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ute1001(浅草)
整理人: sisi8597(2003-06-26 05:14:14), 站内信件
|
维瓦尔第
(Antonio Vivaldi,1678-1741)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1678年3月4日出生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圣马可大教堂乐队的小提琴师。维瓦尔第从小随父亲学习音乐,并在父亲任职的乐队中参加演奏。1693年,十五岁的维瓦尔第开始接受神父们的训练,并于1703年接受圣职。自1713年起,维瓦尔第在威尼斯一家专门为接收遗弃或私生女孩而设的慈善机构中任职,该机构中有一个合唱团和一支训练有素的乐队,维瓦尔第在这里担任乐长和音乐指导,他每月至少创作两部协奏曲供这个乐队演奏。1729年末至1733年初,维瓦尔第作了广泛的旅行。有关他的这段生平流传的资料很少。由于维瓦尔第有监视自己新作的习惯,因此后人往往以他新作首演的年代和地点来推测维瓦尔第的行踪:他曾在意大利曼图牙(Mantua)参加1719和1720年度的狂欢节演出季演出:后来又去罗马度过了三个狂欢节演出季,并受到罗马教皇的邀请,两次为教皇演出:1738年他去阿姆斯特丹旅行,并在那里指挥演出。1741年维瓦尔第作了他最后一次秘密旅行,于6月来到维也纳,于7月28日在维也纳一个寡妇的家中逝世。维瓦尔第一生富裕,但由于挥霍无度,去世时已一贫如洗,他的葬礼也相当简陋,与他的大音乐家的身份颇不相符。
维瓦尔第生前体弱多病,性情急躁易发脾气,他工作起来生龙活虎,效率很高,作曲时落笔神速,其思路之敏捷是世间绝无仅有的。曾传说维瓦尔第愿与人打赌,说他创作一首协奏曲比抄谱员重抄一遍的速度还快,也就是说在前一首乐曲还没抄好之前,他的第二首乐曲就已经写出来了。这从他死后遗留下来的大量作品就可得到证明——单就意大利灵国立图书馆保存的维瓦尔第作品手稿而言,就有39部歌剧、23部清唱剧、23部交响曲、大量的宗教乐曲、43首咏叹调、73首供三重奏或独奏的奏鸣曲、40首大协奏曲,以及为各种乐器而写的447首协奏曲,其中单小提琴协奏曲就有221首之多。这些作品连同其他巴洛克音乐被埋没达百余年之久,直至二战结束后的五十年代才受到重视。尽管维瓦尔第是一个多产的著名音乐家,在他生前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大多是不妙的。据说他虚荣心强,喜欢夸耀自己,还因涉嫌谎报自己作品数而招来诽谤,有人甚至把他的众多的协奏曲作品看作只是一部协奏曲的“多次重复创作”。尽管如此,维瓦尔第在协奏曲史上的地位仍是无可争议的,他是音乐史上首先创造性地应用器乐独奏协奏曲曲式的大音乐家。他的最大成就就在于把自己对形式的精通运用于协奏曲的发展,并把大的奏曲定型为三乐章形式:他首创的小提琴协奏曲体裁,对于小提琴技巧。、配器法以及独奏协奏曲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古典主义正在孕育并诞生的前夕,任何一个国家的作曲家要发展此种曲式,都与维瓦尔第的作品有过或远或近的联系。他所写的协奏曲曾是巴赫、洛卡泰利、塔蒂尼、列克莱尔本达等大师创作时奉为经典的范本,巴赫本人就曾把维瓦尔第的十六部小提琴协奏曲改编为古钢琴曲,四部改编成管风琴曲,还有一部被加以扩展,成为一部为古钢琴和一个弦乐四重奏乐队而写的庞大的协奏曲,由此可见,维瓦尔第的音乐在当时影响之大。
维瓦尔第的一生处于巴洛克艺术鼎盛时期,一向不如声乐那样受到重视的器乐开始蓬勃发展起来,而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维瓦尔第受环境的影响,写出了众多的音乐作品。然而,在这众多作品中,很少是公众所熟悉的。近年来,维瓦尔第留下的宝贵音乐遗产已日益受到音乐界的关注,维瓦尔第的音乐,尤其是他的《四季》套曲,已成为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