(z)
发信人: dk-james007(难得直率)
整理人: doue(2003-05-17 10:14:24), 站内信件
                         懒洋洋的我滑过乱哄哄的坛子    
                                                     匪兵甲
   
  如果要我说中文网上什么潮流能长胜不衰,当然是中文BBS了,俗称坛子。 这种网络交流方式无疑非常适合国人“在俺的一亩三分地上,老子说了算!”的说不心理,版主迅速成长为一种烂了街的职业就不足为奇。以前那个深圳“董事长”多如牛毛笑话的最新版本是“如果街上掉下一块'XXX.com'的广告牌,砸着的十个人中, 有六个是版主, 有四个即将成为版主---如果他们付得起第一个月的机时费。”   


虽然网上的BBS非常之多,但是基本可以分为三类:商业门户型,垂直型,私人俱乐部型。 把所有的坛子分成三种类型,数了数自己去过的坛子,还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门户型”论坛多由一大型商业性ICP开办, 其特点是硬件支撑能力强,客流量大,门类齐全,服务种类多,翻新快。   
国内的“新浪网”可算这类论坛的一个代表。但这类论坛从商业利益出发,兴趣在新闻影响力和电子商务的开拓,论坛只起附属作用。管理上以我为主,不太在乎网友利益。。。其结果是客流量虽大,pageview很高,表面轰轰烈烈,但帖子总体质量不高。初上网者或许感到新奇、热闹,但却难以满足那些有思考、有见地的网友更深层次交流的需要。   
除了新浪,网易的文化自助餐也是具有代表性的坛子,由于主要的网民年纪比新浪年轻,网易显得更有冲劲,更能折腾一些,其中的乱弹广场是目前网上最有网络文学味道的板子,但是似乎和传统媒体完全不在一个铁轨上。   

在社区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海南在线的天涯社区,这个当时连搜索引擎都找不到的小社区如今天天人头攒动,其实应该得力于一些网络大虾的个人魅力,可以说,在目前网络社区里,天涯不是技术最好的,也不是人气最旺的,但是却是质量最高的,这点是因为天涯的网络味道比较淡,虽然天涯有许多老网民,但是在里面起导向作用的是一些“精英”,不可否认他们对天涯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但是,过于强调自己的“精英”身份也就造成了对网络游戏规则的抛弃,最近发生的天涯舞文事件其实核心在于是维护BBS的游戏规则还是走精英路线。这种网民过多造成混乱的事情还发生在另一个很有人气的西祠社区,西祠的文章质量和天涯不相上下,其中的锐思评论和天涯的关天茶社相比没有关天那种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更加象一个坛子,只是这么好的社区,出现“大红案”这种倒胃口的事情,实在另人扫兴。   

在和传统媒体接轨方面做的最好的是榕树下和故乡,表面上看,榕树下似乎更加火暴,其实私下里认为不温不火的故乡将有可能胜过榕树下,原来很简单,榕树下其实是在扮演一个二道贩子的角色,对于刚上网的,不了解媒体的网民有作用,而对于那些能和出版社直接搭上话的就没多大的魅力。而故乡做的其实是让网民和媒体直接交易,在我看来故乡的野心更大,理由很简单,如果他们敢放弃10%到20%的手续费不要,就肯定有更大的目标。   

由于门户型论坛的名气和受关注程度,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闹的沸沸扬扬,使得一批比较温和的网友出走,网友北京厨子将其总结为以下规律:论坛热起来——媒体报道——新人暮名而来——新老发生交锋——老人离去——新人失去兴趣——论坛彻底崩溃。可以说,这是这类论坛发展的必然趋势。   


“垂直型”论坛更象一个民间的信息集散地,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商业广告,但不过多追求商业利益。这类论坛常常侧重 某一专题,如时事政治,情感故事,影视娱乐,留学信息……   

新华网的读书论坛和人民网的强国论坛、发展论坛也是很不错的论坛,尤其是读书论坛,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泡在那里,据我的观察,这三个坛子上的网友投入程度是依次增加的,同样的事情,在读书论坛大家会比较温和,到了强国论坛就板砖相见了。   

