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au1999(叶灵风)
整理人: aokven(2004-02-06 22:25:42), 站内信件
|
2002年电子商务“十大悲情人物”
电子商务从1997年作为产业被推上历史舞台,到2002年逐渐完成了从仅为科技精英所熟知到成为影响文化和经济的主力军的过程。2002年,作为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形式,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以及网上交易,都已经逐渐进入深化应用阶段。电子商务的含义,也从朦胧中逐渐走向成熟和清晰。在此期间,《电子商务》杂志一直忠实地记载着每一个细节。2002年IT的寒冬,“造就”无数失落的英雄,无论结局是悲是喜,电子商务的车轮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继续开往前方;无论滋味是苦是甜,英雄们在车轮的轨迹中,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段故事。
埃里森:遭遇“面子”危机
悲情指数:2
一段时间以来,甲骨文(ORACLE)公司的CEO拉里·埃里森的个人行为招致人们许多批评:2001年1月,他卖掉了手中的2300万股公司股票,为自己带来高达7.06亿美元的收入—这个数目远远超出了某些小国家一年的GDP。可甲骨文的股票市值却恰恰在这一年之中缩水了57%,很多人甚至认为埃里森操纵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关联交易”。
不仅如此,甲骨文也陷入了一起政治丑闻:2001年底,加州与甲骨文签订了9500万美元的合同,购买该公司的数据库软件。奇怪的是,如此巨额的政府采购合同,除甲骨文公司外,竟没有其他投标者。其中的猫腻在于,甲骨文给了该州州长格雷·戴维斯25000美元政治献金。据该州审计员称,由于当时的草率决定,购买的软件使用率很低,导致加州的纳税人多付出了4100万美元。而且受此影响,加州总务部负责人巴里·肯尼(Barry Keene)被迫辞职。甲骨文的一位管理人员指出,这项9500万美元的计划已经注定失败,而且还要在一连串的调查当中拖上好几个月。
ORACEL声誉的下降还来自于媒体开始广泛收集用户对于ORACLE产品的抱怨。被称为“硅谷坏孩子”、总给人以狂妄不羁印象的埃里森终于开始觉得头痛。尽管嘴硬的埃里森仍表示,从文化上,甲骨文的行事方式一直与众不同,但他却不是不面对残酷的市场:在2002年5月结束的会计年度中,甲骨文营业收入下降了11.8;而自2000年6月以来,甲骨文的股价已大跌90,目前仅在9美元左右。
点评:公共形象这个“面子”的恶化已影响到甲骨文的发展,这是否意味着要“终结”埃里森呢?难题在于,人们似乎很难想象没有埃里森的ORACLE会是什么样子。当然,在缺乏想象力的敌人和朋友面前,埃里森还没必要忧虑到睡不着觉的地步,只不过睡得不会像以前那么踏实罢了!
吴征:孩子还是自家的亲
悲情指数:2
去年底,吴征就被陷在“假文凭事件”的飞短流长中,传言在北美与国内之间,网上和网下传来转去,媒体炒作称“假文凭引得董事会换人,吴征淡出新浪”。
不久,阳光和新浪这对被媒体称为“光水姻缘的恩爱夫妻”就发生了裂痕。4月22日,新浪对外宣布:“吴征辞去其在新浪担任的董事及联席主席职位,辞职立即生效。与此同时,吴征将出任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也不知吴征淡出权力层,是否是为了换取跳到传闻之外的安宁。
