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红楼逸梦>>曲径通幽 话题讨论>>比较探讨>>“红楼梦只是一个俗艳的女子”>>鲁迅。迅鲁。《桃红楼梦》(一)--1

主题:鲁迅。迅鲁。《桃红楼梦》(一)--1
发信人: cdy1230(伊洋)
整理人: chocho.1(2003-05-07 19:46:15), 站内信件
迅鲁。李鬼。 
    中国有句成语叫:滥竽充数。不会吹芋,本不算是缺陷。但如果 
混在乐队里装腔做势,做混混,就是毛病了。 
    我从那篇叫骂《<红楼梦>只是一个俗艳的女子》文章里,看明白 
了文章的作者徐晋如先生,是一个南郭先生那样的混混;是一个假鲁 
迅之名,悖鲁迅之魂魄的李鬼; 
     文章是以这样表白开始的: 
    “我读书一向不肯随人俯仰,自幼受了先知鲁迅的启发,“中国 
的书最好一本不要读”,《红楼梦》当然也在“中国的书”之列,所 
以二十三岁以前我没有读过它。二十三岁那年,我形成了以生命为核 
心的诗学理论体系,我于是开始读"中国的书",读的第一部,便是《 
红楼梦》。” 
    原本,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是在中国新文化思想和旧的封建文化思 
想斗争最激烈,尖锐时期,用他的幽默去嘲讽,揭露和鞭挞中国封建 
思想文化中的名满口仁义道德,行为封建统治作伥之实的黑暗 
    徐晋如先生在其自白中说:他不去读中国的书,是因为听从了鲁 
迅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    
    这里,给了人们如下的印象: 
    一:他是鲁迅先生精神的坚决的信仰者,凡是鲁迅先生的话他就 
去坚决的,不打折扣的实行;凡是鲁迅先生说的话,他就坚定不移的 
去相信; 
    二:他的这个信念,是产生于他幼年时期;并且在他成年后,在 
思想和文化知识有了相当的水平和规模之后,他依然的对幼年的信念 
是坚定不移的,并且没有任何的异议。 
    三:在他的信念中,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说,他并没有去理解和 
认识。因此是盲目的,蒙昧的意识。 
    四:尽管人们都感觉出来,他有隐藏自己的意图,借鲁迅骂中国 
文化这个表象,用取其云,抛其所以云的内涵这个偷梁换柱,混淆概 
念的说法。强行自己之说,以假乱真的手法的嫌疑。但是,在他上述 
的段落里,甚至在他的《《红楼梦》只是一个俗艳的女子》的文章中, 
没有表露出来。我们暂时可以将这点忽略。(但是,他在网络里其他 
文章公然提出中国的文化就是要全盘西化中,我们可以证实:我们的 
这个感觉并没有错,是完全正确的。) 
  
    印象归印象。我还是要回到他文章的第一个段落中来,就事论事 
的把他在表白中暴露出来的,在自我意识上存在着的因果逻辑关系上 
混乱揭示出来; 
    徐晋如先生表白出来的“自我”的心理,应该是这样的: 
    一是徐晋如先生对鲁迅先生敬仰,信赖; 
    二是出于幼年的童稚,尚不能更深一层次的意义,被鲁迅先生幽 
默了。所以做出了错误的理解; 
    三是徐晋如先生在幼年时,就有格外的,超凡脱俗的自我良好的, 
超出他人他物的心理: 
    1:在“我读书一向不肯随人俯仰,自幼受了先知鲁迅的启发”一 
语中,“不肯随人俯仰”与“受了先知鲁迅的启发”,是矛盾着的, 
逻辑关系被混乱了,既然不肯与俗气的同学们那样的俯仰谁,那为什 
么要听从中国最大个的文豪的话,当作至理名言,甚至于要到影响他 
终生;这难道不是俯仰?这里有给人口是心非,自相矛盾的感觉; 
    2:去俯仰谁,并没有什么不好。这应该是正常的。在校的学子们 
都有自我,都会有大志,也都会有信仰,追随的各自心目中的偶像。 
那么,“一向不肯随人俯仰”,显然是多余的自傲,清高的病态心理。 
他怎么知道同学中就没有“俯仰”鲁迅的?这又是一种自以为是的, 
高人一等的偏执心态。 
    童心无忌,可以不去计较。但是他对他表露出的矛盾是不能自圆 
其说的。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