垂直型比较大的是清韵和世纪青年,清韵由于南琛等一批板主在撑台子,总体感觉上要比世纪青年放的开,而世纪青年由于板主水平及主导方向的问题越来越小圈子化,一个公共论坛小圈子化会减弱论坛的吸引力,相同的情况出现在诗江湖,这个地方没有江湖的大气到有了江湖的是非恩怨,去那天天见一帮诗人在对骂,要不怎么说诗人的脸丢在网上呢。   

还有一些论坛是靠某一两位颇有号召力的板主热起来的。比如青年话题,比如新语丝读书论坛,这样的坛子管理起来问题不是太大,因为有不少人就是暮名而来,但是同时会给人众星捧月的感觉。   

我们还要提到一些以地域为主要特点的论坛。这些论坛一般由电信局开办,由于局限在本省本市,一般比较受新网民喜欢,在平均年龄上可以说是最小的,这种论坛经常会随着两三个人起伏,比如洛阳的BBS,在朱海军去世之后一落千丈,这样的论坛受气地域的限制和板主水平的制约,终究不能成大气。   

思想格式化是我常去的地方,因为他有着这类论坛的特点:保持一定的上帖量,转帖多,但跟帖少,交流探讨更少,人员流动大。这类论坛往往成为传统媒体和大型商业网站新闻栏的转播渠道而已。   

商业站点兴趣不在网友,垂直型论坛缺乏相对稳定的访问者群,缺乏交流共鸣---这就诞生了“俱乐部”型论坛。 “俱乐部“型论坛往往以某个在网上有号召力的人士 (妙的是,常是位女士) 发起,逐渐聚合了一批背景相近,志趣相投的网友,以交流信息、情感、思想为主。这类论坛属非商业性,财务上常常由管理层支撑,辅以少量商业广告、赞助。   
在管理上以网友为主体,重视网友利益。   

泡网无疑是这类论坛里的佼佼者,集合了几乎所有高水平的网友后,泡网已经成为了全中文网瞩目的地方,虽然是个人论坛,但是想进去的人天天在门口排成一串,不知道是为了和老网民搭上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是应了那句“得不到的是最好的”。同类的网海萍聚由于有尚爱兰等人长时间泡在那里而出名,尚的女儿蒋方舟经常在那里发表新文章,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而以兰格格为首的流通论坛除了人比较多以外还没有看出来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由于空间租用费用的下降和论坛程序的使用安装简单化,许多网民办起了自己的私人论坛,由于其号召力小,大部分论坛处于瘫痪状态,而论坛程序基本上都是“动网”和“雷奥”更造成了所有论坛的千篇一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论坛都是这样,比如乐趣园的那些论坛,虽然不过是个只能上6000帖子的免费论坛,但是看得出来乐趣园的板主们都很认真。   

读书生活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坛子,和万科周刊一样,他代表了私人俱乐部的另一种可能,而以斗牛士社区和第四媒体为代表的融思想交流与文稿交流为一体的社区更是定位于专门人群,效果非常好。   


最后我们要讲一个无法归类的论坛——猫扑大杂烩,这是一个有着很怪的 名字和很热的人气的论坛,更怪的是,他竟然不分板子,虽然这个论坛以游戏为主,但是各种话题都可以出现,最近他打出了中国第一论坛的名号,不过依我看,从哪方面讲他都算不上第一,不过他的管理方式确实值得学习。   

不管有多少论坛,其实所有的坛子上都只有两种网民,一类可以叫愤青,异类可以叫小资。论坛的全部意义在我看来就在交流,而不是建立什么学说或者建设什么文学。至于人们一直关注的网络文学,我没有看到什么太令人振奋的东西,从宁财神这样的一流网络写手起,所有的号称网络文学不过是在对经验进行重复,对常识进行依恋,对记忆的不断翻版。也就是说,网络文学根本没有能力去使文学前进,这点从网络味道最浓的“黑通社”销声匿迹就可以看出来,说到底,网络文学不过是如卡尔维诺所说扩展了文学的多种可能,网络文学是否能真正的实现蜕变还是一个未知数。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只能在风中飘扬。   




----
我要这天,
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
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
都明白我意
要那诸佛,
都烟消云散 

我知道你存在,但不知道哪里去找。我知道总有一天你会来,但不知道被安排到哪一天。你看着我疲惫的活,无动于衷,甚至没有半点暗示。我就这么艰难的,向那遥远的,一点微弱的光亮移动。直到有一天,当我心力不支告别人世的那一瞬,你来了                                                                      
我们的口号是:让NB者SB,让SB者NB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