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an_z(一帆)
整理人: fan_z(2003-03-13 13:42:16), 站内信件
|
1967年作者刘春华为画这幅画曾亲自到安源搜集素材,并仔细研究毛泽东的著作和诗词。这幅画在1967年10月展出后,非常轰动,许多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仰望着这幅画久久不愿离去。它迅速被制作成各种印刷品发行,印量达9亿多张,是世界上印数最多的一张油画。
背景
民国10年(1921)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到安源考察,确认安源是开展工人运动的一个重要地方。同年12月,毛泽东偕李立三等到安源,与工人周镜泉、李涤生、杨连秋等商量,在安源(铁)路和(煤)矿两局工人中成立俱乐部,开展工人运动。随后,派李立三来安源工作。李立三于翌年、月创办工人夜校,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并在夜校的基础上,先后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在工人中的第一个党支部,为组织工人俱乐部准备领导核心,民国11年(1922)3月成立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筹备委员会,租牛角坡湖北同乡会东厢房为部址,由李立三、朱少连等10人联名呈请萍乡县知事公署立案。4月16日召开的第三次筹备会议,讨论通过了俱乐部总章和部员公约,选举李立三为主任,朱少连为副主任,选出评议干事若干人,组成俱乐部领导机构干事委员会。干事委员会下设文书股、宣传股、游艺股、会计股等办事机构,工人监察队。当时工人俱乐部有部员300多人。 5月1日,工人俱乐部举行部员大会并游行,纪念国际劳动节,宣告工人俱乐部正式成立。 ··同年9月,工人俱乐部领导路矿两局全体工人罢工,并取得了完全胜利。由此,工人俱乐部部员人数猛增到1.3万多人,除少数被认为不宜吸收外,路矿两局全体工人几乎全部加入。俱乐部进行改组,选举第一届各级代表和职员,以“十人团”为最小的基本组织,路矿两局工人共组成“十人团”1382个,每个 “十人团”选举十代表:人,共1382人。每10个“十人团”选举百代表:人,共选出140余人。每个工作处选举总代表1人,共有总代表45人。由全体总代表组成最高代表会议,作为最高决策机关,选举朱锦堂为最高代表会议书记。由全体百代表组成百代表会议,作为最高复决机关。由百代表会议选举出主任4人,组成主任团,李立三为总主任,刘少奇为窿外主任,余江涛为窿内主任,朱少连为路局主任。经最高代表会议通过,由主任委任各股股长和委员,由主任团和各股股长组成干事会,作为最高执行机关。初有7股,委员30余人。蒋先云任文书股长,蔡增准任教育股长,陈伟锋任会计股长,周镜泉任互济股长,谢敬贤任游艺股长,张之祥任交际股长,朱锦堂兼庶务股长。同年11月,增设宣传股(后改为讲演股),李立三兼任股长。为了便于管理和领导斗争,俱乐部在紫家冲、湘东、醒陵、株洲各设一个分部。紫家冲有部员1100余人,湘东120余人,醛陵107人,株洲280余人。以后,组织将萍乡煤矿400多名工头,吸收为工人俱乐部只有发言权、而无选举权的名誉部员。
··民国12年(1923)8月,俱乐部举行换届选举,选出第二届代表和职员。李立三于当年4月调离后,代理总主任的刘少奇选为总主任,陆沉为窿外主任,朱锦堂为窿内主任,朱少连为路局主任。翌年8月,选出第三届代表和职员。同时对俱乐部的组织系统进行改组。一是不再以十人团为基本单位,而以工作处为基本单位,在各工作处设组织干事会) 作为工人俱乐部的基本组织,工作处干事会统率本工作处所有十人团。二是不再以总代表为最高权力机关,取消百代表会议。三是改干事制为委员制,将过去俱乐部干事会改为执行委员会,直隶于总代表会之下,在总代表会闭会期间为俱乐部最高机关。执行委员会由正副主任4人;教育、讲演、出版,、经济、裁判、纠察、合作、游艺委员8人,以及青年部部长和秘书长1人,共13人组成,主任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副主任为执行委员会副委员长。因主任名称已经用惯,故继续采用。这次选举,陆沉当选俱乐部部主任,副主任及其他未见记载。民国14年8月,换届选举出第四届代表和职员。陆沉再次当选为主任,黄静源等当选为副主任。9月21日,俱乐部遭北洋军阀武力封闭。翌年9月初,国民革命军北伐到达萍乡,安源路矿工人恢复俱乐部,随即改为萍矿总工会。
