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jwld(赣江龙)
整理人: boarduck(2003-04-16 18:53:18), 站内信件
|
【九江概况】之区县介绍: 德安县 ZT
德安县古称敷浅原。春秋时界于吴、楚之间,俗有“楚尾吴头”之称。战国时,地属楚国。西汉建历陵县,南北朝设蒲塘场。五代场吴乾建贞元年(公元927年) 改塘场为德安县,沿用至今。全县辖14乡,4个镇,1个国营林场,1个园艺场,106个村委会,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共有人口15.55万人。居住着汉、回、畲、壮、苗、满、 土家等七个民族。
一、地理位置及地貌
地理位置 德安县现属九江市,位于赣北庐山西南面,东邻星子,南接永修,西连武宁,北靠瑞昌、九江。地理座标为:东经115度23分-115度53分,北纬29度10分-29度35分,全境东西长42.6公里,南北宽40.8公里,总面积为937平方公里,其中低山占19.8%,丘陵占55.7%,平原滨湖占24.5%。
地形地貌 德安属低山丘陵地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频鄱阳湖滨,丘陵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三,主要山脉有塘山、付山、昆山、彭山、岷山、陈山等,分布于境内北部、西南、中部及北东地域,海拔一般在500米左右,最高峰为塘山之茶子山,海拔655.1米,东南部为滨湖波状平源,一般海拔在50米以下,地形平坦开阔,是本县粮油高产地区。最低地为共青城的南湖、郑泗一带,海拔12米左右,湖港交叉,是全县经流出口之处。
二、自然资源
土壤 全县土壤可分为水稻土、红壤土、潮土、石灰土、绿色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等七个土类,其中:水稻土是本县耕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占总面积的21.9%。
水系 县内地表水属鄱阳湖水系。主要河流为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南义,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流经邹桥、磨溪、聂桥、乌石门、县城、金湖,最后流入鄱阳湖西叉。
博阳河全长93公里,境内79.7公里,主要支流有黄桶河、鄱溪河(又名庐山河)、金带河、车桥河、田家河、土桥港水等十二条,总长114公里,其中长年有水的有八条,长97公里。解放后,为了发展农业生产,改善水利条件,全县已建中型水库2座,小㈠型水库6座,大㈡型水库74座,山塘水堰2190多座,蓄水总量为11531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4.58万亩,固定机电排灌站425处,装机8564千瓦,灌溉面积7.26万亩,堤防49公里,有效保护耕地4万余亩,保护人口6.5万。
气候 我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总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8-17℃。年平均无霜期24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79小时,日照率为43%。全年降雨量为1338.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为131至148天。
矿藏资源 本县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已开发的有萤石、锡、锑、煤和石灰石,其中锡的蕴藏量最大,居全国第四位。而且金、银、铜、铁、硫磺、水晶、大理石、灰绿岩、花岗石、瓷土等,储量大,分布范围广,也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
全县水资源总量为65779万立方米,按全县耕地面积计算亩平均为3640立方米,按总人口计算,人均4645立方米。
水能蕴藏量理论数为7800千瓦,可利用开发3795千瓦,现已开发利用592千瓦,占可开发总量的15.6%。
境内有林业用地78.7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0.7%,其中林地43.51万亩,疏林地1.83万亩,灌木林地2.84万亩,宜林荒山(坡)27.94万亩,宜于发展林牧业。全县水域面积11.84万亩(含共青),其中可养殖水域2.15万亩,目前水产资源种类众多,如“春鲇、夏鲤、秋鳜、冬鳊”和银鱼、鳙鱼、鲫鱼以及珍贵的特色水产蟹鱼、鳗鱼等,宜于大力发展水产业。
德安区域物产丰富,品种众多。主要土特产品有小山竹和磨溪双季板栗、南田梨、付山红枣、义峰毛茶、园艺场柑桔等;工业品有羽绒制品、氟化、碳钙、水泥、汽配等。
三、经济建设
建国以来,德安县致力于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两个文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年末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12.12万元,比1949年增长226倍,国民生产总值6.7亿元,比1949年增长161倍。1992年初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之一。
农业 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农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良品种,推广科学种田,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年末,实现农业总产值1.64亿元,比1949年增长38倍,年平均增长7.6%;粮食产量3.94万吨,比1949年增长2.59万吨,棉花产量2967吨,比1949年增加2963吨,油脂总产1678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1.92倍,740倍和13.5倍。生猪饲养量11万头,比1949年增长4.2倍。
农业机械从无到有,年末全县拥有小型拖拉机187台,农用汽车115辆,农业运输车306辆,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541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3700千瓦小时,施用化肥1.38万吨。
近几年,全县着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抓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甲鱼、牛蛙、鳗鱼等特种水产品和规模养殖,并着重抓好“八个一”工程,即:10万亩优质稻工程,1万亩笋用竹工程,1万亩特种水产工程,1万亩反季节蔬菜工程,1万亩莲藕工程,1万亩药材工程,1百万袋食用菌工程,1百万羽草鸡工程。并不断提高双季板栗等具有德安特色的农产品效益。
