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anfish(小沅)
整理人: ranfish(2003-04-01 07:23:36), 站内信件
|
PC卡简介,一些有关PC卡的经验技巧
Well……现在的笔记本电脑用户都比较幸福,因为新款笔记本电脑已经把网卡Modem甚至是无线网卡和蓝牙都内建在主板上了,至少也是通过Mini-PCI的方式来提供,这个总结对于一般的用户也许不是很有价值,但是对于还在使用比较古老机型,或者虽然使用新机型但是打算扩充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比较有用。
我经常收到又朋友来信问我某某PC卡能否用在某某机型上,说实话,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并不困难,基本上,一块PC卡能否用在一款机器上就取决于两个条件:
1。机器是否能对该PC卡所需要的标准提供支持。
2。机器的外形是否会和该PC卡的外形冲突。
当然,如果一块PC卡需要特殊的驱动程序,而你没有这个程序的话自然也是没法用的,这个我们就不说了,也没法说得清楚,呵呵!
让我们先来看看条件1,这里面又分为两种小细节,就是:
1a.对接口标准的支持
1b.对PC卡厚度的支持。
先看1a条件,PC卡的接口标准分为PC Card1.0,PC card2.0~2.1以及Cardbus三种,还有一些厂商(例如Toshiba)自己开发的专用标准,但是都已经停止开发了,这里我们就不再说……
PC 卡的诞生起源于对标准化笔记本电脑扩展卡的需求,在PCMCIA组织的努力下,它在1991年成为笔记本电脑上不可缺少的扩展端口,当时的标准是PCMCIA1.0,采用和现在一样的68针接口,有和现在一样的Type I和TypeII外形,当时在PCMCIA1.0标准下,PC卡只能用于扩充内存,类似我们现在用移动存储器扩充PDA的存储和运行程序空间,在1991年推出了PCMCIA2.0标准,开始支持I/O接口,并且支持双电压,这为后来的PC卡接口Modem和网卡提供了可能,这种转变类似现在移动存储器上的的SD I/O,可以采用SD存储卡接口作出摄像头,无线网卡等外设。到了92年开始采用PCMCIA 2.01标准,最大的改进就是开始让PC Card支持ATA标准,我们现在在市场上见到的很多PC卡形式的8~64M存储卡就是这种产物,在1993年,PCMCIA2.1诞生,PC卡终于支持了“Card and Socket Services ”这是PC卡和插槽控制芯片之间的有效通迅方式,插槽可以识别插入的卡片并且给予正确的工作条件,这时有大量的PC卡接口Modem和网卡诞生,为当时还很少内建网卡Modem的笔记本电脑提供有益的扩充。
PC卡真正丰富多彩起来是在1995年PC Card Standard5.0发布,该标准提供了对32bit总线 Cardbus的支持,提供了3.3V的低电压并且支持APM电源管理,也提供了Direct Memory Access (DMA)的支持,由此PC卡可以承担高速外设,例如IEEE1394卡和USB2.0卡,部分的100M网卡都是基于PC Card Standard5.0。其后PC卡标准还有不断的更新,直到2001年4月的PC card Standard8.0!有愿意详细研究的朋友,看这里:
http://www.pcmcia.org/pccardstandard.htm
不过随着Mini-PCI和MDC的推广,现在很多用户可能从来没有用过笔记本电脑的PC卡插槽,呵呵!真的是比较幸福,看看我当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的收藏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般来说,486,Pentium和Pentium MMX的机器都只能支持到PCMCIA2.1,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比如SONY采用MMX 233MHz的第一代C1就支持CardBus,当然……它是在PII到PIII的过渡年代推出的,不能算是MMX机型的代表:),支持PC card标准的机器只能使用 PC Card标准的PC 卡,因为这种机器的PC卡插槽控制芯片无法供应Cardbus所需要的3.3V电压,也无法支持Cardbus的32bit总线,如果一个厂商的规格表重没有写明是支持Cardbus,那么它通常是只能支持PCMCIA2.1标准,最新的Cardbus卡没有办法在上面用,插入了没有反应或者会报错,甚至会烧毁(只见于设计不完善的PC卡)。这些机器可以用的PC卡比较少,最新的IEEE1394和USB2.0PC卡是不用指望,不过为了把这些用户的钱赚足,也有厂商推出非Cardbus接口的IEEE1394和USB2.0卡,只是速度其实是达不到标准的,用于DV采集跳帧严重。