吴征辞职的原因,新浪给出的回答颇为冠冕堂皇:“吴征将把主要精力投入阳光文化,尽力将阳光文化打造成全球华人的跨媒体巨人,若继续兼任新浪联席主席,不仅时间上无法兼顾,且容易造成潜在利益冲突。”而坊间猜测这是对假文凭事件回应的传闻则愈演愈烈。因为“潜在的利益冲突”似乎很难解释得通,因为同时担任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和新浪联席主席并不像吴征所说的那样会陷于严重对立的地步。再加上新浪在距离吴征辞职短短的16天时间就找到了香港中信泰富的张懿宸做接班人,于是更有人开始怀疑吴征的“主动”离开是新浪的早有预谋。虽然吴征之后对此也有所辩驳,但仍无法消除人们的种种猜测。而假文凭事件过后,大家已经看到吴征简介中,去掉了那个美国巴灵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头衔。
不过好在吴征还有自己的亲生孩子—阳光文化,在收购了京文娱乐之后,又与贝塔斯曼结成策略联盟,这似乎距离他的“成为全球最大的互动数码专题节目片库”更近了一步。
点评:对于阳光与新浪的“光水姻缘”,媒体曾评论为“两只刺猬在寒冬互相拥抱取暖。”在这两只“刺猬”昔日的婚礼上,吴征的话大家还记忆犹新:“明年要抱个孩子给你们看看。”这个“孩子”是否会随着吴征的离去而“流产”,新浪和阳光是分而不宣还是仍恩爱如初,对人们来说也似乎成了一个谜团。好在赢利的红晕已经涌上了新浪的脸颊,吴征又是回头照料“亲生孩子”,悲情指数也就打了折扣。
王嘉廉:有开始就有结束
悲情指数:3
2002年11月18日,作为曾经是华人在全球IT行业最有影响的人物,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冠群电脑(CA)创始人王嘉廉宣布辞去公司主席及董事会成员职务,并将其衣钵传承给公司总裁兼CEO桑乔伊·库马尔,他本人只挂名誉董事会主席称号。而投资者们似乎对CA公司能实现平静的权力交替表示认可,CA公司的股票也在王嘉廉离职消息公布后逆市上涨了4%以上。
虽然两次受到亿万富翁怀利的“逼宫”,王嘉廉也从未表现出丝毫动摇,并成功地度过重重危机。但出人意料地是,当惊涛骇浪相对平息后,王嘉廉却突然宣布“退休”,这位58岁的华人,在商海拼搏了26年后,终于要“上岸”了。
不少人相信,王嘉廉的出走很可能与美国政府最近对CA公司进行的调查有关,该调查主要针对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CA公司给予王嘉廉、库玛以及公司执行副总裁罗素11亿美元奖金这一事件上,王嘉廉得到了这笔后来被削减了的奖金。
一位熟悉王嘉廉的人士表示:“王愿意继续置身很多的项目中,但是他更愿意与他的孩子们一起共享生活。CA正在面对代理权之争,不能被完全接受的业务模式以及股东诉讼。但是,怀利走开了,公司的收益回升了,王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离开。”
点评:身处风暴中心的王嘉廉选择在任期未满之前离开难免招致一些人的猜测:是财务问题—上世纪90年代末公司向王嘉廉、库马尔以及公司执行副总裁罗素支付11亿美元奖金?是权力斗争—去年冠群股东怀利发起了旨在夺取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战?还是业绩问题—在整个IT产业持续低迷的大前提下,冠群也无法独善其身?抑或是IT企业正在经历的信誉危机也波及到了老将王嘉廉?无论如何,曾经被罩在“创业偶像”光环下的王嘉廉今天的退居幕后令人深思,大家似乎发现,全球IT业正在进入一个不再有偶像的年代。
王峻涛:把电子商务进行到底
悲情指数:3
6月18日,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军人物”的王峻涛,宣布正式辞去西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CEO的职位,变成了“高级顾问”。9月4日,名为www.6688.com的电子商务网站正式启动。王峻涛,这个被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一人的数字英雄,在离开My8848一年之后,以实际行动宣告着他的回归。
一个人超过三次选择同一个事业来做,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执着。1999年,王峻涛从福州老家北迁到北京连邦上班,开始主持“8848”的工作。之后,是MY8848、西单电子商务,王峻涛一直俨然披着电子商务“教父”的袈裟。