工业 建国初,德安县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全县仅有四家私人米厂,336户个体手工业,年产值仅有117.5万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制度改革,明确工业在强县战略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加强企业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大力实施“靠大联大”战略,实行强强联合,使德安工业经济焕发了新的活力,1999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48亿元,比1949年增长892倍,年平均增长9.5%。现基本上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工业体系,建材、食品加工、机械、化工、纺织、羽绒、冶金等行业成为全县的支柱企业。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碳酸钙、轻氟酸等一百多种,其中二十多种产品分获部优、省优产品称号,并出口创汇,运销国外。
商贸外经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市场机构的日趋完善,全县市场繁荣,物资丰富。1999年末,全县有商业零售网点1912个,从业人员5118人,分别比1949年增长5.2倍和8.3倍。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02亿元,比1949年增长134倍。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对外贸易从无到有,招商引资进展较快,1999年全县引进外资7083万元,项目27个,为加快县域经济增添了活力。
财政金融 五十年来,德安的财政收入一直稳步增长,财政状况良好。1999年,全县共完成财政总收入4522万元,是1978年的6.1倍,是1949年的99.8倍。财政支出逐年增加,收支基本平衡,用于合理。金融事业发展较快,全县金融系统1999年共完成存款余额67523万元,贷款余额10112万元。保险业务增长迅速。1999年保险费收入达1290万元,其中财产保险566万元,人寿保险724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547万元。
人民生活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生活条件大为改善。1999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工资为5025元,比1978年增长8.5倍,比1949年增长79倍,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比1978年增长19倍。消费也由单一到多样,高级音响、摩托车、私人电话已步入平常家庭,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四、投资环境
五十年来,德安县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105、316国道,昌九高速公路,南九铁路均穿境而过。建国后,全县又新建县级公路229公里,乡村简易公路500余公里,基本实现了境内乡乡通班车, 95%的村和75%以上的村民小组通货车。1999年末,全县拥有大小货车535辆,1903吨位,大小客车119辆,1870座位;其他机动车辆71辆。全年公路货物运输总量为84万吨位,客运总量163万人,水运也有较大发展。邮政、电信事业发展迅速。以光纤传输为骨干的大容量基础传输网络覆盖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7000门。1999年底全面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话用户总数达17758户。数据通信相继开通了分组交换,DDN业务以及因特网业务,160/168等电话信息业务,200、300、800等智能网业务迅速崛起。无线寻呼、移动通讯业务得到广泛开展,移动电话用户达3488户。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县城蒲亭镇作为全县政治、经济、商业中心,面貌变化迅速,昔日几千人口,0.8平方公里的小城,已发展到有3.17万人口,约有8平方公里的新兴城镇。
近年来,县委、政府一方面着手旧城的改造,先后整修改造了石桥东路、石桥西路、永兴路、解放路、建设路、东风路、义峰路等八条主要路线。另一方面开辟和发展新的城区,先后新建了德安大市场、农民街、新火车站、宝塔开发区及德安宾馆等主要城区建设。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全县商品房开发和安居工程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大大改善。与此同时,在城区的交通、供水、市容市貌、污染治理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
五、社会事业
科技队伍不断增加。1999年末,全县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164人,其中:获高级职称的48人,中级职称的528人,初级职称的1501人。推广和实施的科研成果进展顺利,效果良好,科技兴县的意识不断强化。
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县有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所,教职人员9名;农村职业中学2所,教职人员37名,在校学生244人;完全中学、初级中学共23所,教职人员723名,在校学生10514人;小学及完全小学108年,教职人员1037名,在校学生157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此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也有较快发展。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县有影剧院1个,电影放影单位15家,广播站18个,电视台1座,电视差转台3座,广播电视覆盖率达88%以上,全县绝大部分乡镇都开通了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话。体育事业方兴未艾,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全县普及。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医疗条件明显改善。1999年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1个,医疗床位684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659人。为全县人民身体健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前景与展望
下世纪的头十年,我们的总体构想是: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依托大京九,面向大市场,推进大开放,致力大发展,实现大进位,努力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质量的提高,把德安建设成为工业基础扎实,农业特色鲜明,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社会稳定,文明富裕的现代化新兴城市。按照发展构想,我县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实现翻番,人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6000元,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力争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