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千秋岁---古今评论】>>【网络】>>从失宠的广播到网络传播的隐忧(下)

主题:从失宠的广播到网络传播的隐忧(下)
发信人: dsy2k(末世灵童)
整理人: yerk(2003-04-06 14:42:54), 站内信件
    有人说:网络的发达,让广播变得更加不堪一击。但我要说:广播的衰落并非源于网络的发达。尽管网络有着其多媒体的优势,尽管网络传播更具时效性和开放性,但是,在现阶段,网络传播,尤其是国内的网络传播在发展上仍然很不成熟,仍然存在许多的隐忧。可能网络传播这一个概念太大了,那么以下就试借网络新闻传播这一领域的问题来透视整一个网络传播。
 
    记得前段时间贵版的如空斑斑做了一个关于民众对伊拉克战争态度的调查,而在首篇调查述评《放弃广播为什么?》一文中提到“受访者从网络上获取战争信息的比率是最高的”。无可否认,网络新闻传播对新闻传播业所带来的冲击是明显的。互联网的传播活动具有其与生俱来的优势:它跨越空间限制,迅速及时、内容丰富,而且形态多样、易于复制、便于检索、超文本链接打破了传统的空间结构,而且具有充分的交互性和自由度,但同时,网络传播的特性与功能又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截然不同,不可避免会带来一系列负面作用。

    不少业网站为了吸引网民和追求商业利润,除加快时效外,更多地从冲击力、刺激性等角度去选择新闻。因而造成了网站新闻发布的随意性很强,其真实性和可信度大大降低,很多来不及证实或者网站没有能力证实的新闻大量传播,这里头就夹杂了很多虚假的新闻信息。而在网络新闻的运作观念上,有重量轻质的倾向,当前许多中文新闻站点都普遍存在着内容简单空洞的现象。经常阅读网络新闻的读者就会发现,不少网上新闻都是标题大,内容少,有的新闻甚至只有短短的一行字,根本缺乏实质内容,而有关背景也交代得不清楚,使读者无法从新闻中获益,因此新闻的价值不高。

    网络新闻最大的优势就是其多媒体的特性,但是目前中文网络新闻多数还是以文字为主,声频或视频材料很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网络技术还不太成熟,而另一方面,制作和消费成本高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多媒体网络新闻在中文网络市场的迅速普及和发展。此外,全时观念的欠缺也限制了网络新闻的高时效和即时发布的特性,一些大型网络新闻站点如新浪网、人民网、中新网等基本上做到了全天24小时定期及时更新,而为数众多的中小站点因为技术原因或者是编辑人手的限制,网络新闻的更新次数太少,因而导致部分网络新闻的发布甚至迟于相应的纸质媒体。

    网络新闻媒体要维持正常运转须靠广告收益来平衡,因而使得网络新闻广告化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网络媒体除了采取电子邮件及旗帜广告(banner)等常见的网络广告形式以外,还将与新闻内容相关的广告放到与新闻临近的位置,甚至将广告嵌入文章内部建立链接。这些版面编排方式,使新闻页面内容繁杂混乱,影响阅读,也在视觉上混淆了新闻与广告的界限。印刷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已形成了视觉上区分二者的线索,而在网上,则还处于摸索阶段,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网民对网络新闻的信赖感在逐步降低。

    网络新闻媒体资金和人才的短缺,使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举步为艰,在现在这个发展阶段,还不是谈网络传播会削弱或是吞并其他哪一个媒体的时候,即使是不再得宠的广播。或许,媒体之间的互补和结合,才是其生存和发展之道。还记得早在四五年前,就有一个电台节目首创网络BBS与该节目互动直播的新模式,并盛极一时,只是到了现在,节目还在,BBS还在,主持人还在,听众和网民们也还在,只是整一个模式已经支离破碎、不复存在了。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