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uihongzhu(缪斯的狗)
整理人: sisi8597(2003-05-07 23:10:07), 站内信件
|
我在开始述说这个故事之前,先讲讲我个人微不足道的欣赏口味:我在1995年之前,并不喜欢听巴赫——年轻人嘛,总是喜欢强烈的感情刺激,或者悲伤到昏厥,或者狂喜到疯癫。所以,一直没有仔细研究巴赫的音乐,总觉得,这样的神圣的控制,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所以,听得更多的,是浪漫派大师们的作品。
而现在不然,我喜欢巴赫。是从心底里透出的一种喜欢——我可以一连几个小时的坐在那里分辨他音乐中如小溪般起伏的情感。
让我明白巴赫的,是公交车上的一位女性——有意思的是,这个让我理解巴赫的女性本身,很可能不知道巴赫是谁,有多伟大。
在95年前到过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的公交车有多么拥挤,那时候没有地铁没有轻轨没有很多的立交桥。95年的上海有大量的沙丁鱼罐头的公共汽车。于是,我们的故事就上演在这普通的一样汽车里。
我喜欢在拥挤而缓慢行驶的公共汽车里听音乐,否则,就要干熬两个小时。那天本来我记得装在口袋里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钢琴协奏曲。可不知道为什么,等我放出来的时候,成了巴赫的管风琴赋格——自然在这个沙丁鱼罐头里,也容不得我挑三拣四。
这时候,上来一对母女。孩子大约只有5岁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在沙丁鱼罐头里挣扎着往前挤。母亲,则在后面奋力保护。终于,找到了一个空位,两个人安顿下来。母亲看见孩子好好的站着,没有被任何人挤着,露出了一种圣洁的笑容。
当时我的耳机里,正传出那首著名的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看到这笑容的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巴赫。理解了隐藏在貌似神性中间的人性——最高的人性和最高的神性到了某个临界点以后,是相通的,同时,也都是克制的。
巴赫的一生,几乎都在教会的统治下生活,虽然也有一些为王公大臣所作的世俗作品,但是,他的创作的重要部分,则是宗教音乐。然而,巴赫的伟大在于,将最伟大的世俗的、人文的爱,融合到了宗教音乐的形式中间,偷偷的与教会的黑暗文化统治抗挣,启发了一大批人,开创了后来的浪漫主义。
于是,从那个沙丁鱼罐头出来之后,我如同变了一个人,开始品味巴赫潜藏在虔诚神性下的人本的暗流。
---- 最后的人类
|
|