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4samuel(我乜都唔知)
整理人: yong1015(2003-04-10 18:22:10), 站内信件
|
不否认有人会以收藏为目的忽略了电影本身,但我们大多数DVD爱好者之所以这么关心“碟片的片基、画质、音效等”还不是因为只买得起D版,希望自己看到的电影尽可能的完美、吸引。如果正版能做到大多数人都买得起的话,谁还愿意花这么多精神时间去研究这些麻烦的问题呢。
【 在 yong1015 的大作中提到:】
: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说一段往事。在一千四百四十四年的一个晚上,在梁朝的首都江凌城内发生了一场大火。烧的不是宫殿,而是十四万册宫藏图书。不是无意,而是故意。放火的就是梁朝最高的统治者——梁元帝。这个梁元帝酷爱书,并且更爱读书。据《梁书-元帝纪》记载,他是“博总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这当然是溢美之词。但是看他收藏了十四万册图书,在古代,就冲这一点也算“冠绝一时”了。那他为什么要把他们付之一炬呢?这主要是因为西魏入侵,而他却无破敌良策,最终亡国。他独自来到藏书楼,看着自己一生辛苦搜集来的十四万册书籍,仰天长叹:“吾读书万卷,犹有今日,要他何用。”于是点着了火。看着自己心爱的书一本本的化为灰尽。元帝低首哀叹:“文武之道,今夜尽已”。慢慢向火海走去,终于消失在火焰中。可叹他到死也不明白这书的含义,他虽收藏十四万,却一本也没弄懂。最终只落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千古范本。
:
: 说这段往事的目的,大概各位碟友已了然于胸了。没错,就是现在一些朋友把收藏影碟作为了一种嗜好。以囤积聚奇作为一种目的。而对影片的内容、内涵却不求甚解。我认为这实在是个天大的误会,犹如买椟还珠。
:
: 当我们还在看露天电影的时代,谁会讲究它的画质与音响,但所得到的快乐却是甜蜜的永恒回忆。当录象带风行时,还是没人讲究这些,人们关心的只是他的品种。当VCD盛行时,也没人关心这些,人们关心的是影片能不能带给我们快感与思索。但是当DVD流行时,上面人们早先关心的问题仿佛已经过时了,已经退居幕后了。人们关心的问题转移到了碟片的片基、画质、音效等技术层面上来了。不可否认,DVD的出现,的确比上面所列举的几种观影方式要高明得多,清晰度、音效要好得多。但这对于我们看电影的人来讲,这些都不应该是我们的目的。他们应该是碟片制造商的目的。我们,作为观众的我们,目的应该是,而且永远是碟片的内容。他是否带给我们快感,是否引起我们思考,甚至是否让我们痛苦。如果当你看完一部电影,你毫无感觉,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这个影片是个超级大烂片。另一种可能就是你的问题了。因为你的观影目的早已误入歧途,你的感情世界已然麻木,影片这个启迪人们感情想象的钥匙对你已不起作用。
:
:......
---- And I don't want the world to see me
'Cause I don't think that they'd understand
When everything's made to be broken
I just want you to know who I a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