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超级评论>>古典>>古典乐坛的韩流(4)ZZ

主题:古典乐坛的韩流(4)ZZ
发信人: cathy_c(徽徽)
整理人: sisi8597(2003-06-20 23:03:27), 站内信件
神童---张莎拉(SARAH CHANG)

张莎拉的成名得益于8岁时与纽约爱乐乐团的那次成功合作,演出前两天,梅塔听到了她的演奏并且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约张莎拉参加演出,这次机遇使张莎拉一举成名。 此后,张莎拉平步青云,不仅与欧美、亚洲许多知名乐团和大指挥家合作,而且通过媒体成为公众人物,唱片大多销售势头良好,成为古典乐坛不可多得的人物之一。

  张莎拉的第一张专辑是唱片公司精心策划的结果,面对90年代小提琴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公司打“神童”牌,抢先于1992年9月发行张莎拉的首张专辑,那时张莎拉才9岁,还在拉四分之一尺寸的小提琴,却表现出惊人的实力,马上成为舆论瞩目的焦点,唱片迅速荣登Billboard的古典排行榜。随后,张莎拉屡屡获奖,1993年更是成为“留声机杂志”年度青年艺术家大奖,1994年荣获皇家爱乐协会“首演”奖,这个奖是颁发给当年刚刚成名不久的青年艺术家的,历来争夺十分激烈,一个亚裔演奏家能够获此殊荣当属不易。

  在唱片公司的力捧下,张莎拉先后与世界知名的费城管弦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等团体合作,巴伦博伊姆、海汀克、马苏、穆蒂等都先后与她一起演出或者录音,难怪她小小年纪人气能够急升到如此地步,一举成为国际小提琴明星人物。也正因为她的亲和力好,连续几年张莎拉都是EMI最赚钱的古典演奏家之一,即使是在古典唱片业不景气的20世纪末她还能为公司赚来大把的银子。

  仔细分析张莎拉的成功,其实与EMI公司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她是EMI买断的演奏家,不能与其他公司签订任何合同,因此,张莎拉十分尊重公司的安排。1992年,EMI先是为张莎拉独身定做了一张神童唱片,让9岁的张莎拉演奏了萨拉萨蒂、帕格尼尼等作曲家难度惊人的小品,结果,一炮而红。随后,1994年EMI安排张莎拉与萨瓦列许合作录了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让观众领略一个日渐成熟的张莎拉的风采。等到张莎拉在世界各地演出积聚了足够的实力和人气之后,EMI于1998年3月推出了重磅的西贝柳斯与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随即引起轰动,人们对杨颂斯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与张莎拉之间默契的配合和张莎拉精湛的技艺征服。1999年之后,EMI一方面让张莎拉录现代作曲家的作品,比如戈德玛克与理查·施特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另一方面,尽量让张莎拉向通俗化方向发展,于是,张莎拉先后完成了《甜蜜的悲伤》与《冰与火》两张专辑,尤其是后一张唱片,与多明戈指挥的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虽然褒贬不一,但是销量却很好。2002年,EMI准备让张莎拉涉足一个以前她较少牵涉的领域 —— 室内乐,发行了她参与录制的德沃夏克《六重奏》与柴科夫斯基的《佛洛伦萨回忆》。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2003-5-7/0506-yy-3.jpg

上帝赐予的声音——曹秀美
女高音曹秀美(Jo Sumi)其实成名比我们了解的要更早,我国的音乐爱好者知道曹秀美这个名字大多是在90年代通过唱片了解到的。早在1986年,曹秀美就已经被卡拉扬发现,卡拉扬晚年十分注重发现与提携新人,他在听了曹秀美的试唱后评价这是“上帝赐予的声音”,当年便邀请曹秀美参加自己导演的《弄臣》,出演吉尔达。可惜后来大师健康衰退不久去世,否则,曹秀美80年代末就能功成名就。一个亚洲人要在西方人长期把持的歌剧领域出名谈何容易,更何况曹秀美的领域还是人才辈出的意大利歌剧。

  然而,曹秀美的努力没有白费,1993年,她终于以自己的实力赢得了挑剔的意大利评论家的认可,她被人们称为“年度最佳女高音”。

  1962年曹秀美出生在汉城,1983年,当她还在汉城大学的时候,断然决定放弃原来专业赴罗马的圣塞西莉亚音乐学院攻读钢琴和声乐。在罗马,曹秀美的老师是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贝尔贡齐,1985年,结束学业的曹秀美马上获得机会在意大利塞亚斯特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弄臣》中的吉尔达。老师贝尔贡齐把曹秀美的意大利歌剧底子打的非常扎实,这可以从她清晰的咬字和纯正的风格方面体会到,她的嗓音条件非常好,高音不是那种非常纤细软弱的,中音区具爆发力,因此,可以演唱一些比较重的角色。