革命宣传作为工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民国11~14年(1922~1925)上半年最为兴盛,除后文要说到的文艺形式的宣传外,有三类:一是各种重要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发生时的集会游行和其他形式的宣传活动;是经常性的讲演;三是书报的编辑、出版发行和推销。第一类由工人俱乐部干事会(民国13年改为执行委员会,统一组织,第二类主要由俱乐部讲演股进行,第三类由俱乐部出版委员会和消费合作社分担。青年工人中的宣传工作另有俱乐部青年部所设宣传科(内分讲演、出版、书报三条)负责。
在这几年中,每逢重要纪念日,都举行不同规模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如集会、游行、讲演、文艺晚会、发传单,贴标语等,借以进行革命宣传。重要的纪念日依次是1月15日李卜克内西、卢森堡殉难纪念(1919),一月17日黄爱、庞人铨殉难纪念(1922),2月7日京汉铁路惨案纪念(1923),3月18日巴黎公社(1871 ),4用22日列宁诞辰纪念(1870),5月一日国际劳动节和俱乐部成立纪念,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纪念(1919),5月5日马克思诞辰纪念(1818), 5月7月和5月9日国耻纪念(1915),6月1日长沙惨案纪念(1923),9月14~18日罢工胜利纪念(1922),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纪念(1917)。在这些纪念活动中,以“五·一”纪念,尤其是罢工胜利纪念最为隆重,此外.遇有重大事件,例如民国12年“二·七”惨案和长沙“六·一”惨案发生,民国14年国民会议促进运动,孙中山逝世,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青岛惨案和上海“五·卅”惨案发生等等。也都举行不同规模和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讲演是工人俱乐部经常性的宣传工作。
除上述纪念活动中和重大事件而举行的讲演外.俱乐部讲演股负责向工人进行定期的和不定期的讲演。定期讲演主要是按事先规定的日期轮流到各工作处参加十代表的例会。讲演工人俱乐部的各项计划和重要决走,以纠正工友中的错误,引导其走上正确道路。据讲演股报告,每一届(即一年)定期讲演一百多次,听众达一万人次以上,民国13年(l924)3月俱乐部讲演厅落成后,讲演股组织了一个化装讲演团,每月在讲演厅化装讲演7次,每次听众多的达2300余人,少的也有800~900人。化装讲演的题目有:《觉悟之路》、《嫖赌之害》、《“六·一”修剧》、《马路上》、《我们的胜利》等。此外,工人俱乐部所属青年部也常组织由10人组成的讲演团,分头出席各工作处青年工人的会议讲演。讲演的题目为《青年工人痛苦之由来》、《怎样解除青年工人之痛苦》等等。辩论会、时事讨论会和各种社会问题的研究会,是讲演会的一种变化形式,辩论会是事先确定辩论题目确定正反两组发言人,然后召集群众大会辩论,逐渐引导到会群众争辩,借以进行宣传,各种讨论会和研究会,在党、团组织内,在工人群众中都经常举行。讨论会分国内政治经济组、国外重大时事和工人运动的各种问题。···进步报刊在安源工人教育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民国10年(1921)秋,最早在矿区公开张贴的《工人周刊》、《劳工周刊》等在工人中引起巨大的反响。民国11牢9月罢工胜利后,《工人周刊》在安源建立了通讯和发行机构。翌年《向导》、《新青年》、〈先锋》、《工人周刊》、《劳动周刊》、《警钟周报〉、《星期日》和《京汉工人流血记》等革命书刊广泛发行。民国12年上半年,工人俱乐部决定创办自己的刊物,最初定名为《安源半月刊》,后改为《安源月刊》,成立《安源月刊》社,首先集中编辑出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罢工胜利周年纪念册》向全国各工会发行。之后,工人俱乐部成立出版委员会,管理编辑出版事宜。同年12月,《安源月刊》改为《安源旬刊》出版,该刊初为每期一小张,后改为64开本每期10多页,辟有《言论》、《时事报告》、《劳动界消息》、《本地风光》、《工人常识》、《七嘴八舌》、诗歌》、《戏剧》等栏目.该刊直到民国14年9月俱乐部被武力解散才停刊,共出30多期。民国13年12月,俱乐部出版委员会编辑出版短期小报,工人学校各校学生会也出版了自己的会刊。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情系赣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