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潮起潮落·活动专栏】
>>美丽的江西>>景德镇>>景德镇之历代沿革 ZT

主题:景德镇之历代沿革 ZT
发信人: zjwld(柳絮飞点行人衣)
整理人: boarduck(2003-04-23 20:42:21), 站内信件
景德镇之历代沿革

 

    景德镇在历史上最早的名称,是新平镇。景德镇的名称是在新平镇之后约七百年才出现的。在这前后,景德镇的沿革和归属,有不少的变化。

    在古代,景德镇一直属于古番地。春秋时,为楚国东部边境。公元前504年(周敬王十六年),吴王阖闾伐楚,取番地,景德镇地区归属吴国。公元前473年(周元王四年),吴国被越王勾践所来灭,景德镇地区又归属越国。约在公元前306年(周赧王九年),越又被楚所灭,景德镇地区又重新归属楚国。公元前221(秦始皇赢政二十六年),秦如皇完成统一大业,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景德镇为番县的一部分,属九江郡。公元前209前(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起义,景德镇又再次属于楚。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景德镇属于汉朝设置的豫章郡鄱阳县。公元194年(汉献帝兴平元年),孙策设置庐陵郡,景德镇成为鄱阳郡鄱阳县的东隅。三国时代,吴国一直统治这一地区,概属扬州管辖。公元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以荆、扬两州所属十郡设置江州,鄱阳郡为其中之一。自此,景德镇开始属于江州。总之,自远古至晋代,景德镇一直属于番地――秦称番县,汉以后称鄱阳县。

    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设镇,是从东晋时开始的。

    “镇”的设置,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含义不同。在宋代以前,封建统治都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往往设镇驻守,这种镇具有军事意义;在宋代以后,则在工商业比较繁荣的中小集市设镇管理,这种镇才是人们今天理解的市镇贸易之镇。东晋时期,这一地区比较偏远,距离鄱阳县城80公里,成为农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活跌场所。当时陶侃率领官军在昌江以南地区擒获江东“寇”,在这一地区设置新平镇,意为新近平定的地方,以炫耀他的“武功”、“治绩”,但新平镇仍属鄱阳县管辖。

    从东晋至唐初的三百年间,新平地区的经济、文化,尤其是陶瓷业,都有很大的发展。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唐高祖正式设置新平县,从鄱阳县分离出来,新平县与鄱阳县同属饶州管辖。这是这一地区设县的开始,也是这一地区发展的一个标志。

    这个新设置的县,在唐代县名三易,县治三迁。

    新平县治,并不设置在原来的新平镇所在地,而是设置在新平镇以北50余公里的新定、化鹏二乡之间的地方,即现今的江村乡沽演村一带,这里四周环山,丘陵起伏,中间一块较为开阔的小盆地,为产茶中心。从今天的景德镇地图看,县治过于偏北。但当时的新平县范围较大,包括了今安徽省祁门县的一部分,所以那时县治还是较为适中的。及至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将新平县北部地区划出,与黟县南部合为祁门县,新平县县境缩小,县治才显得偏北。但在此之前约五十年,即公元716年(唐开元四年),已将县治迁至新昌江口(现在旧城的东南岸),并更易县名为新昌。昌江水源丰沛,溪流纵横,支系极多,易于泛监,群众多代木为排,浮江而下,新迁的县治,也常遭受水淹。公元742年(唐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将新昌更名浮梁。“浮梁”二字,颇为形象地概括了这个县水多木多的特征。唐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20年),观察使裴勘鉴于县治水患频仍,决定将县治由昌江南岸迁至北岸,靠近地势较高的孔阜山南麓,这才免于水患。浮梁县治在这里固定下来,延续了一千多年,直至民国时期。

    浮梁县从唐代至清代,属饶州,或饶州路,或饶州府管辖。1295年(元元贞年),浮梁县升为州,但仍属饶州路。至1369年(明洪武二年),又改州为县。这一期间的升格,与元代景德镇瓷业的繁盛有关。及至明代,因朝廷已直接在景德镇设厂,浮梁称州已无需要,浮梁县的管辖便依旧归属于饶州府。

    从唐代至清代,景德镇仅仅是浮梁县管辖下的一个市镇。它距离县治10多公里。东晋时称新平镇,因地处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昌南镇因瓷业兴盛,在南朝、隋、唐时已很负盛名。到宋真宗的时候,因“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而昌南之名遂微”。从宋真宗时开始,景德镇的名字一直延续下来,因瓷业发达,商旅聚集,成为一方都会,真是名震遐迩,誉满全球。但九百余间,景德镇一直在浮梁县的管辖之下。在明、清时期,景德镇已成为世界上的瓷都,但在政治上的地位则是可笑的。那时,浮梁县的行政区划,是全县共分为10个乡,每个乡又分为若干都或里。在清初,全县共56个都,景德镇仅有浮梁县西南方兴西乡的里仁、镇市两都。这个事实充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工商业都市的极度轻视和贬低。1916年当时的政府因感到镇大县小,不便统治和管理,才将县治移到景德镇,但仍称浮梁县。

    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获得解放。5月5日,从浮梁县分出,置景德镇市。1953年6月15日升为省辖市,浮梁县治移回旧城,镇县分离。1960年,进一步将浮梁县并入景德镇市,成为市郊区。从1960到1983年,景德镇市共管辖4个区,珠山区为市区,昌江区为近郊区,鹅湖区、蛟潭区为远郊区。1983年全国地市机构调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将上饶地区的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管辖,并将波阳县(即鄱阳县)的鱼山公社及荷塘垦殖场划归景德镇市昌江区管辖。这样,景德镇市管辖的范围扩大,面积达5248平方公里。最后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浮梁县建置,管辖远郊的两个区。浮梁属景德镇的市管县,县治设在旧城郊5公里处的大石口。1988年末,景德镇人口达127万余人,其中市区人口27万余人。从城市人口来说,景德镇是江西的第二大城市。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