无疑,王峻涛的“回归”多少有些“壮士兮一去不复返”的悲壮色彩,王峻涛难道真的没有出局:“我还在8848和IGO5的‘局’内,依旧持有8848和IGO5的股份,而且还是IGO5的高级顾问。”不管怎么说,在做电子商务的人群里,王峻涛现在依然受到很多人的关注;无论褒多还是贬多,他的故事里的理智、他的故事里的浮夸,也依然在延续------
在经历各种事故之后,人们总会反思,但王峻涛的反思却很有意思:“对于失误的反思我很是莫名其妙,老是说波折好几回,失败好几回。实际上我没感觉什么波折,这很正常呀。现在做的事和1999年想的是一样的,连人都是同一帮人。既不是波折也谈不上失败,如果失败整个公司都散了,这件事也就停了。现在再也不能再干了,那才能叫失败对吧。”
点评:的确,对于现在的王峻涛来说,更需要的是用行动来重建自己的信誉,来打破“中国还没有一个可以养活Amazon这样的超市型B2C企业的在线消费市场规模和消费观念”的现状,尤其是在市场依然是冷冰冰、资本也依然是冷冰冰的时候。
麦克尼利:《福布斯》上的落榜者
悲情指数:3.5
美国9月17日的《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02年度全美400名富豪排行榜。由于股市下跌、广告业和旅游业的不景气,一些大公司的CEO们收入锐减,一些大名鼎鼎的商界传奇人物已经出局,太阳微系统的斯科特·麦克尼利就是其中一位。在今年早些时候访问中国时,麦克尼利已经较早对此做了解释。面对中国记者的发问,麦克尼利回答说,不用担心,自己暂时还不会住进帐篷里去。
刚刚过去的两年里,麦克尼利所面临的处境是十五年以来最糟的,这可能不仅仅是就经济形势的疲软对Sun公司赢收造成的影响而言:其间,Sun公司出现了自其公司成立以来的第二次亏损(第一次亏损发生在10年前,但仅仅持续了一个季度);公司的股价也从每股64美元下降到了目前的每股3.28美元,其股值缩水达到了1951亿美元;公司几次重大的决策失误又使本已不妙的前景更加雪上加霜。
这位48岁索以“独行”的性格而闻名的CEO,一直是Wintel联盟最尖锐的反对者,并以校园象牙塔般的斗志和梦想,建立起了一支力图“走出Wintel阴影”的队伍。作为最成功的依托于校园而创业的企业,Sun的热忱曾经鼓励了许多人投身于互联网的创业梦想,并成为一家以富有创新精神而闻名的技术型公司。不知这回他又将上演一幕怎样的神话,带领Sun步入复兴之路?
点评:网络经济泡沫的破灭已经使得一些高科技股纷纷缩水,世通公司、施乐公司等IT公司曝出的财务丑闻,无疑又给低迷的美国股市雪上加霜。麦克尼利被全美400名富豪排行榜中踢出局,面对“数字财富”的不可靠,这种从最荣耀处以最快的速度掉入深谷的感觉,其失重的情形有多严重,那就只有麦克尼利自己知道了。
吴士宏:逆风折断橄榄枝
悲情指数:3.5
3年前,正当吴士宏由一名护士转变成微软中国公司的掌门人,在“逆风飞扬”中受到人们追捧的时候,痴迷于互联网的李东生伸出了他的橄榄枝。
吴士宏加盟TCL后,实实在在的想把TCL“由一个家电、通信制造商,战略拓展为中国信息家庭新生活的倡导者和推动者”:她先是构勒出了她的网络蓝图—天地人家;继而舍我其谁地充当H iD形象代言人,想在信息家电方面走在中国的前面;最后又搞起了远程教育。遗憾的是,天不助人,其领导下的信息产业集团2001年的IT产业销售只占整个集团的11%,利润更是负数。以吴士宏为标志的TCL信息家电的春秋大梦,已然落幕。
有人曾经打赌,吴士宏在TCL的时日不会超过18个月。吴士宏也曾对此针锋相对回应说,“估计我会让打赌的朋友们失望了,因为要做的事很多、很大,18个月肯定做不完。”事实果然如此,吴士宏在TCL的时间比在微软的时间多了一倍,比别人对她“在TCL做不过18个月”的预言也多了一倍。
或许,对于TCL来说,吴士宏只是一枚棋子。虽然吴当初得到了TCL总裁李东生的赏识、信任和大力支持,然而,吴士宏盛装参加的,却是一场豪华舞会,曲终人散之际,便是吴士宏黯然退场之时。
12月1日,吴士宏聘用期满,“不得不”正式离开TCL,据知情人士透露,吴士宏离开TCL,曾获得TCL 1000万元以上的巨额补偿,这笔收入应该可让她聊以自慰了吧!
