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rpiggy(土豆妹妹)
整理人: qiushuiyiren5559(2003-03-31 20:07:27), 站内信件
|
这篇文章真好,写出了我们很多无奈。
差异一:服务理念———
“我从来不知道我还得对病人低三下四……”
说这句话的可能是老医生了吧。我的感觉是,我不但要对病人低三下四,还要对医院各个科室的工作人员以及护士低三下四。医生在我们这里是最不神气的了。亲自去追验单要看检验科的脸色,写病历、开处方药处处小心被病案室、药房扣奖金,开出的记24小时尿量之类的医嘱,护士没执行,到头来怪医生没有给病人亲自端尿壶......不知何时才能向国外的医生那么神气,坐在自己的小诊室里从容的给病人看病,分析病情。
差异二:行医习惯———
国内医生不管病人的病情是否需要,经常给病人开抗生素,这样很容易导致病人菌种紊乱,产生抗药性。西方医生不是这样,他不仅要治好病人当前的病,还要考虑到病人长远的健康问题。国内的医生是甭管用什么药,我得把你的病赶紧治好,你不投诉我就谢天谢地了。
但是一个教授、主任医生的一个号5块钱、10块钱,行医成本太低。
对于这一点,在《意大利医生眼中的中国医患陋习》一文的回复里已经解释过了。
差异三:药师角色———
按道理来说,医院各个科室都应该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方便的,而不是猫和老鼠的关系。而在中国,似乎团结协作精神总是不够的。中国的乒乓球打得那么好,而足球那么令人失望,这是不是也是因素之一?哈哈,跑题了...
差异四:社区医院———
我们这里要求医生一天就看四五个病人,每个病人至少要看半个小时以上。
国外大医院的医生诊金和小医院的有很大差别吧?否则,大医院的医生怎么吃得饱?我国可不一样,大家都吃不饱,只要不出事,谁不愿意多赚几块钱?问题是很多病人连那5块10块都不愿意给,你给他看病看一个小时都没有用,他只认检查和药物呢。应该说,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尽管有的时候感到很无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