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earn(面懵懵的tearn)
整理人: sisi8597(2003-04-04 05:46:11), 站内信件
|
深入巴洛克,让我们从维瓦尔蒂开始。虽然他并非巴洛克的开山鼻祖,也不是当时最响当当的人物,但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号召力。作为巴洛克晚期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三位作曲家之一,维瓦尔蒂是最早出身的,所以我们整个系列文章为大家全面介绍的第一位作曲家便是这个意大利人。凑巧的是,意大利是巴洛克音乐发源、成长的所在,而维瓦尔蒂所作的《四季》也被公认为古典音乐领域最容易入门的巴洛克作品。它被录制过上百次,从而成为世界上录音次数最多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那么维瓦尔蒂何以有如此的魅力?《四季》为什么得到这样的推崇?让我们慢慢说来。
安东尼奥.维瓦尔蒂(Antonio Vivaldi)1678年3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的一个音乐世家中,父亲是教堂的小提琴乐手,所以维瓦尔蒂从小就在父亲的引领下学习音乐。当时音乐与宗教有很密切的联系,而年轻的维瓦尔蒂则同时接受了音乐教育和宗教教育,这令他受益匪浅。从十五岁开始,维瓦尔蒂开始向教堂的神父们学习,接受宗教方面的训练,十年以后接受圣职,还曾被委任为神父(由于他长有红色的胡须,所以很多人称他为“红发神父”)。在教堂供职的日子里,维瓦尔蒂对音乐的热爱却始终没有减退,不久之后因为经济上的原因,维瓦尔蒂最终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
图1 维瓦尔蒂画像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维瓦尔蒂始终在威尼斯当地的一家慈善机构“仁爱音乐院”中任职,而他的职务集乐团指挥、作曲、音乐教师以及总乐长于一身。作曲家也乐此不疲,因为这样既能够为自己带来较为丰厚的收入,也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时人们对音乐的需求循环往复,维瓦尔蒂则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这种需求,费尽心力不断创作。他要为一年中每个即将到来的节日、纪念日写作新的歌剧、神剧、协奏曲。另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则是教授被音乐院收留的那些孤儿音乐知识、教她们演奏乐器。由于这些慈善机构只接收私生或者遭遗弃的女孩儿,所以音乐院乐团都由女子组成。维瓦尔蒂当时创作的许多作品也正是由这样一支“全女子管弦乐团”来演奏的,女孩子们优雅而漂亮,演奏场面极其动人,被一些观赏过演出的人形容为“好似一群歌唱的天使”。除了担任这份令作曲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职务外,据说维瓦尔蒂还在威尼斯本地一家歌剧院做过经理,也曾在一位伯爵的府中供职,但最终还是没能离开仁爱音乐院。期间他多次前往意大利各地甚至邻近的国家旅行、表演。1741年夏天,维瓦尔蒂在维也纳去世,客死他乡。
和其他一些作曲家具有的丰富人生阅历相比,维瓦尔蒂的人生似乎并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经历。他在世的时候经常遭到很多人的质疑,以至于去世之后也没留下什么好名声。这并不是因为他创作的音乐不好,而是由于维瓦尔蒂的虚荣心很强。据说他十分骄傲、喜欢夸耀,所以很多人对他不屑一顾。但无论如何,我们无法否认这位意大利作曲家对音乐发展的贡献!
----
苦海翻起爱浪, 在世间难逃避命运。
相亲竟不可接近,或我应该相信是缘份。
细路,你想摘花啊?
都 话 唔 好 旨 意 啰
If you love something very very much§let it go free.§
If it does not return, it was never meant to be yours.§
不过,我霖,我已经毋需换签名档了~
回忆、等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