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美容美发>>【真 女 人】------非美容美发的女性文章>>XL:第五个耳洞

主题:XL:第五个耳洞
发信人: jessie_lau(鹦哥与圣诞夜)
整理人: my-ice-chen(2003-04-01 14:21:15), 站内信件

    一年前的一个偶然,我在“榕树下”看到一篇名为《第三个耳洞》的网络小说。读罢,异常感动,几乎有落泪的冲动。文章没有华丽的修辞,隐约中贯穿着“命中注定”的宿命论思想。小说讲述了“我”与一位喜欢佩戴闪亮耳饰的痴情女孩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女孩为深爱的人穿了第三个耳洞,并声称当第三个耳洞愈合的时候,自己就遗弃所有的爱而离开他。直到女孩因飞机失事魂归天国,“我”才晓得自己深爱的这个女孩心中所爱的人竟然是自己。多年后,“我”意外发现,儿子带回家的女朋友天生有着一个不会愈合的耳洞,她就是那位痴情女孩的转世。尽管她前生的记忆早已幻灭,可她依然带着这第三个耳洞来到“我”的面前。时空错开了他们的爱,使之成为美丽的遗憾。大概这样缺陷的结局才婉约凄美,催人泪下。 

  从小我就非常喜欢耳环——一种说不出原因的喜欢。曾有人告诉我,无原因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若按此类推,无原因的喜欢就是真正的喜欢了。儿时的玩伴中,有好几个女孩从小就穿了耳洞,戴着长辈给她们的耳环。我喜欢看她们摇头时跟随摆动的闪亮耳环,同时也佩服她们穿耳的勇气。尽管她们跟我说,长辈是先用生姜摩擦耳垂使之发红发热后再用耳环的耳针一穿而过,是“无痛穿耳”,可我始终对这“无痛”二字持怀疑态度。加之上学以后校规甚严,不允许我们佩戴任何饰物,因此我只能把这份喜欢默默埋藏到心底深处。 

  在我的心里,女性戴耳环并不是追赶时髦的表现,相反却是传统观念的象征——虽然我一直不晓得为何女性要穿耳,可家中老一辈的长者如我的祖母、姑妈等,都保留着从儿时起就有的耳洞。可惜我却没有机会也没有胆量去做这样的尝试——直至踏进了大学的校门,发现大学校园不再像过去中小学一般严格规定个人穿着打扮,于是,经历了一翻思想斗争,当爱美之心足以掩盖对穿耳疼痛之恐惧时,我也终于鼓起勇气一尝多年之心愿。 

  所谓穿耳之“无痛”是大概而言之,类似于数学上的“四舍五入”法。当耳针穿耳而过时,就像被铁夹夹耳,又如蚊子叮咬。没有明显的切肤之痛,因此忽略不计而称为“无痛穿耳”——这是我在战战兢兢中穿耳的真实体验。从此,我上街购物便多了一样嗜好——选购时尚的耳饰。我喜欢观看陈列于玻璃橱窗内的各式耳环;喜欢望见别的女孩被各式耳环点缀的精致耳朵;喜欢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精致耳朵熠熠闪烁的精巧耳饰;喜欢从精巧耳饰中折射而出的迷人流光...... 

  某日深夜闲听电台节目,听到关于古代女性耳饰的介绍,至此才知道穿耳的缘由。原来我们的耳垂上有一穴位,若刺激它便能使眼睛明亮。古代女子因为要常做针线活计,于是想到一办法,在耳垂穴位之处以针穿过并佩戴耳环以使眼睛明亮。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妆饰容貌的做法。 

  我极爱耳饰以至于迷恋,那种源于儿时的爱慕情结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身边的时髦年轻女子们穿第三、第四、第五......乃至更多的耳洞以示自己的潮流时尚。而我一直不为所动——因为我确信穿耳的传统是女性勤劳美丽的象征,而非标新立异追赶时髦的表现;而我也确信自己是传统女性而非追逐时尚的新新人类。偶尔在夜深无人之时,我也曾嘲笑自己的老土与墨守成规,可我依然坚持我所坚持的,依然确信我所确信的...... 

  在我穿耳四年之后,我的人生遭遇了磨难。在我失去工作、健康和朋友之后,我开始反思与质疑自己所坚持与确信的是否是个错误。在许久的失去欢乐与笑声的日子里,我突然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我不晓得自己为谁而存活于世界之上。某个公众假日,当别人与亲朋好友欢聚喜乐之时,我却无精打采地在电影院流连。在看完两部搞笑而无实际意义的港产片后,我突然觉得,我应该如这港片的主演张柏芝那样,为自己而活,在挫折中勇敢向前。我于巨幅的电影海报前站立良久,眼光被张柏芝右耳上闪烁生辉的四个耳饰所吸引。对!我的人生应该绽放光彩而不该是暗淡无光的。 

  于是,在我穿耳的第五年,我在左耳上相继穿下了第三、第四以及第五个耳洞。就如同《第三个耳洞》中痴情女孩对爱的那般执着,我毅然坚定地与昨日的悲伤告别!每当我看到镜子里微弱灯光中闪烁光芒的五个耳饰,我会感觉那是生命在流动,那是希望在招手......


第三个耳洞  



----
 


馨香数朵 


荒漠甘泉,生命之源;谈天说地,福杯满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