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afka85(MILDSEVEN)
整理人: yerk(2003-04-06 14:41:52), 站内信件
|
农民,中国拥有最大人口比例的群体,是任何执政者都不可乎视的群体,他们如同金字塔下面最大面积的基石层,位于社会的最底层,支撑着整个社会。但在生活中他们却是最被瞧不起的群体,好比暗所说的那句流行语“你真农民。”充满了鄙视意味。而在南方,我们习惯于说那句“你弄得像个乡下人。”一样的意思,一样的含义。由于中国环境的局限,生活水平的低下,大部分农民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对世界的认知上也有很大的局限,应此造成了农民这一群体整体素质的低下。当然也有少部分农民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后离开了农村,毕业后就溶入了城市,变成了一个城市的居民,开始了不同于农村的都市生活,这部分人其实也已不能将他们划入到农民这一群体中了。
城乡在事实上存在的巨大的差别,表现在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等各方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民的工作方式具有极大的随意性,想干时就干,想休息就休息,不同于城市的高效规律性的工作方式。因此在最初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是通过“圈地运动”才逼迫农民去适应这种规律性的工作生活方式,农民从此则变成了工人阶级。我曾经招收一些来自农村的农民来工作,他们表现出极强的随意性,想不干就不干,非常随心所至,根本不顾忌所谓的合同期限。当城市的生活质量大大超过了农村,居民的优越感则由然而生,使得农民成为他们眼中的鄙视对象,因为他们不容于城市的生活环境。随着城市的不断的扩大,一些城郊的农村也被慢慢并入了城市,农民开始成为居民。而这些农民有时也曾说起,似乎对于现在所住的人口密集的高楼相较,远不及以前有着大院子的老屋来得舒服。这其实也是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冲突。
民工常常会成为城市居民口中的过街老鼠,对于他们不注重城市卫生,偷窃,抢劫等等劣迹深恶痛绝。其实很大程度是因为不平等的生活条件造成受教育水平低下,以及衍生出来的整体的素质低下。但是不能忽略如果没有大量的廉价的农村劳动力的涌入城市,城市也不可能有如此的速度得以发展。当这些民工最终在城市得以立足,他们的第二代就会真正溶入了城市。回过头来看看,在城市尚未出现之前,原来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我们只不过是农民在城市的后代,只是时间让这些在我们脑海中慢慢淡忘了。
人类社会永远不存在平等,贵族看不起平民,平民看不起奴隶,发达国家的人民看不起发展中国家的人民。说白了,有钱有地位就是爷,农民怎么了,要成了人物,城市里谁敢说瞧不起他。社会总是存在着等级,不要以为有什么天下大同。人总是往上爬,谁都想着可以让别人敬仰,而自己可以去随意鄙视任何人。哪天农民们要是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超过了城市的居民,那就要轮到农民来鄙视我们了,广泛流行这句“你怎么弄得跟城里人一样。”
生活中我们总在不经意的用这句“你真农民”之类的话来调侃对方没什么见识、生活习惯邋遢等等。我可以说其实你也曾用过类似的话,只是心中并没有什么恶意。不要想着改变什么,因为农民这一群体确实存在素质低下的问题,使得大家得以用来作为某种调侃的话柄。因为社会到处都存在不公平,大城市的人会瞧不起小城市的人,西方人会歧视东方人,白人会歧视黑人。强者总是会站在高处来歧视弱者的。在这样的规则面前,我们不要再记着改变什么,只要自己够强,就不必怛心这些。如同在王小帅的《十七岁单车》里那样,小郭和小坚作为弱者一样要失去很多东西,要承受一些别的孩子原不需要承受的东西。不会因为小郭是农民而小坚是城市的而有什么区别。其实更主要的是我们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歧视农民。
----
眉 间 尺
保险论坛欢迎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