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ang-qingwei(星之光)
整理人: nikita73_yu(2004-03-22 11:03:16), 站内信件
|
前山寨
前山寨(今珠海前山的前身),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年),是明政府为了加强海防,特别是遏制澳葡扩张领土的野心而在澳门以北10多里,关闸尽头设置的军事营寨。该寨最高长官为参将,属正三品武官(当时在广东的明朝参将武官仅七名,前山占其一),寨内设有参将府、演武场、营房等,驻有步兵七百人,水兵千余名,大小船只50艘,统辖关闸和澳门周围诸岛的防范。
清初,各种反清势力集结东南沿海,清王朝对前山寨的防务更加重视。康熙3年(1664年),将驻前山的参将改设为副将(从二品),加派官员,兵员增至2000余名,配备战马百多匹,形成步、水、骑兵种齐全,各级长官配备完整的格局。康熙56年1717年 ,前山寨正式建筑土城,城墙周长475丈,高9尺,设东南西三个城门,并在靠近澳门的西南二门上设置兵房和炮台。其建筑规模,与当时县城石歧相差无几,成为香山县境内的第二城寨。
雍正年间,澳门民夷诉讼事件日多,为了便于处理,清廷在前山寨设立了“香山县分防澳门县丞”衙门,察理民夷事务,县丞衙门成为前山寨设立文官管理机构之始。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认为七品知县职卑权微,应设知府副职(五品)专门管理广州海防繁多的事务,于是在前山寨设立了“广州府海防军民同知”署,(县丞衙门迁往澳门望厦),正式建立了文官管理系统,前山寨从单纯军事性质的营寨过渡到军民联防、军政一体的政治机构。
鸦片战争期间,前山寨成为反抗英国殖民主义侵略的前沿阵地。道光19年(1939年)钦差大臣林则徐巡视前山寨,再次升格驻军将领,增加驻寨水陆兵勇,加强了前山寨的布防。道光20年(1840年),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英军从九洲洋窜入澳门附近海面,突袭关闸,受到前山寨官兵的猛烈还击,打死英军十多人,英军被迫退出。
鸦片战争失败后,澳葡乘火打劫,不断对周边地区进行蚕食,设在澳门的县丞衙门也被迫迁回前山城内。尽管前山寨海防同知对澳葡的侵略活动每次都出面干涉制止,但已经无能为力,前山寨城墙只剩下断垣残壁。光绪年间,葡人军队甚至开进城内,摧毁了乾隆年间民众建立的控夷制澳的石将军庙,清政府也无可奈何。及至光绪13年(1887年),中国在澳门的主权正式丧失,为了遏制澳葡对前山内陆地区的渗透,前山寨城墙才得以修缮。
辛亥革命期间,驻扎在前山寨的新军在同盟会澳门分会的策动下,成为了推翻清朝在广东统治的主力之一。辛亥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攻后,同盟会于11月组织发动了前山新军起义,对光复香山和广东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民国社会动荡的年代里,前山寨战略地位不再同过去那么重要,但仍是兵家重地,邓演达先生率兵在此驻扎过一段时间,兴建禁烟亭。1924年,叶剑英也曾在此创办国共合作的粤军二师新编团(后迁香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万山群岛的解放和万山军事要塞的建立,前山寨的军事战略地位自行消亡。
----
天地漫漫,何处是我的归途,只需要一颗星的位置!
Q Q:1 8 3 5 8 4 1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