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ft.858专栏>>隐士将死

主题:隐士将死
发信人: ft.858(蓝色的眼泪)
整理人: joyce_85(2003-05-09 10:14:08), 站内信件
    一个多年未见的朋友,不期造访。知道我喜欢酸酸地诌一些之乎者也,就带来了一套《陶渊明集》。搁置在书柜里,很少去动,任由着岁月上一些淡淡的熏黄。偶尔的一次临幸,便读了《与子俨等疏》。这是在陶渊明的一次重病中,给他的四个儿子写下的类似遗书的东西。只是他的这次病重医治好了,又活了大约十余年。我取“隐士将死”作为题目,更多的是感怀他的“其言也善”吧。俨,陶渊明的长子。 

    《与子俨等疏》大抵可以归为家训一类的文字,就怀了恭敬的心情来读。也粗略地翻看过陶渊明的《命子》和《责子》二诗,是难免落俗的那种望子成龙的父母心。而细细读过这篇《疏》后,找不出丝毫的说教痕迹,却愈发有了明晰的领悟长者教诲的感觉。 

    示儿的遗言,从自己对生死穷达的认识开始。“穷达不可妄求,寿夭永无外请”。自知大限将近,还能有这样的达观,由此可窥得魏晋名士风采之一斑。“魏晋人物晚唐诗”,两种真的风流,是神往已久的。陶渊明虽不能算头角犀利的魏晋人物****,却也能从只言片语中流露些“率直不阿,特立独行”的遗风传世。 

    接下来的两段,是陶公的毕生实录,全副学问。“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穷困奔波的少年时代也许是决定了陶公一生的始作之俑。“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为人者,能有如此的自歉和自知,合当该是个大气磅礴的人。“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恬然自得的心境,洁净高雅的情怀,在清词丽句中表露无遗。 

    文章的后段,不惜笔墨,以前代“兄弟同居”、“七世同财”的典故,劝戒儿子们和睦相处。在体现陶公家庭和睦的幸福观的同时,不免让人体味出长者临终前的良苦用心。细细品咂,竟有悲意上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陶公的家教是极严格的,可以从他的《命子》和《责子》中看出。但他在这篇与子俨一疏中既没有劝勉儿子努力进取的话,也没有丝毫的不满与责备。有的只是眷眷父子之情,殷殷诫免友爱之心。陶公是古来无多的真隐士,却不免在大限之期将至时,牵肠挂怀。人伦之情,至此为极至矣! 

    陶公渊明的文章,往往能传达一种真气盎然的感觉。宋元之后,人们推他为屈原以后,杜甫以前之一人。文豪欧阳修甚至有“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的评论。我读陶公,实慕其归隐之情至真矣! 


----
  
▇▇▇▇▇▇▇▇    
▇☆笑看风云☆▇    
▇   斑  主   ▇ 
▇☆月色朦胧☆▇    
▇   斑  斧   ▇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