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shleyliu(无隐)
整理人: joyce_85(2003-05-09 10:16:09), 站内信件
|
最初知道《浮生六记》的机缘是C2000,可一直没有时间拜读;后寻苏青的小说散文在购书中心见到,拿在手里掂量再三,最终仍未带回家去;及致偶见他人论及陈芸,始好奇心大发,一心想要见识这“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可见我这个小女子的八卦在乎生活,也在乎书本之间。
因此我且不谈花草虫鱼、游历见闻、养生之道,就说陈芸罢。
在我看来,有妻如陈芸者,不谛为一种福分。人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沈复得一妻,则同得一朋友一知己一爱人,这该是千年才能修得的吧。
陈芸天生聪颖,学说话时即可背诵《琵琶行》,后对照《琵琶行》识字并无师自通可吟诗作文,且对诗文颇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从其与沈复的日常交流中可窥见一斑。
她与沈复志趣相投,性情极好,可共享福,亦可共患难,在沈复落泊潦倒的时候并无半句怨言。为了给沈复物色漂亮而又有风韵的女子为妾,尽心尽力,到后来中意的人选被他人夺去后,竟然因此而一病不起,郁郁而死。怎不令人叹可惜?!若以现代人的观点看来,可谓荒谬之事。一个女人非但愿意与第二个人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而且还要主动提出,并努力排除各种阻碍以帮助丈夫将漂亮而又有风韵的女人得到手。事情未成,做丈夫的倒没什么,自己却暗自懊恼,终致死去。
恐天下男子莫不羡慕沈复,而天下女子莫不气恼陈芸。确实说来,除了这一点,从陈芸的身上倒真难找出其它缺点了,无怪乎林语堂先生要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但为夫娶妾只属其当时的年代所特有,就像《庭院里的女人》里,丈夫并无意愿娶妾,自家倒张罗起来,为的是“伺候了丈夫一辈子,该清静一下了”。想来,若对包办的婚姻不满意,不爱自己的夫君,倒不妨为他多娶几个妾,这倒是符合不少女子的想头的——就算自己寂寞地守着空门也是情愿。然陈芸的本意不是躲避沈复,而是为了爱他的缘故,若她活于今世,只怕也要像很多女人一般,为了丈夫多看了一眼多谈了几句别的美丽的女子而呕气吧。
---- 戴口罩,真难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