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个人·文集 ☆>>诗酒联姻

主题:诗酒联姻
发信人: ntltm(阳光骑士)
整理人: dannylu(2003-06-01 14:34:17), 站内信件
诗酒联姻

  一日,出席朋友的婚礼,朋友好诗,席间狂吟一首,博得满堂喝彩。一拨人随声附和,歪诗妙句、唐诗宋词,毫韵乱舞。新娘新郎把酒助兴,推杯让盏。酒壮诗人胆,诗添酒鬼情,把个婚礼闹得天翻地覆,雅趣丛生。有业余书法家大呼:“笔墨伺候”!众诗人灵感如潮,喧腾助阵,很快抖出一副楹联:(上联)马上琵琶,江河玉液,莫问英雄悲喜,啜一杯胸襟通日月;(下联)闺中情愫,荷藕平仄,且听佳人叹笑,吟千首眉黛夺春秋。横批:诗酒联姻。
  提起“诗酒联姻”,立即使我想起龙与虎、凤与凰;或是笔墨与纸砚、梅兰与竹菊、良弓与利剑、舟楫与索桥……。在人们心目中,不啻千古秦晋、金玉之缘;又真的像一幅上下对仗、神气耦合的楹联,挂于春秋岁月的门楣两侧。不说别的,被酒香熏染的诗句,在现代生活中会成堆成捆般突突地冒出来。不用翻唐诗三百首、宋词八百选什么的,单凭稀松平常的文学知识,从那些脍炙人口连童孩都背得出来的“流行古诗”中,便可信手拈来。比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酒是越久越醇,假如考古发掘出未启封的老酒,必是惊世国宝。千年佳酿难寻,倒是佳酿般的诗句却历尽沧桑而愈发醇美。 
  令人惊奇的是,诗与酒的不解之缘,由两者相通的内在秉性而联姻。诗人发了诗兴,形象思维的线索串起灵感珍珠而成精美之链。兴之所至,万物生辉,皆可入诗。诗人以特有的审美观照,赋万事万物以各种情怀。而酒呢?只要稍加留意便可发现,酒在这万事万物中竟独领风骚。你看:上到宇宙苍穹、日月星辰,下至河流山川、草木鱼虫,各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即便是更为动态情景交融的风花雪月、鸟语花香、春去秋来、星转斗移,也大都性格鲜明。一些约定俗成,是不能违背事物个性的,将松竹与恶俗相连,将月亮比作男人,总嫌牵强别扭。然则,酒就不同,或雅或俗或黑或白或洋或土或善或恶或喜或悲或粗犷或细腻或高亢或沉静或形影相吊或万马奔腾或大漠山川或书斋陋室或飞沙走石或花前月下……,酒可以上天入地、无孔不入,酒似阅览心理状态之百科全书,似掀开情感世界之气象大全。 
  且看最为人熟知的几例:凄凉悲惨的,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慨万千的,如“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缠绵悱恻的,如“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壮怀激烈的,如“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性情豪放的,如“肺肝生崔嵬,吐出为长虹”;孤寂忧愁的,如“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潇洒飘逸的,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怪不得,多愁善感、才华横溢的诗坛才子,常以美酒佳酿激发诗情,使得中华源远流长的诗歌艺术长河,千古酒香悠悠。 
  写诗的人思维跳荡,不合正常逻辑往往是写诗的“逻辑”。正常逻辑被打破的时候,诗情就会辩证、发散、转闪、穿透、跨越、环绕、奔腾……,思维借助语言,如脱缰之野马,如飞天之鬼魂,去纵横驰骋,去上天入地,去化腐朽为神奇,扭乾坤而倒转。这时的酒,虽然从物质意义上打破的是神经生理上的运行,但在思想上、情感上、思维上,则是推波助澜。不是诗人的人,会酒后痛哭,酒后耍疯,酒后发泄,借酒浇愁、酒后吐真言……。而对诗人来说,酒发挥着“酒精”的功效,洒在情感和意象的柴堆上,灵感一点,火焰熊熊,火光冲天。尤其,酒在文化土壤和社会认同的“二度酿制”中,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诗人饮酒,就象徘徊已久的泉流急遇断豁,即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巨瀑,激荡出浪花狂舞、砉响拍天的美景奇观。怪不得,古来诗人许多都有酒气熏天的雅号,比如“酒仙”、“酒帝”、“酒樵”、“酒尉”、“酒徒”、“酒友”、“饮者”、“醉尹”、“醉傅”、“醉司马”、“醉吟先生”等等。而有人统计,《诗经》305篇作品中,有40多首与酒有关;《全唐诗》五万首,涉酒诗篇多至近万。李白现存诗文1500首中,飘出“酒香”的达170多首;杜甫现存诗文1400多首中写到饮酒的多达300首。白居易自称“醉司马”,不仅诗韵不让李杜,酒兴更不在其下,与酒相关的诗作竟有800首之多。 
  杜甫写过“饮中八仙”,李白写过“将进酒”。杜甫自幼嗜酒,是个“少年酒豪”,从“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夕江头尽醉归”,直到“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身”。李白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襄阳行》中更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雅兴直逼凛冽寒冬。翻开史册,好诗者好酒,几乎是通例。宋朝范仲淹“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柳永“归来中夜酒醺醺”;欧阳修“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于钟”,豪情万丈的苏东坡更是“酒酣胸胆尚开张”、“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词中俊杰辛弃疾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添壮色于千古经典。至元、至明、至清,“酒助诗人逸兴、诗催美酒芳泽”的良缘相袭,延绵不绝。马致远的“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陈维崧的“残酒亿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杨升庵的“惯春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追根溯源,中华酿酒技术自发端时,就与诗一见钟情,恩爱缠绵,喜结姻缘。《诗经》作为中国诗歌之滥觞,其中,赞美酒的读诗篇更是韵味浓浓、酒香悠悠,渗透到人们的祭祀、礼仪与憧憬之中了。你听: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大雅•旱麓》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