  1988年是曹秀美关键的一年,她得到了卡拉扬的赏识,受邀请演唱的是威尔第歌剧《假面舞会》中的奥斯卡一角,这俏皮讨喜的侍童角色让曹秀美一炮而红。从此,曹秀美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先后演唱了《魔笛》、《霍夫曼的故事》、《后宫诱逃》等戏,受到纷纷好评。曹秀美的戏路很宽,表现出东方歌唱家很强的适应性,她不仅能演意大利歌剧,对德国、法国歌剧同样轻车熟路。1995年,曹秀美与Elektra合作的第一张唱片尽量展现了她对意大利歌剧的熟捻,曲目包括《塞维利亚理发师》、《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梦游女》等,都是意大利歌剧经典中的经典。1996年发行的《曹秀美演唱的莫扎特》成为当年热卖的唱片之一,此时听她唱《后宫诱逃》、《魔笛》等,惊讶于曹秀美将莫扎特那种介于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歌剧之间的过渡风格阐释的那样准确,同时,发现其实她的声音“号”并不小,完全可以胜任一些更重的抒情女高音角色。果然,1998年,曹秀美录制了亚当的歌剧《斗牛士》,这部作品给曹秀美的艺术生涯添上了重要的一笔,使人们对她娇弱的印象有了改变,这也预示着今后曹秀美的戏路可以更加宽广。

  与格鲁贝洛娃那样的天才花腔女高音相比,曹秀美的嗓音条件并不是特别出挑,她的音色特别圆润温暖,特别富于女性的柔情,在气质上比较接近宗教音乐。2001年3月,曹秀美推出了大卖的专辑《祈祷》,她与詹姆斯-孔龙指挥科隆爱乐乐团和合唱团合作,演唱了拉威尔、莫扎特、福雷、伯恩斯坦、古诺、唐尼采蒂等人创作的歌曲,以及从安魂曲等宗教体裁作品中选出的抒情段落。其中包括巴洛克时期作曲家卡契尼的《圣母颂》;福雷《安魂曲》中的“至慈耶稣”;古诺的《圣哉经》等作品。唱片中充分展现出一个气质高贵、音色纯净的曹秀美,不再有那些绚烂的花腔技巧,这是一个更加抒情的曹秀美,引起了乐迷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2003-5-7/0506-yy-2.jpg


幸运女孩--张汉娜(HAN-NA CHANG)
张汉娜是目前韩国音乐家中在世界乐坛最活跃的人物之一,她的成名道路几乎是标准的“韩国模式”。 张汉娜的母亲是作曲家,在小汉娜3岁的时候就教她学习钢琴,后来又改学大提琴,9岁时,张汉娜非常幸运地得到了到韩国访问的著名大提琴家麦斯基的提携,成为他的学生。一年后,为了让小汉娜获得更好的求学机会,张汉娜全家迁居纽约,顺利考入朱丽亚音乐学院预科班,师从帕里佐,老师对张汉娜的刻苦与聪明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年仅11岁的张汉娜参加了第五届罗斯特洛波维奇国际大提琴比赛,首次参加国际比赛张汉娜毫无惧色,一举荣获第一名和现代音乐奖,并成为罗斯特洛波维奇的弟子。罗斯特洛波维奇对自己的这位东方女弟子表现出特别的赞许,经过他的大力推荐,仅一年后,张汉娜就回到汉城与已故著名指挥家西诺波里合作演出,从此,张汉娜踏上了职业演奏家的坦途。

  张汉娜迅速走红世界乐坛,EMI公司马上邀请她灌录唱片,1996年,她演奏的圣-桑《大提琴协奏曲》专辑发行,老师罗斯特洛波维奇亲自指挥伦敦交响乐团,唱片公司把老罗的指挥与汉娜的演奏作为卖点,结果唱片当年得到巨大成功,当时,张汉娜只有13岁,而她的技术和音乐表现力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罗斯特洛波维奇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激动地说:“如果你闭上眼睛听,完全可以想象这是一个25岁的大提琴家在演奏。”同年,张汉娜与迪图瓦指挥的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并且顺利地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行美国首演。1997年,张汉娜以汉城为中心在亚洲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得到韩国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她先后与梅塔指挥的以色列爱乐乐团以及斯特恩、布朗夫曼和马友友组成音乐小组在汉城举行音乐会。同年,为了庆祝肯尼迪艺术中心落成25周年的纪念音乐会上,张汉娜与斯拉特金合作演出,音乐会被卫星转播,张汉娜人气更旺,也是在这一年,张汉娜被德国著名的“ECHO古典音乐大奖”评为年度最佳艺术家。

  1998年,张汉娜与西诺波里合作录制了海顿的两首大提琴协奏曲,这也是乃师罗斯特洛波维奇的看家曲目,大师到上海演出时也拉了海顿的大提琴协奏曲。张汉娜的演奏在此时已显得比较成熟,拉这种古典时期的协奏曲需要演奏家良好的节奏感和分句能力,感受张汉娜的演奏不仅音色纯正,而且分句优美,温文尔雅。2000年,张汉娜与斯拉特金合作的大提琴小品集虽都是些动听的小品,但却展现出张汉娜演奏中浪漫、夸张的一面。
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2003-5-7/0506-yy-1.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