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reeforall(ETLONG)
整理人: uberpp(2003-06-02 22:24:48), 站内信件
|
珠江名貴河鮮之一──卷口魚
以前听老爸说、珠江有五大河鲜:
鳊(以象武昌鱼的那种为靓)、鲈(一定要野生淡水才为好)、鲟、嘉,桂(一定要野生淡水才为好)
我吃过四种,唯独此鱼没机会一尝
卷口魚(Ptychidio jordani)屬鯉形目,鯉科,野鯪亞科,卷口魚屬。俗稱:嘉魚,老鼠魚,鼠頭魚。英文名:Ratmouth barbel 。
體長,亞圓筒形,後部稍側扁。頭小、背隆起,向後逐漸平直。吻尖突,吻皮肥厚,下垂,無吻褶,包蓋著上下頜,邊緣深裂成10-12條流蘇,流蘇上有許多小乳突。口下位,上唇消失,下唇有短鬚狀的小突。上頜尖形,在頜須基部有一肉質繫帶與下唇相連。上下頜具角質銳緣;唇後溝限於口角,為一向後的縱深溝延伸至眼下。須2對,均粗長,略等;眼小,眼間窄;鱗小,側線鱗在40以上。背鰭無硬刺;體棕色,背部棕黑色,腹部黃白色,鱗片中央有一灰黑色斑塊;各鰭棕黑色。在繁殖季節,雄魚的吻部、頰部及頭部均披有白色珠星狀的細小顆粒,用手摸之有明顯的粗糙感;雌魚則無星珠,頭部較光滑。在同批魚或同齡魚中,雌魚個體始終大於雄魚,且腹部較飽滿。
卷口魚屬於定居性魚類,喜歡生活於河床寬闊、流速大、江中多深潭、水質清澈的石底深水河段以及通泉水的石洞中;以淡水殼菜和蜆科類為主要食物,也吃一些淡水海綿、藻類及有機碎屑、水生昆蟲、水蚯蚓等。每年4-9月份為其繁殖季節,大批產卵在6月和9月。產卵場所多分佈在其生活、棲息的水域中,產卵處水流急湍、深潭眾多;卵多粘附於石頭、沙礫等物的間隙中,不易見到。
卷口魚分佈於珠江水系及台灣。
卷口魚幼魚階段生長較快,成魚較慢。常見個體為150-500克,最大個體可重達1公斤。其肉富含脂肪,尤其在5-9月份的繁殖季節,脂肪體不斷增加,遠比非生殖季節為高。肉質嫩滑鮮美,肉味極佳,古今馳名,被譽稱為珠江四大名貴河鮮(鱸、嘉、鱖、魽)之一。早在唐朝劉恂所著的《嶺表錄異》(西元904年)和清代屈大釣所著的《廣東新語》(西元1700年)中就有關於卷口魚的經濟價值與棲息環境的記載。宋代詩人周去非在他的《嶺外代答》(西元1178年)中也稱:“嘉魚身腹多膏”,“其煎也,徒置魚於幹釜,少焉膏落,自然煎熬,不必用油,謂之自裹。”由此可見卷口魚含脂量之豐富。卷口魚多在冬季上市,因其生活水域水深流急,只有冬季枯水期水位較淺,河床石頭露出,才容易下網捕捉
----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欢迎到南粤大地作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