一般在PII以后的机器都支持Cardbus标准,还支持在PCMCIA5.04中增加的ZV能力,ZV全称是Zoom Vedio,简单来说它的功能就是通过专用的接口直接读写显存数据,这样在一些显卡MPEG/MPEG II解压能力很差的机器上,可以用这些卡负担视频的解压工作,大大减轻CPU负担,如此PII 233甚至死MMX级别的机器也可以流畅的看DVD,本站迟些就会有一张DVD TO Go PC卡的评测,支持硬件MPEG II和SPDIF输出,能够让PII 233MHz的TP600在显卡没有MPEG II解压能力的前提下以30%左右的CPU占用率流畅播放DVD,还可以将画面通过RCA或者S端子输出到电视和投影机!ZV的原理见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们即将测试的DVD TO Go PC卡见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不过,这种卡需要笔记本电脑的PC卡端口有ZV的支持,因为ZV的支持需要PC卡插槽控制芯片的支持,会增加成本,而且在PIII-M之后笔记本电脑中的显卡都有完善的MPEG II支持,故绝大多数PIII-M机器已经取消了PC卡插槽对ZV的支持,举个例子来说,IBM的T22支持ZV,但T23就已经不支持,因此这张卡就不能在T23上使用……还有HP和Compaq的笔记本电脑不是所有插槽都支持,而是只有一个插槽支持。一般来说支持ZV的PC卡插槽会有标记,下图是T22和T23的PC卡插槽对比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虽然如此,这张卡对于使用TP600的朋友来说还是很值得的投资,至少它让你的机器有能力放DVD了:)
要识别PC卡是否有Cardbus支持其实很简单,只要是PC卡在尾部的端口上有金色带凸起的金属片,就代表它是支持CardBus标准的,厂商一般也会在表面的印刷上写明支持Cardbus,下图是Xircom两张网卡的对比,左边一张Type III的就是支持Cardbus的,这种Type III卡只有你的机器有两个叠放的Type II插槽时才能使用,因为它要占掉两个Type II插槽的空间,这也解释了前面说到的1b条件,大多数现在的超轻薄机器都没有办法使用Type III的卡,事实上Type III的卡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可能有点看不清楚,看看下面这一张,注意尾部: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明白了吧?对于那些不是Cardbus的PC卡,如果自身是100M网卡,其实是跑不到100M的能力,实际能力在20~25M,不过比起10M是好多了,如果各位要选购100M网卡,记得在你机器支持的前提下选择Cardbus的。
但对于无线网卡不是这样,目前IEEE802.11b无线网卡的带宽还是16bit总线可以负荷的,所以各个厂商的IEEE802.11b无线网卡都是3.3V 16bit或者5V 16it标准,基本上没有人用32bit的来增加成本,下图是Orinico(朗迅的子公司)的无线网卡,也是5V 16bit: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不过到了IEEE802.11a或者IEEE802.11g的无线网卡,因为16bit总线的带宽不够,就必须用Cardbus方式,下图是IBM自家的IEEE802.11a无线网卡,采用Cardbus接口的3.3V 32bit工作方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说了一大堆,我们来看看条件2,由于PC卡的造型多样,常见的PC卡要么采用小辫子引出接线,要么采用把端口直接做在卡身上的方式,这时就要看你的机身设计是否能够容纳它,以SONY的SRX和IBM的X20~24笔记本电脑为例,由于PC卡插槽所在的机身是倾斜的,因此没有办法放下那种接口紧挨着卡身的PC卡,例如SONY的PCWA 150无线网卡就无法在这两款机器上使用,根本插不进去的。
下图是这种无法在SONY的SRX和IBM的X20~24笔记本电脑使用的怪异无线网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大多数把端口集成在卡身上的PC卡都会把端口和卡身之间预留一定的空间,但这也带来了把笔记本电脑放入包里面前必须拔出它的弊病,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此时处于等待或者开机状态,直接拔除卡可能导致系统受损……还要注意,如果你是在有两个PC卡插槽的机器上使用它,必须要插在上面的一个插槽,如果你插在下面的插槽,则上面一个插槽会被挡住而无法再插入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当然,再大多数设计完善考虑周到的机器和卡上面都不应该见到这样的情况,这也是你再买PC卡之前必须考虑的:)
文章出外:阳光数码
----
欢迎光临笔记本电脑版
宽带网络版宣传大使 NO.7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