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ockline(不系舟)
整理人: chocho.1(2003-06-03 17:43:45), 站内信件
|
--我发现很多人读贴子只爱看开头(也包括我),所以才会有北京社区网友批判whian的“俗艳女人说”的张冠李戴的韵事发生。我现在正学着把贴子裁短分批贴出,这样不但经验值多而且可能避免由于读贴的漫不经心可能造成的断章取义。
花袭人的悲剧
王夫人是毫无灵性的女人衰老之后的榜样,老太太比她年龄大的多,可是听她谈起幼年时在水阁上磕破了头的往事,看她听了贾赦算计她的丫头时爆发的愤怒和之后无人处教训媳妇邢夫人“你也够三从四德....”的话,能看到一个活泼的少女和一个敢说敢为处事干练的老妇人,在王夫人身上你却只能看到一个跟薛姨妈“长篇大套”聊家常的家庭主妇。
王夫人一肚子的懵懂为什么能生出贾宝玉这样乖觉的儿子?我总是相信王夫人本人比她的行事善良得多。王夫人佞佛,家里常有马道婆之流挑唆一些是非,又天生的有些不自觉的偏心眼儿,所以一下就能认定“金钏儿挑唆坏了爷们儿”,也容不下晴雯的轻狂样子勾引坏了“我通共只有一个”的宝玉,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不会分什么青红皂白,武大郎开店,只喜欢袭人、麝月这样笨笨的到好。对这样人,冯梦龙曾感叹:
天下事被豪爽人决裂者尚少,被迂腐人担误者最多。豪爽人纵有疏略
,譬如铅刀虽钝,尚癞一割,迂腐则尘饭土羹而已,而彼且自以为有
学、有守、有识、有体,背之者为邪,斥之者为谤,养成一个怯病天
下,以至于不克复而犹不悟。哀哉!
大观园的春花春柳,少男少女的自由与天性流露,王夫人也跟着老太太经历了几回,却木木的没有丝毫感动。马道婆王善保家的之流的谗言到很让她奉为圭旨,她没有足够的智力找到医治宝贝儿子天生乖僻的良方,因而认定是她自己的同类就是罪魁祸首。持斋念佛一心向善的王夫人,身为女人最懂得怎样迫害女人,抄捡大观园是她木呐的外表下一鸣惊人的杰作。说到这时候就不能不说袭人。我刚刚才意识到已经跑题太远了,不过这是有意的,目的是把迫害晴雯之罪转移到王夫人身上。理解袭人愿为其辩护的人往往如此:-)
凡是喜欢晴雯的没有不恨袭人。但曹雪芹先生就是不肯说出告密者的名字,因为他知道这不是她的错。雪芹先生能容忍霸道的司棋、赞赏能贞能淫的二尤姐妹,当然不能把触发危机的责任推到一个忠心耿耿只想做好本分的奴婢身上。他只让人稍知大概,只说是小人挑拨却不肯说出全部情节,让人觉得事情可能只是与袭人有关却不是袭人做的,因而不能真正的去恨袭人。
大观园内外有许多偷看的眼告密的嘴,大老爷、邢夫人那边才是真正的坏人,这是作者想让人知道的。因此雪芹先生借探春的玉手那样痛快地闪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让读者在极度郁闷中感受到一丝快慰,禁不住也要上去踹她几脚。
荼毒大观园的罪魁祸首,无情地结束了贾宝玉的青春美好快乐自由,贾宝玉没有任何反抗,束手就擒。为什么呢?因为扼杀美好纯真的不只是一个持斋佞佛的老妇人,尤其因为那是他的母亲。也许造就出这个愚蛮的老妇的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吧。贾宝玉不是五四青年,危机也还没有达到使他抛弃一切的时候。杵逆是一种多大的罪过,对经历过文化大革命、又处在经济窘境中的现代中国人不是很容易理解了。曹雪芹敢于塑造一个“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却要他在父母面前俯首帖耳,不敢塑造一个公然向父母挑战的逆子(我相信除了爹亲娘亲不如党亲那个时代以外没有太多人愿意塑造这样的形象)。
既不能怨谤父母,当然也就不能报怨袭人。贾宝玉不是一个敢恨的人,这是他善良可爱之处(这也是凤姐、司棋等等不可爱之处)。宝玉只在袭人面前唠叨了几句,待袭人发出恨话,便急忙收口,“这是何苦!一个未清,你又这样起来。罢了,再别提这事,别弄的去了三个,又饶上一个。”软弱(这个词用的不好,应该是他自己说的守着这些女孩儿们过一天算一天)是贾宝玉的致命伤,袭人总是能抓到这致命处,这是袭人狠心的地方。“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袭人以她的柔顺不断逼迫着宝玉改变,但结果却是她所不能预料的。
谁能说袭人对宝玉的督促是错的,谁又能说袭人这样逼迫宝玉是对的?
----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知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