点评:无论人们对吴士宏在TCL的出局做何评论,吴士宏的从护士、IBM勤杂人员,到微软(中国)公司的总经理,到TCL集团常务董事、副总裁及TCL信息产业公司总经理的职业生涯,已经成为许多年轻学生津津乐道的话题。她的成功曾经为千千万万的职业人构勒出“梦想飞翔的翅膀”。离开TCL的吴士宏如何续写飞扬的轨迹,也成为2002年留给人们的一大悬念,和留给自己的难题。
高群耀:被山芋烫了手
悲情指数:4
微软中国的总裁宝座被业界称作是块烫手的山芋,在炫目的光环背后,甘苦自知。上任两年,性格温和、低调的高群耀博士选择了激流勇退。算上此前的杜家滨和吴士宏,这是微软中国第三任总经理离开。
3月20日,美国微软总部宣布接受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高群耀博士递交的辞呈。这位自上任伊始就引得众目睽睽,尤其在2001年底微软在北京市政府采购中出局之后便一直被流传仕途难保的微软中国总裁正式作别微软。很快,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接替了高群耀的工作。
任职期间,“反盗版专家”身份著称的高群耀提升了微软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但他所取得的成果似乎并没有让微软在海外的大老板们感到特别满意。有人说,高群耀的离去和去年底微软在政府采购中的失利有关;又有人透露,高群耀确系被迫辞职,缘于微软高层发生了严重分裂。
究竟情况如何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高群耀离开后的微软和离开微软的高群耀都有了很大的起色:高群耀选择了风险投资业,在华登国际担任全球副总裁;唐骏接任后的微软,不仅市场形象大有改观,也终于在中国的电子政务市场获得了相当满意的成绩。
点评:微软中国的总裁不好当,据说“这是连卖冰棍的老头都知道的秘密”。有传言说,高群耀在走马上任时有人送过3个S:Stupid,Silly,Stubborn(愚笨,愚蠢,固执),似乎是预见到了高群耀的结局,而高群耀也终于没能走出被圈定的阴影。夹在前任吴士宏和继任者唐骏之间,高群耀只能选择了又一个S:Silence(沉默)。
王树彤: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悲情指数:4.5
事实似乎应合了舆论们“美女应该下课”的说法。2002年8月14日,美女王树彤终于从卓越网离开。
至于王树彤的离职,坊间流传着种种不同的版本,这其中包括与雷军和陈年的争端、公司业绩增长不够明显、和董事会在公司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等等。卓越董事会“卓越网CEO王树彤女士在管理理念上和董事会存在分歧,近日向董事会提出辞职申请。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于8月14日正式同意王树彤女士辞去卓越网(Joyo.com)CEO及总裁职务”的声明,也就成了难以掩人耳目的台词。
“CEO如果坚持要开拓新市场,肯定也有她的考虑,所以我们也不能一味批判王树彤,说她的主张一定是错的。事实上,也有很多公司是在经济衰退期逆市而进,后来在经济增长期内抢到了宝贵的竞争优势。”来自资本市场的声音这样说。
让大家为王树彤实实在在扼腕叹息的却是卓越网在资本无良、中国整个电子商务发展不被看好的境况下,卓越网早在去年9月就宣布了当月持平,而且,2002年每月营业额都保持在30%以上的增长。这军功章上应该有她的一半!
成绩虽是有目共睹,可王树彤还是走了,据传言,在离开卓越网的当月,王树彤就开始频繁接触业内人士,似有东山再起之志。5个月过去了,来自王树彤新事业的公开消息尚未出现。对电子商务,2002年的卓越网,则交上了一份营业额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答卷。
点评:日前,信息产业部公布的一项关于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调查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逐渐步入正轨。王树彤的“出局”难道真的验证了一位专家曾所说的:“盈利的网站也开始换帅,说明网络企业越来越走上正轨了。”如果真是如此,那她也就值了!
