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潮起潮落·活动专栏】
>>美丽的江西>>吉安>>吉安名人之解缙

主题:吉安名人之解缙
发信人: sanderyiao(一休)
整理人: fan_z(2003-04-07 11:41:37), 站内信件
  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

  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因此,关于他幼年的传说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以迄于今。

  洪武二十一年(1388),解缙登进士第,授中书庶吉士。因年少颖异,甚受朱元璋爱重。后因“抗直敢言”触怒朱元璋而罢官。惠帝即位始再出仕。

  成祖即位,解缙受到重用。永乐初年,改御史,擢侍读,与黄淮、杨士奇等七人并直文渊阁,进翰林学士,参与机务,复兼右春坊大学士。一时诏敕号令,颁布四方,皆出其手,“论思献纳,多所裨益”。前人曾以宋欧阳修、文天祥拟之,可见他当时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作用。

  明初统治阶级内部斗争复杂,政局险恶,而解缙赋性耿直,落拓不羁,自难为成祖所容。永乐五年(1407),便以“泄禁中语”,“廷试读卷不公”,谪迁广西。永乐八年(1410),他入京(今南京)奏事,适值成祖外出,乃谒见太子而还,竟以“无人臣礼”罪下诏狱,拷掠备至、受尽折磨。永乐十三年(1415),解缙被锦衣卫帅纪纲活埋积雪中而死,年仅四十七岁。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后谥文毅。仁宗即位后诏归其妻子宗族。英宗正统元年(1436)八月诏还所籍家产。宪宗成化元年(1465)复其官赠朝议大夫。

  解缙一生业绩最足称道的,就是他首先提议并亲自主持《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早在入朝之初,他就向朱元璋提出编纂一部大型类书的建议,尽管当时未受重视,他仍然提出全书的体制、指导思想以及具体要求。直到永乐元年(1403),成祖才下诏编纂。初由解缙率领一百多人,用一年时间完成,定名为《文献大成》。成祖以其内容不够宏广,于是又加派了姚广孝、刘季篪为监修,动员儒臣文士二千一百余人,重加修辑,用了五年时间,于永乐六年(1408)冬告成,由成祖改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的纂修,是建立在明代以前我国民族文化发展的雄厚基础之上的,它是一大批知识分子集体劳动的结晶。全书二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录六十卷,装成一万二千册(卷帙及册数,明清人记载各有出入,此据缪荃孙所考)。广收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总计约三亿七千多万字。内容诰繁,巨细并蓄。“上溯虞夏商周之奥,下及濂洛关闽之传”,“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成祖《永乐大典.序言》)。元朝以前的佚文秘典、天文地理、人事名物、诗文词曲及其他各种技艺,尽在其中。在世界文化史上,《永乐大典》被誉为编制最早、规模最大、内容最广博的百科全书,显示着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鸦片战争后,《永乐大典》遭到帝国主义的劫掠;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国内征集,加上国外归还,《大典》合成七百三十卷,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再吐芳菲。近年来又陆续搜集到六十三卷及零页,仍由中华书局缩印出版。

  解缙才气放逸,下笔不能自休。在文学方面,工于诗,存诗五百余首。但据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记载,谓其诗无全稿,真伪相半,多有后人窜入者。他的古体歌行,气势奔放,想象飞腾,逼似李白之作,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而律诗绝句,亦俱近唐人,如《豫章怀古》:“地入洪都景物稠,界分吴楚重干摄。滕王有阁空芳草,孺子无亭但古邱。西去帆樯皆北向,南来江水自东流。消沉多少英雄客,李蔡封侯广不侯。”结联两句,寄慨遥深。绝句如《过新淦寄胡能定》:“紫淦堤门十万家,市南多见使君车。凭将旧日阳春曲,散作侯官棠棣花。”虽脱胎于唐人韩翊的《寒食》诗,而自有特色。

  对诗歌理论,解缙也有精辟的论述,他主张:“学诗先除五俗,后极三来。五俗:一曰俗休、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韵。此幼学入门事。三来者:神来、气来、情来是也。盖神不来,则浊;气不来,则弱;情不来,则泛。”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苟不关于神,不属于气,不由于情,此外道也。非得心得髓之妙也。”

  解缙又善书法,用笔精妙,出人意表,有得其片纸只字,皆珍藏什袭,不啻重宝。  解缙的著作,今存《文毅集》十六卷、《春雨杂述》一卷,又曾与黄淮等奉敕撰《古今烈女传》三卷。分别收录或存目于《四库全书》。




----
我是一只被人打的满地找牙的蚂蚁
我是一只被人拨掉两根头发的蚂蚱
我是一只被人砍去两只手臂的瓢虫
我是一只被人斩了所有大腿的蜈蚣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