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潮起潮落·活动专栏】
>>美丽的江西>>新余>>新余市渝水区概况

主题:新余市渝水区概况
发信人: fan_z(一帆)
整理人: fan_z(2003-05-18 13:44:04), 站内信件


[地理]渝水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东部,袁河中下游,浙赣铁路线上,是新余市城区所在地。东与樟树市、新干县交界,西与分宜县毗邻,南与吉安、峡江县相连,北与上高县、高安市接壤。地跨北纬27°50’,东经114°58’。辖9镇8乡2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户籍人口72.4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总面积156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3万亩,山地面积135.5万亩,水面14.8万亩。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低山丘陵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山川秀丽,土地肥沃,森林覆盖率近50%,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金、铜、锰、钨、铁、煤炭、石灰石、石英石、莹石、瓷土等三十多种,其中铁矿、硅灰石、大理石的储量占有一定的地位,硅灰石的储量列中国第二,品位极高。   

[历史]渝水区的前身是新余县。汉时属豫章郡宜春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以袁河中游昔称渝水而名新渝,县治龙池墅,属安成郡。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撤新渝入吴平。十一年吴平入宜春,属洪州。十八年析宜春复立新渝县,属袁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新渝为新喻。民国十五年废道尹制,新喻直属江西省。1956年7月2日,更名新余县。1960年9月30日升县为省辖市,1963年撤市复县,属宜春地区。1983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新余县,恢复新余市。同年10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在原新余县管辖的范围内设立渝水区,为新余市辖县级行政区。   

[交通]境内浙赣铁路横贯东西,东面与京九铁路毗邻,上(高)新(余)铁路、新(余)周(宇)铁路南北伸展。境内公路纵横交错,乡乡通油路。南与105、北与302国道相接,上新、清萍、吉新三条省级公路贯穿境内,正在新建的沪瑞和赣粤两条高速公路贯穿区内。村村通程控电话。交通、通讯十分便捷。  

[文化]渝水历史悠久,文化昌盛。自三国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年)建县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人才辈出,群星璀璨。东晋史学家习凿齿,宋朝宰相王钦若,理学家梁寅,清建威将军张春发,现代画坛大师傅抱石,皆文工武绩,翰墨丹青,为后人所景仰。世界风云人物、艾滋病防治专家、美籍华人何大一为当今全球注目。渝水人民勤劳勇敢,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率红一方面军到罗坊,召开了著名的“罗坊会议”,为渝水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添上了浓墨重彩。   改革开放以来,渝水依托农业大区优势,着力营造体制、产业、开放、环境、科教等优势,不断拓展与外界的交往交流及经贸活动,发展区域经济。农业以粮棉油和养殖业为主,多种经营品种繁多,农副产品十分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重点优质棉产区、秸秆氨化养牛示范区、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经济林建设示范区。工业以城市工业为主体,大力发展水泥、冶金、建材、化工、机械、五金、食品等工业。 渝水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产值均居全省前列,是江西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县(区)之一。渝水正以蓬勃发展的雄姿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
 ^ē^ ^ě^ ^ō^ ^ǒ^ ^ǔ^
┏━┳━┳━┳━┳━┓
┃一┃舟┃轻┃海┃阔┃
┣━╋━╋━╋━╋━┫
┃帆┃满┃逐┃风┃波┃
┣━╋━╋━╋━╋━┫
┃是┃日┃再┃回┃首┃
┣━╋━╋━╋━╋━┫
┃我┃已┃千┃山┃过┃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