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yerk(2003-03-22 20:08:22), 站内信件
|
从塞尔维亚总理遇刺说起
在中东伊拉克问题悬而未决,国际反战情绪高涨的时候,塞尔维亚和黑山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理金吉奇在当地时间3月12日中午遇刺身亡的消息则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国际上,政界名流遇刺是常有的事,而且对世界振动较大的多数是美国总统的遇刺,比如肯尼迪、比如里根,而这个名声不太大的塞尔维亚总理好象并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别是在美国在海湾地区拔箭弩张,谁也不会理会南联盟了,尽管那里也曾经象现在伊拉克这样的局势。不过我注意到了这则新闻,也听到了大家的议论,而这些都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是这位总统为什么成为杀手的目标。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前一段时间南联盟前领导人米洛舍维奇被引渡到海牙国际法庭这件事,而这件事的主导者,则是这位已故的总理。当初他的引渡虽然秘密,但没有不透风的墙,在引渡的过程中,被新闻媒体拍到了现场情况。虽然他是为了塞尔维亚战后重建而作出这样的决定,因为当时西方国家曾答应有几十亿美金的经济援助,但是,这种决定的合理性和公众压力,也让国际社会反思这一决定是否存在公理。最终的结果,海牙国际法庭外在一个尴尬境地。因为现在很难找到证据说明米氏曾经下令进行种族屠杀,许多报道和传闻都是政见不同者的各自的观点。而最后的塞尔维亚并没有实实在在的得到西方的经济援助。因此,金氏的遇刺,说明科索沃并没有平静,而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还在继续着,不管战争是否有理由,都将成为一种让我们感受到影响的将来的决定,这种将来会让人不得不思考:什么样的决定是正确的。
这时,我又想到了一个人,这就是曾经在历史上有过震惊中外的捉蒋事件的东北王:张学良。前一段时间在沈阳,我参观了大帅府,了解了张学良生平,他的作为可能成为民族和个人荣辱的教材。在攘内与安外的政策中,他义然以事变的方式,逼老蒋抗日,这是一种民族的责任感在起着作用。在事变过后,张学良亲自送老蒋回宁,从而把自已的后半生变成了无自由的淡淡的人生。这种民族大义和个人人生的选择,对后人都将成为一种教材,一种模式,一种让我们说不出如何决定的参照。如果张学良不亲自护送(这种护送表明了的态度是两方面的,即让老蒋看到他要抗日的决心,又要让大家知道他并非是背信弃义之人),那么按照老蒋的性格和政治手段,他决不会让张学良活到103岁,没准在抗战没有胜利的时候就如金氏一样被刺杀了。而中国的历史也许会改成另外一种模样,中国的发展也许会更加滞后。张学良的选择是一种民族大义的选择,而如果他不是被老蒋软禁的话(比如他被老蒋以某种名义除掉而老蒋也不用担罪名的方式),可能历史的进程会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从两个人物的命运和结局,我们可以看到人生并非完全不可以让历史改变,当你改变了别人的命运的时候,你的命运随之也会改变,这时候,你的做人的骨气可能更会使掌握你命运的人不仅仅会看到利益的方面,更在乎公理的方面,所以,当一个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已手中的时候,千万不能忘记你不要轻易选择命运的另一条出路。
20030314
---- 评新旧更替
论风云变幻。
特约评论员——如空(yerk)
编号:007
【评论周刊】第七期已经出刊,请大家点击阅读。
你来到网易作评论
看评论人在网易评你
评是论非装饰了你的视窗
你装饰了大家的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