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odsy(逐鹿)
整理人: xjhao(2003-07-25 11:20:48), 站内信件
|
武侠时代过去了吗?我们这一代的人,都不愿承认这样的事实.这是一个伴随着成长的梦,一个因为永远不会接近而美丽的梦.
不记得被称为正统武侠小说的作品都有哪些了,好像就是《三侠五义》之类吧。可以说,那一个时代的作品,是使武侠小说真正从侠义小说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的作品。可是,直至金庸的横空出世,才真正开创了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以金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是传统价值向自我实现主义过渡的一个阶段。无论是《水浒》,《说唐》,还是《三侠五义》里的那种忠君忠义,在这个时期里的小说,都已经逐渐褪色,或者说,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批判。
可是,金庸和梁羽生的中国文化功底却依然是相当的深厚。他们在娱乐读者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肯定和向往。
还记得《笑傲》里,祖千秋论夜光杯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多么令人神往的诗句,多么令人神往的古风。可是,有多少人知道,这是王翰的《凉州词》呢?
中国的文人,是不会仅仅沉迷于艺术的。没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没有民族气节,是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后主李煜,奸臣秦桧之辈,只能权充中国文化的弃儿。金庸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无论是对这首《凉州词》还是《满江红》的引用,都说明了他这个传统文人的思想追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一首词的精神,贯穿了整个《射雕》,诉尽了笔者对民族气节的追求。作为半文半商,曾经受尽压迫的新闻工作者,金庸对这种情绪,却没有丝毫犹豫,也没有为现实--报刊的销量,而让步。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忠诚,对部分传统价值的批评,使这一时代的作品浮光溢彩。这种充满着个人思考和价值取舍的文章,使我想起了“批判地继承”这句说话。
说到这里,我顿觉无言了。不知是对往昔的怀恋,还是对当今武侠作品的失望。俱往矣,桃源已去?我真的不想承认。
本来心里很多很多的说话,突然梗于喉中。把题目起为“华山论剑”,是想
支持一下广武的活动。凄凉的版面,也似乎印证了我的预感。
今日一贴,连武侠的冰山一角也未能全窥,但愿日后有机会继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