卡佩拉斯:寻找CEO的天空
悲情指数:4.5
2002年11月12日,新惠普总裁、前康柏CEO麦克·卡佩拉斯宣布离开合并刚刚尘埃落定的惠普,担任也是财务丑闻刚刚风平浪静的通讯公司世通的总裁。这位推动全球最大惠普-康柏并购案的风云人物,在并购结束之后,立马走人。他毫不讳言:寻找新的机会,就是“寻找CEO的天空”。
一些站在康柏角度的人对此的观点是,“卡佩拉斯认为自己没有得到重用。”“一旦当过CEO就会一直想当CEO”。站在惠普的角度说,“惠普希望卡佩拉斯能够转变观念,尽快适应从康柏一把手到惠普二把手的角色转变,但很显然,卡佩拉斯并不满意当二把手。”
为什么卡佩拉斯毫不留恋新惠普公司第2号的职位,道理似乎并不难理解。菲奥里纳就曾坦言:一旦体验过CEO的滋味,就无法抗拒梅开二度的诱惑,特别是卡佩拉斯这种决策和管理兼长、有过傲人业绩的人。
以卡佩拉斯在康柏(Compaq)公司的所作所为,或许他能使世通公司再次老树开新花。正如猎头公司Christian&Timbers的CEO迈德(Steve Mader)所说,进入世通看起来是条死路,其实是风险和机遇并存,机遇更可能大于风险。
点评:卡佩拉斯争取“新惠普”的职位比他坐在这个职位上的时间还要长,从2001年9月惠普宣布并购康柏,到今年5月正式完成,长达8个月的合并过程既是两个昔日对手艰苦整合的过程,也是卡佩拉斯与惠普公司创始人William Hewlett之子激烈角逐新惠普二号人物的漫长战争。这或许就是并购时代CEO们共同的命运:合并之前,为做大公司规模而极力推动;合并之后,却被摒弃于权力轴心之外而不得不承受失落。也许正是预料到合并之后的权力失落,卡佩拉斯在筹备合并的过程中,已经设计了今天的辞职。但愿,卡佩拉斯能成为曾经赫赫有名的康柏公司中,职业生涯进行得最好的一位。
凯斯:“暮后”英雄?
悲情指数:5
随着新经济泡沫的破灭和网络业务的停滞不前,AOL公司曾经的光环早已褪尽,当初的英雄人物斯蒂芬·凯斯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此前,甚至曾出现过一些董事局部分成员策划“逼宫”事件。虽然公司也否认凯斯的位置岌岌可危,但是通过公司的规章制度,外界也可以得出一些定性的结论。如明年3月份董事会将提名下一年的任期成员,明年5月份股东将会投票决定凯斯是否还可以连任。
近年来,凯斯在AOL时代华纳一直尽可能地保持低调,尽管他是AOL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很少出现在公众和媒体面前。2001年1月,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后,功成名就的凯斯将公司大部分工作交给了罗伯特·皮特曼。随着皮特曼的离职,凯斯失去了导引股东愤怒的避雷针,他成了分析师和投资者枪口瞄准的靶标。
从2001年年初到现在,凯斯经受了许多的批评,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也被称作企业界历史上最糟糕的合并。一位名为约翰-莫塔瓦利的作家在推出的一本旨在分析为何AOL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未能取得预定的成功的新书中表示:“我认为凯斯现在对AOL时代华纳而言已经不再重要,大家好像并不知道也不关心他正在干什么。”
一些分析人士也认为,凯斯正处在辞职的边缘,至于AOL时代华纳所谓的凯斯不会离任的声明仅仅是在维护公司的颜面而已。这些分析人士说,如果凯斯在AOL的地位真的非常稳固,那么他就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无所作为,而应该为AOL尽快走出低谷出一份力。
点评:从创建美国在线到收编时代华纳,高唱新经济战胜旧经济凯歌的凯斯也由幕前英雄变为幕后英雄。这位幕后英雄或许很快将会成为“暮后”英雄。
----
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
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