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nitle(崎路人)
整理人: fan_z(2003-03-17 17:40:55), 站内信件
|
千里赣江第一岛
乐生
千里赣江上游、距赣州市政府驻地仅25公里的小湖滩下,有一个长约1500米、宽约800米、四面环水且形如纺棰的洲地。它就是小湖洲,人称"千里赣江第一岛"。
小湖洲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因江水上涨从不淹没洲地,故有"鸭婆形"之传说。早在明代就有一何氏人家登洲开发,建房置业。清朝乾隆年间,又有谢、许两家族迁入此地。从此,何、谢、许三姓家族和睦相处,亲如一家。他们勤耕劳作,渔果为业,繁衍生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18户人家、100余人口的富庶村庄。
小湖洲
白鹭客家风情
郭麒麟 刘建华
宋代楼檐
客家人居室
白鹭客家古村落位于赣县白鹭村,是江南颇有影响的清代客家古村落。该村依山傍水,钟灵毓秀,有"五龙山"拱卫村庄,"狮蹲"、"象跃"把住水口,实是"风水宝地"。白鹭的开基人钟舆于南宋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迁居此地,因受"仙人"点化,夜梦白鹭栖息于此,故取名白鹭。
自开基以来,白鹭人有着勤劳勇敢的传统,并有着较为开放的意识,走南闯北,以流通为业。其后人大都从事竹木经营,生活较为富裕。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为开放的观念,使白鹭人对教育非常重视,他们投入巨资开办私塾培育人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清代早中期,这里人才辈出,考取各种功名的有四百多人,较为突出的有钟正瑛、钟愈昌、钟崇俨、钟谷及钟秀一家四代为官的家庭。这段时期是白鹭村钟氏发达的鼎盛时期。反映在建筑上,建成了有一定规模堂屋、祠宇69座,形成了气势宏大的古街道、古建筑群。这些堂、祠、街道的布局既考虑到生活功能又有着浓厚的地方色彩。村中水井别具一格,星罗棋布,在各街共有三十多眼,皆为公用。四条主要街道呈"丰"字布局,街道凉风习习,屋内阴凉舒适。同时,也追求风水意识,对一些所谓"冲刹"较强烈的位置,在墙上嵌入浮雕饕餮的"泰山石敢挡"以避凶求吉。堂、祠的结构、装饰几乎汇聚江南各地风格。现保存的49座堂祠的楼檐、大门装饰选材上乘,做工精美,石雕栩栩如生,风格无一雷同。其中,保存较好、价值较高的有太守敬公祠、兰善堂、王太夫人祠、兰胜堂、鼎福堂、文锦堂、佩玉堂、爱庐、洪字堂、福神庙、绣花楼、仙娘阁等。
白鹭古村落现已纳入赣州旅游规划的重要景点范围,通过近年来大力宣传,尤其是中央、省、市电视台对白鹭乡客家文化的报道,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浙江、江苏以及本省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前来观光,无不对白鹭清代建筑的风格、气势、规模、艺术叫好。
宝华寺探古
郭麒麟 刘建华
宝华寺
宝华寺,创建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原名西堂宝华禅院,明朝初期称宝华寺。该寺位于赣县田村镇东山村龚公山,距田村圩镇15公里,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她是马祖道一弘传禅法之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的佛教与她皆有渊源。四处群山环绕,卧椅厅、殿宇僧寮鳞次栉比,拾级而上;左边有自下而上的马巷,寺院周围有围墙包抄,所在地清净幽雅,绿树成荫,古柏参天,银杏蔽日,松篁交翠,桂树常表;天五殿、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大春楼、斋堂等大部分建筑已修整一新。其间胜迹遍布,有玉石塔、千年柏、千年杏、龙泉井、古鼎钟、千人锅、万人床、四方竹、倒载葱等合称宝华"十大宝"以及柳公权、李勃等历代名家的书法、石刻、碑铭。寺内大唐名塔一玉石塔,原名大宝光塔,唐穆宗时为智藏所建,整塔用红褐色玉石雕成,共七层,高4.5米,底座2米见方,塔身刻有动物图案,上有宋代沙门觉显书《信心铭》,雅致美观,被誉为"江南第一塔"。公元一九五七年七月一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华寺以其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名胜古迹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香客游人每日有之,络绎不绝。1998年,宝华寺被编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 注意來!當今的武林,無人能看清我冷劍白狐的冷劍是如何出鞘入鞘,連你也不例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